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是学习中医的入门级读物。因此,只涉及入门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辨证论治、中药、方剂学科。每本书的结构紧扣现阶段的通用教材,现有一个歌诀,然后是针对歌诀内容(该章内容)的白话讲解。本套丛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领衔编写,有多年的积淀,紧扣当今通用的教材,适合大中专院校的中医学生阅读。结构编排、内容适合初学者。先是经典的歌诀,然后针对歌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白话讲解,歌诀朗朗上口、讲解透彻。对中医的规范、普及有较好的意义。
随着藏学热的兴起,作为藏族文化载体的藏传佛教也日益被人们所了解。但是,由于语言文字的障碍,许多教义及法理被无知的人们歪曲理解。选择这方面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为正视听,多识仁波争,进行了争锋相对、快意酣畅、毫不留情的批驳。本书破邪扶正,拨开了笼罩在汉地佛教界及佛学研究者中间对藏传佛教的诸多迷雾,同时介绍了纯正的藏传佛教义理,为人们正确认识藏传佛教密法及密咒等神秘现象打开了一扇大门。本书是一本藏传佛教密宗大师的生平传记。格鲁派五大本尊之一的“大威德金刚”热系传承的首传宗师热罗译师,享年182岁,被称为藏传佛教史上“威力无比的神通王”。本书叙述了他漫长的一生中求法、修正、传法、利生的而又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藏传佛教证悟佛法后的大自在境界以及不可思议的。
有些文字值得珍藏,有些情怀值得一再回味。《中外微型小说》正是精选中外百余年来广为流传,读者喜爱的名家微型小说结集而成。无论是对生命的哲思、对幸福的追问,对自由的向往,对心灵的探幽,还是对那些人那些事的缅怀,都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文学史上,让我们读懂人生,读懂世界。本书收录了多位中外作家的经典的微型小说,有陪伴我们成长的马克吐温、老舍、沈从文,也有撞击我们心灵的莫言、川端康成、席慕蓉、毕淑敏、冯唐,还有爱伦坡、柯南道尔、希区柯克的悬疑世界……或主题新颖,或意蕴动人,或构思精巧,或文字颇有余味,均为传世名作,滋养一生。
无
《李叔同的自我修养》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他的经历、思想和文字在将近百年后的当下具有安定心灵的持久力量。曾经的李叔同无所不能,家境优越,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声色犬马样样称绝,却毅然决然出家为僧,从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皈依自心,超然尘外,成为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这一生充满了传奇和神秘。本书条缕脉络,第一次系统全面展示李叔同(弘一大师)修行的心路历程:李叔同为什么会出家?他眼中的佛教是什么?他是怎么承担责任的?他的处世观是什么?……“李叔同的自我修养”,是他一生的精神写照,集合李叔同出家前后的讲演、日记、作文、书信、格言等等,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李叔同的思想面貌,为后人景仰和学习提供一个模范。
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一书选收中国微型小说200篇,均为现当代作品,其中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的作品;选收外国微型小说120篇,大部分为现当代作品,少部分为近代作品。本书正文按中国、外国的顺序排列。中国作品先按内地、台港澳的顺序编排,内地作品再按作品发表的年代先后排列,同一年代的又按作者的暑名笔画为序;台港澳作品则按作者的署名笔画为序。外国作品按洲际国别排列。同一作者选有两篇作品的则放在一起。原作文字未作校勘,对其中的错漏字如明显影响阅读的,则酌加订正。原作者写的外国人名、地名一如其旧,未加改动。鉴赏文字中的人名、地名则采用现在通行的译法。《微型小说鉴赏辞典》(新一版)以该书的版为基础,由主编江曾培主持修订,与时俱进,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修改,从而提升本书的品味,更好地满足不同文化消费
张志钧先生是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也是闻名遐迩的中西医结合专家。 张志钧先生出身于医学世家,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58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号召,毅然参加了江西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开始了中西医结合和中医学研究、临床、教学的生涯,成为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他治学严谨、著述颇丰。先后发表了众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资料;他悉心研究,获得了一批优秀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丰富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宝库;他坚持临床以精湛的医术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成功救治了难以计数的危重和疑难病人;他言传身教。潜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弟子,桃李遍布赣鄱大地;他医德高尚,淡泊
《暗室之光》由蔡苏娟所著的三本书合编而成:《暗室之后》、《暗室之后续集》和《暗室珍藏》。 《暗室之光》一书以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蔡苏娟自己的成长和救赎历程。她出生在清末两江总督之家,16岁时成为基督徒。在朝代更迭、时局动荡之中,家产尽失,受尽打击。她是中国最早一批接受现代教育的女性,精通英文和钢琴,曾经周游中国大部分省份。41岁时她因病导致眼睛无法见光,受尽疾病折磨,但她的心中充满信仰,助人无数,成为一盏“点着的灯”,成为无数人生命的导师和良伴。这本口述自传在基督徒中影响极大,让一切身处困境中的人备受激励。
本书是史景迁众多畅销作品之一,通过叙写利玛窦在中国创建记忆秘宫,并最终客死中国,反映了他奇特、艰难的传教经历,以及当时中国明朝上至自宫廷下至民间的社会众生相,折射出了利玛窦这位神奇传教士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罗什的贡献不仅在传 播印度佛学真髓,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的佛学水平,而且在引进新的思维方式,促进了中 国人的理性思维,丰富、提升 了中国传统文化。罗什引进的般若中观学,当时给予魏晋玄学以极大的刺激,后来 又通过禅宗,施其影响于宋明儒学及宋元道教,渗透 于整个中国文化,成为传统文化肌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龚斌的这本《鸠摩罗什传》,以可靠史传为据写 成,忠实地描述了鸠摩罗什一生的经历。 《鸠摩罗什传》既具有学术的真实性,又具有传 纪文学的可读性,给佛教圈内外的广大读者提供了触摸鸠摩罗什这位文化名人、高僧的方便,对弘 扬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有其现实意义。
作品以白牡丹与吕洞宾的爱情纠葛为主线,以[八仙过海]为中心事件。到三戏白牡丹结束。采取大开大合的结构方式,八仙过海、飞剑斩黄龙、黄鹤楼的故事,穿插在暗访白牡丹、三访风月轩、结婚与发昏、送白牡丹的英灵投胎转世、玉帝怒斩白牡丹等[风流逸事]中去交待。细腻地描绘了吕洞宾与白牡丹之间的[千年情结],以妙语连珠的文笔,详尽地交待了吕洞宾多次投胎,多次犯[男女作风错误]的实事。时而让人读之喷饭,时而让你心头一亮、耳目一新。
《民间神话人物传记:地藏菩萨大传》精彩地描绘了传说中的地藏菩萨过去累生累世利益众生,救度众生的感人事迹,更描述了传说的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及地藏菩萨救济地狱众生,提倡孝道,教人如法超荐祖先,敬信三宝的殊胜功德,展现了“地藏法门”的修行心要。《民间神话人物传记:地藏菩萨大传》同时记述了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的化身金乔觉(新罗王子)出家修行成就的故事。
本书介绍的是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的两位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利玛窦和徐光启。对利玛窦的研究,中国史书向来褒贬不一,本书力图将利玛窦等传教士置于明末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予以考察和研究。对徐光启的研究,学术界较易于达到共识。本书着重研究利、徐二人的思想、观念,限于篇幅和能力,书中未能详尽介绍徐光启在农学、历法方面的贡献,读者可以从其他众多有关徐光启的论著中获取这方面的知识,这也是笔者略去这方面的介绍的原因。
利玛窦在中国 利玛窦不是位进人中国大陆的欧洲会传教士,却是批入华会士中历史影响力的杰出人物。距1610年5月其病逝北京,已经四百年了,中外学界研究利玛窦之兴味依旧不减,其原因是不难理解的。 利玛窦的足迹,由南海之滨而越五岭、驻江右、下江南、过山东,而入明京、叩帝阍……从1582年8月其初抵澳门,至1601年初终于获得明廷特许入京并居留,所谓自边缘至中心,在大明帝国活动了27年9个月,先后创建过会住院4所,受洗的中国基督徒逾2000名,结交的士绅显贵达数百人。虽说这以前基督徒曾两度入华,但通称的罗马公教从此在中国生根,累经明末清初多次“教难”而没有绝种,那不能不首先归功于或归咎于利玛窦。 然而利玛窦留下的历史遗产,在中外文化交往史上突显。的效应,远过于他对基督教人华的影响。就跨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不论
约翰班扬(又译本仁约翰,16281688)是英国著名作家。16岁时参加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战后回到家乡。他经历了漫长的信仰挣扎,最后确知自己得救并受洗,同时加入不从国教者的浸信会。随后,他开始讲道和写作,1660年因“不从国教”被捕入狱,在监狱中度过了12年多的时间,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监狱中完成的,包括《》。他一生有过两次婚姻,两个妻子都在家庭中给了他无私的帮助和鼓励。 本书介绍了班扬的生平、他所代表的宗教运动及其历史背景,祈愿他的精神能给我们予激励,并带来深远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