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选取了湖沼、河流、灾害、农业和军事五个要素展开研究,其中前三个属于历史自然地理的内容,后两个属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湖沼的研究主要是以《水经注》为中心,并旁搜他籍,将汉唐时期见诸文献记载的各类湖沼如数辑出,并讨论其地理分布特征、自身特点及价值所在。河流的研究亦以《水经注》为中心,对淮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逐一进行考索,初步探明了其源头、流经所在、流向、流程、尾闾等基本情况。研究湖沼与河流,主要是试图复原这一时期淮河流域自然地理面貌的总体情况。自然灾害的研究是在全面搜集灾害史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的总体特征及各别灾害的时空分布情况。
本书是作者对隋唐北部边疆历史地理多个问题的研究成果的集结。主要对隋唐长城,唐代安北都护府,唐代北疆军事驻防城的建造与分布、历史演变、空间结构等,唐代后期沙陀突厥东迁的历程,唐代“丝路”沿线羁縻府州的配置及其担负的东西方贸易纽带作用,以及唐代“河曲”地域都督府与工商经济问题等展开研究探讨。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史地图集》的阶段性成果。所收二十五篇论文,主要围绕沿革领域的政区地理展开,共分为四组。 组除说明《新修清史·地理志》的理论与实践外,着重探讨了清代疆域观念的嬗变; 第二组梳理了清代省制的变迁,而分省问题也因此得以解答; 第三组以类别和要素为着眼点,展开研究,呈现了清代政区地理的诸多层次和维度; 第四组落脚于历史文献,详尽分析了《大清一统志》、《皇朝地理志》、《清史稿地理志》的优劣得失,旨在为今人的研究提供借鉴。
本书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地理研究》第1-3辑之后的延续出版。以展现复旦史地所学人近期新的具有原创性和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的多个领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