《吉金:明清铜炉特展》收录大量明清铜炉精品,汇集成册,并举办相关的展览。收录铜炉以造型、款识、用途等多个角度展现出明清两代铜炉发展的整体脉络,将明清铜炉文化体系做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梳理。《吉金:明清铜炉特展》收录了此次参展的所有明清铜炉佳作,并将其特点、演变、用途等特征进行具体介绍,也涵盖了对特殊皮色、工艺、款识等知识点的普及,具有很強的实用价值。
强调陶瓷器物的功能效用与形式美感融合为一体,使一件陶瓷器物既是实用的,又是美观的,这种创造思想在日本古代陶瓷发展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具体表现。实用和美观是存在着矛盾的,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融合的,可以构成和谐的统一体。在我们大量接触和分析陶瓷制品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完全符合实用要求的造型,在形式结构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美的因素。可以这样讲,实用功能的合理是构成陶瓷器物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条件,再经过陶艺家在这一基础上的整合,突出风格特点,赋予不同个性。 日本陶瓷艺术保持自己的特点,在现代陶瓷创作设计中,仍然坚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没有随着西方现代陶艺的发展亦步亦趋,而是继承了传统陶瓷艺术的理念,并加以发展和丰富,对我们应该是有所启示的。我们在吸取和借鉴西方陶瓷艺术的同时,也不应忘掉日
《中国陶瓷史》是中国硅酸盐学会邀请全国各方面的陶瓷专家,用了几年时间集体编写而成的。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这本书在一九七九年初稿完成之后,经过多次修正、补充,才在最近定稿。长期以来,我国陶瓷工作者和陶瓷爱好者都迫切希望有一本我们自己编写的《中国陶瓷史》,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本书的出版,是我国陶瓷界的一件大事,它将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切和注视。 但是,在我们国内关于中国陶瓷历史的著作极少,相反,国外学者在这方面却有很多专著,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建国以来,在新中国文物考古工作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新发现的材料越来越多;在全国陶瓷工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也有许多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总结。广大从事陶瓷科研、生产、设计、教育以及文物、考古、历史研究和工艺美术等工作者都迫
《秦汉简帛医书文字编》收录了自20世纪初以来至2016年年底中国境内各种从秦汉时代的墓葬和遗址出土的书写在竹、木简牍和丝帛上的医学文献文字字形。这些文献包括甘肃敦煌汉代医简、甘肃居延汉代医简、新疆巴音郭楞州罗布泊汉代医简、甘肃武威旱滩坡汉代医简、湖南长沙马王堆汉代简帛医书、安徽阜阳双古堆汉代医简、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墓汉代医简、湖南张家界古人堤汉代医简、湖北沙市周家台秦代医简、内蒙古额济纳汉代医简、湖南湘西里耶秦代医简、安徽天长纪庄汉代医简、北京大学藏汉代医简和秦代医简、湖南长沙尚德街汉代医简、四川成都老官山汉代医简等。 秦汉简帛医学文字不仅保留了同时代其他文献中常见和常用的字形,也保留了中医学的大量术语,如疾病、动植物、人体器官的名称以及治疗手段等,单独研究其字形,对于正确理解这
《河姆渡文化精粹》展示了近30年河姆渡文化考古新发现,内容涵盖了玉石器,骨、角、牙器,木器,陶器,木构遗迹等。另附有英文及繁体对照。《河姆渡文化精粹》是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故宫文物避寇记》记述的是1931年至1948年间,因日寇入侵中华大地,故宫博物院各位同仁戮力同心,使得文物安然南迁,辗转上海、南京、四川等地,最终回到北平(今北京)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