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传》作者理查德?奥尔丁顿是劳伦斯的好友,他以优美的文字记录了劳伦斯起伏跌宕的一生,生动地描述了他从一个敏感多情的少年,到辗转欧洲的流放者,再成长为一个妙笔生花的诗人、散文家。书中记录了劳伦斯在短短45年中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作品50余部,历数作品的创作缘由、人物原型、写作地点、社会反响等。这部传记再现了劳伦斯生活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期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的兴起、一战的爆发、社会矛盾的升级等社会状况,还涉及该时期的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内容。本书是研究劳伦斯的重要参考文献。
英文原版: 来自泰戈尔故乡的灵魂传记 美国亚马逊官网4.9高分推荐 获得印度西孟加拉邦最高文学奖 Rabindra Puraskar 中文译本: 忠实准确,最大程度再现原书行文风格 自然流畅,最大程度贴近中文读者阅读习惯 增加百余处注释,便于读者理解 内文双色印刷,复古典雅式装帧设计,精妙图文混排 内容: 独家揭露鲜为人知的、泰戈尔生活中的轶闻趣事 独家展示百余幅泰戈尔珍藏图片 带你走进真实的、祖父般的泰戈尔 这是一部关于印度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的写实传记。 它对泰戈尔的生平进行了独一无二的研究和叙述,详细记录了这位诗人在其所属时期的贡献,揭示了那些常被忽略的重要事实和轶闻趣事,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泰戈尔 他不止是东方诗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印度的儿子、思想家、
这本书完整、全面地讲述了钱钟书的一生。 从天才少年,到低调的大师 多个视觉、多个方位的带领读者认识一个真实的钱钟书。 作者文字温婉细腻,史料全面详实,认识深刻、看法睿智,是一本适合全民阅读的作品。
“战斗的海狸”:1939年西蒙娜。德.波伏瓦在一张小照片背面的写下的这几个字就像一个许诺,描绘了她在私人和公共生活领域同样一丝不苟的人生规划。 战后、冷战时期、反殖民时期的政治冲突把她推向激进,思想中几乎没有怀疑、宽容和妥协的余地。她作品的大获成功,《第二性》在并非全是女性的读者那里引起的全球性反响,勾勒出了她的形象,之后《回忆录》让这一形象更加鲜明。一个被她塑造、由她掌控、清晰明确的形象。有时候缺少一个狂热的、被生活的热忱和虚无的恐惧所困扰的女人内心的种种矛盾。 描绘西蒙娜·德·波伏瓦作为“战斗的海狸”的形象,同时也意味着在讲述20世纪,这个“*的世纪”。一个彻底对抗的世界,法国知识分子在其中还有一个角色可以扮演,那就是“伟大的良知”,慷慨激昂、不屈不挠,有时到了盲目的境地。种种
老舍和胡金铨都是老北京人,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作为同乡,胡金铨喜欢读老舍的小说,创作电影时也曾受其影响。1973年到1975年,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 本书是胡金铨对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艺活动的梳理,从老舍的出生起笔,详述其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 文协 的经历。胡金铨认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点 安于现状,不做过激的事情 ,他称之为 北京(骨泉)人 。这种个性影响了老舍的为人处世,也在其笔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现。书中所引资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忆和其他发表于世界各地报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铨走访英美大学图书馆调查整理而成。 擅拍武侠电影的胡金铨,银幕内外都处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笔下也有了漂泊者的形
本书讲述了“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结缘敦煌、保护敦煌的传奇经历。他以亲切质朴的笔触, 极具深情地回忆了一生的坎坷经历, 包括巴黎留学十年邂逅敦煌的心路历程、回国七年才得以奔赴敦煌的波折无奈、五十年里舍身保护敦煌的急切呼吁与艰苦奋早。各章中间嵌人常书鸿各时期的创作与感想, 使人能细致了解他当时的思想与心境。文前彩页全部系常书鸿不同时期创作的与敦煌有关的画作, 使人可以直观感受敦煌四时之美。文中彩页全部系常书鸿女儿常沙娜临摹的不同时期的敦煌壁画, 使人直观感受不同时期敦煌壁画之特点, 领略其丰姿。“敦煌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舍命也得保护它。不管有多少困难都必须克服。”对于敦煌艺术的使命感, 使常书鸿度过了所有的艰难困苦, 终其一生, 坚守初心。这本自传不仅是常书鸿一生奋斗的记录, 更是一本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见
我知道什么? 看到这句传诵了四个世纪的名言,必然会想到米歇尔 德 蒙田。这位法国贤哲1533年生于佩里戈尔地区,1557年进入波尔多高等法院工作,1571年才38岁时退隐回家,开始一心撰写他的《随笔集》,直至1592年弥留之际还在修改他的这部的作。蒙田的《随笔集》是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 生活的哲学 之称。 蒙田一生中经历了八场宗教战争,使他深感世道险恶、人生无常。然而他不从宗教与伦理去揣测人类的处境,而是从人的生存本身去探讨生命的意义,从人的本性去寻找精神形成的线索。 让 拉库蒂尔是法国著名的传记作家,一生著作甚丰,其作品包括《戴高乐传》《马尔罗世纪传奇》《莱昂 布鲁姆传》等。他长期以来即有意写一部蒙田传,但是不对《随笔集》的内容做任何分析和阐述,这在其他汗牛充栋的蒙田研究著作中早已提到。他从《随笔集
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他撰写的关于鲁迅的一系列文章,为读者了解鲁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其作品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深挚,文笔淳厚,在鲁迅同时代人的同类型著作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而他对鲁迅寂寞心境的剖析也非常深刻。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是一本关于李白的传记。他聪明,五岁诵诗,十岁游走蜀中,喜剑术,好任侠;他广结友,大唐书法家李邕李北海,诗人游子孟浩然,诗圣杜甫等等知名才子都是他的友人;他不畏权贵,让高力士脱靴,杨国忠捧砚,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一生经历过四个女人,与最后一位妻子宗氏留下“千金买壁”的千古佳话;他在62岁那年与世长辞,“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作者随园散人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将李白精彩绝伦,浪漫洒脱的一生一幕幕呈现,仿若打开了历史的闸门……
央北著的《杨绛传》,作者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将杨绛先生的一生进行了叙述并配以作者自身的一些感悟。全书不以考究派的做法撰写,而是在呈现杨绛一生的同时,辅以细致的环境、心理描写,语言温婉,十分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比如为了支持丈夫钱钟书写《围城》,甘愿放下执笔的手包揽所有家务,当《围城》 忠实的读者;比如和钱钟书一起留学,舍不得问父亲要学费而舍弃了自己钟爱的文学系,到后来虽然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却仍然保持朴素无华的生活状态,甘之如饴。今时 ,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但是这样一位低调朴实而人格才华闪闪发光的老人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品读,用心珍藏。
《民国爱情传奇 仙侣奇缘:郁达夫与王映霞》描写了郁达夫与王映霞的爱情故事。 郁达夫笔下的苍凉是裹挟那个动荡年代的一层铞衣,在洪荒泛滥的岁月里,尽然觉察出这人世间的一缕通明的希望。然而这缕民国照来的霞光中有着一丝潋滟动人的光芒,她是郁达夫此生重视的女人 他在沪上友人家中邂逅的,那轻巧如白鸽的女子。及笄而后就居当时杭州四大美人之首的王映霞。郁达夫对她是一见倾心,遂求再见、三见,于是上演了现代文坛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传奇。 他们也因此成为了那个时代自由恋爱与自主婚姻的明星式人物,被诗人柳亚子誉为 富春江上神仙侣 。两人之间那段以激情开始却以悲剧结束的爱情纠葛曾轰动一时,被认为是 现代文学史中的情事 之一。
《房龙传》虽然也从作者自己的角度详尽描述了他与父亲复杂、微妙的关系,但这本书之所以能以“房龙传”为题,是因为它对房生一生的经历并非只是作单一角度、单线条的叙述。作者从房龙的亲戚、生前友好,甚至从对房龙怀有敌意的人们那里尽可能地搜罗相关的素材,还大量引用了房龙与亲友或亲友谈论房龙的往来书信,再加上对房龙所处朝代的场景的熟练描绘和相当程度上是从房龙那里继承来的生动活泼、不乏幽默感的文风,从而构成一部内容全面、丰富,读起来引人入胜的传记著作。
路遥是从陕北大地上走出来的著名作家,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创作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多部有影响力的作品。由于身患绝症,路遥于1992年11月辞世。贾平凹说:“路遥是一位像牛一样进行创作的作家,他是陕西文学的英雄。”《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遥年谱》一书以年代为主线,采用大量一手资料,详细记载了路遥一生的生活与创作轨迹,将新中国文坛、陕西文坛的重要事件与重要人物穿插其间,将路遥及其作品置于整个新中国文艺发展的脉络中思考,为读者提供了路遥及其作品得以生成的文艺环境与地理条件,进而为重新审视路遥及其作品在文学目前的位置打开了新的空间。全书广泛利用传主的著述、信札、序跋等材料及谱主同仁、朋友的回忆文章等,用资料翔实的资料,谨慎严密的考证,生动呈现出作家路遥不平凡的一生,具有较高
出生于1914年的玛格丽特·杜拉斯亲身经历了20世纪风起云涌。不论是在德国纳粹占领时代,还是在法国“五月风暴”之后,杜拉斯始终都是反叛的代言人,她的言行和热情始终迸发着令人震惊的力量。如果说普鲁斯特为20世纪揭开了序幕,杜拉斯则为之画上了句号。当我们回顾杜拉斯的一生时,不能忘记那股让她始终向前的动力:每一部作品都必须重新开始,好像严苛的命运总是让她身临写作的危险之境。 穿越百年,杜拉斯的作品和她的人生为何一直散发着巨大魅力?重塑这位作家的存在就是这部新传记的。阿兰·维贡德莱将让读者感同身受杜拉斯的生命之痛,洞见成就一位作家的因素,让我们地靠近杜拉斯写作的秘密。
《我们仨》《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专享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
做“红学”研究,绕不开李希凡这个名字。李希凡因“小人物”称谓而闻名,这个称谓是毛泽东赋予的。但《李希凡自述:往事回眸》不只是李希 凡有关红学研究的回眸,而是李希凡对自己八十余年生命的回眸,是他八十余年坎坷人生的自述传和心灵史。 作为一本自传,《李希凡自述:往事回眸》不可避免地带有较浓烈的个人色彩。作者一生的苦乐悲欢,打上了时代的深深烙印。作者自称“毛派” ,对毛泽东的知遇之恩心存感激,当不难理解。毕竟由于毛泽东的“钦点”和特别关怀,他才有了与众不同的多姿多彩的人生。作为历次大大小小政治 运动的亲历者,虽然过往的论争似乎已有了一些历史结论,但当事人从个人视角对某些历史事件的描述,还是颇值得玩味的。尤其是对某些历史人物的 褒贬,虽难免不从个人情感出发,但总体上是公允、平和的,反思是理
《鲁迅传/大家学术文库》收录了《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两部分内容,为中国现代有名教育家、传记作家、鲁迅的同乡挚友许寿裳所著。许寿裳是当之无愧的鲁迅精神的深刻理解者,他用真切的事实和朴实的语言迅速找到了鲁迅精神的闪光点。他撰写的这两部回忆录,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深挚,文笔淳厚,在鲁迅同时代人的同类型著作中首屈一指。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她是诗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等诗篇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她是 代女性建筑学家,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她就是林徽因,是那时世间 的女子,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才貌双全,倾倒尘世,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世一生:徐志摩为其离异,梁思成与其伉俪一世,金岳霖为其终身未娶。她是男人的梦想。 在《喜欢你是寂静的(林徽因传修订典藏版)》中, 作家王臣依据史料对她的一生进行了客观又诗意的展示与总结,语言华美,情意动人。《林徽因传:喜欢你是寂静的(修订典藏版)》附录《林徽因经典作品集》,收录林徽因 经典的诗歌、散文及小说。附录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先生回忆母亲的文章《倏忽人间四月天》, 附录《林徽因年谱》,全面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