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一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锺书半个多世纪相需以沫的爱情,从而描事出一位博学、容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
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一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锺书半个多世纪相需以沫的爱情,从而描事出一位博学、容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100%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 全译插图本)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 者 (美)亨利·大卫·梭罗 出版时间 20180501 I S B N 9787570202263 定价 28 开 本 32开 130*185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221 (千字) 页 数 292 读者范围
在对话批评中有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变体,那就是作家访谈录。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是张英。《文学人生作家访谈录》对名作家、新生代作家的访谈,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还有很强的史料性和学术性,不同于一般记者的采访,这种访谈往往是心灵间的碰撞和作品理解的交流,深受文学界好评。张英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对21位新生代作家和名作家进行全面的追踪、访谈,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手资料。本书在思想解放、思维活跃,显示了一种平等的、自由的“对话”精神。
本书记录的是一个灾难的时代,个人的生命在那个时代中无异蝼蚁,同时也是柏杨所经历的中国社会生活状态的缩影。于是活过来的柏杨才会反对儒家传统、反封建君主制、反士大夫专权,他赞成简体字,更赞成中文拼音化,常常发出惊人之语,表现了他的独立思考和人文剖析。
《鲁迅传》是许寿裳回忆挚友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完整收录了《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两部分内容。 n 作为鲁迅精神当之无愧的深刻的理解者,许寿裳以事实为根据,将传主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从多角度进行观照,力图描述一个真实的鲁迅。 n 文笔淳厚,内容翔实,感情深挚,在鲁迅传记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作为鲁迅35年的挚友,许寿裳的回忆文章,对于研究鲁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
徐淦生先生写的厚实的一部《悲情曹雪芹》。当然,具体到曹雪芹,因为其家族的原因,不得不卷入宫廷纷争,那是无法回避的。但徐淦生先生没有更多地去渲染这些,而是将这些当做铸造曹雪芹人格和才华的环境和氛围,较好地把握了处理的分寸。
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前南斯拉夫文坛的代表人物、杰出作家。他的作品中具有“史诗般的力量”,并籍著它在祖国的历史中追寻主题,描绘人的命运;他也因此被公认为哲理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安德里奇传: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写的就是他的人生经历。
他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其喜剧作品《卖花女》1964年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当年获奥斯卡影片、导演、改编音乐等8座小金人。
本书为《蕴庐文萃》之一的《岭南诗坛逸事》。篇中所叙无论人、事、诗文、风土等等,莫不征引有绪、析论恰允。如《陈恭尹诗与其身世的考证》,先考其南北往来仆仆于途的种种因由、经过,在其诸多避忌的诗文字里行间探迹发微,使诗史心路相证。
2006年11月,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成为继文学大师茅盾、巴金之后的中国作协第三任。期待着她在三重身份中继续寻找创作的临界点,写出更多的作品,奉献给这个的时代。 本书作者贺绍俊先生是文艺理论家,但他除演绎逻辑理论外,还原生活细节和刻画人物形象的功力也让人叹服。
帕特里克·怀特是当代澳洲最负盛名的作家,也是当代英语世界最有影响的杰出作家之一。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怀特,他成为澳洲个获得该奖项的作家。怀特的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而其特立独行的生物方式却使屡遭世人非议。
莫言的文学创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想象狂放、叙事磅礴,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创作中独具魅力。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拥有广泛的读者,还被广泛地翻译到国外,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具有世界性影响。 对于作家而言,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王国是有福的。鲁迅的文学王国是鲁镇,沈从文的文学桃源是湘西,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王国跟这些文学王国相比,宏伟壮阔有过之而无不及,疆土的广阔博大,也远在他们之上。 本书以评传方式,把作家的人生和他的作品结合,以第三者的眼光,带领我们领略莫言的“文学王国”。
“满天星斗”的教师,封信,醉打许广平,师母朱安,广平的初恋,定情,为鲁迅说话,五十得子的欣喜,万人空巷吊鲁迅等。《鲁迅与许广平》是从爱情、婚姻和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表现鲁迅的,这就突出了鲁迅的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使鲁迅和读者的距离大大缩短了。过去曾将鲁迅一味抬高,仿佛他的一言一行都饱含深意,生活中的每一点小细节小玩笑,都要从事关民族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考量一番,其实是将他放到了圣人的地位上。这样一来,鲁迅人格的丰富性就被削弱和破坏了,他的许多真实的人生经历反而没法解释了。严格地说,这是歪曲了鲁迅。
说起鲁迅与左翼文坛的关系,我们就会想起“革命文学论争”、“两个口号的论争”等。论争是由人挑起的:说到“革命文学论争”,就离不开鲁迅与郭沫若、成仿吾这些人物的纠葛;说到“两个口号的论争”,也离不开鲁迅与“四条汉子”等的恩怨。本书正是从“人”的角度,看鲁迅与这些左翼文人的论争甚至对骂的;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用历史的眼光,审视那个时代的笔墨官司。
船在慢慢的上滩,我背船坐在被盖里,用自来水笔来给你写封长信。这样坐下写信并不吃力,你放心。这时已经三点钟,还可以走两个钟头,应停泊在什么地方,照俗谚说:“船莫算,打架莫看,”我不过问。大约可再走廿里,应歇下时,船就泊到小村边去世,可保平安无事。船泊定后我秘可上岸去画张画。你不知见到了我常德长堤那张画不?那张窄的长的。这里小河两岸全是如此美丽动人,我画得出它的轮廓,但声音、颜色、光,可永远无本领画了。
沈从文,生于1902年,逝于1988年。 “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的候选人。”不少人喜欢这样的说法,以此来加重对沈从文的崇仰和表达遗憾。《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认为,这固然是个很大的遗憾,不过实在说来,获奖与否并没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对沈从文的认识,能走到多远多深。1988年,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重新发现”沈从文的工作仍将继续…… 从1948年始,沈从文在时代大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成为他后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业的起点。《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著作由此起笔,沿着他生命的坎坷历程,翔实叙述他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叙述他为始终不肯放弃的物质文化史和杂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出。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传记,特别着力于呈现
《刘半农传》叙述了刘半农从出生到生命结束的44年短暂的一生,重点写他的成长过程、思想的变迁以及在翻译、小说、杂文、诗歌创作、语音实验学以及文学、戏剧、教育改革等方面的贡献,兼及与蔡元培、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鲁迅、周作人、苏曼殊、赵元任、傅斯年、徐志摩、赛金花等历史人物的交往;并展示了他在戏曲、摄影、藏书、诗歌、音律等方面的才华;刻画了他在爱国和人格上的魅力以及体现在他身上的传统文化人诸多的品质。
《蔚蓝色的呼唤(图文珍藏版)》沿着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等9位文学大师的足迹走访了很长一段时间。书中将他们的童年,他们的时代,他们的努力,他们的艰难,他们的成功,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女人,他们的快乐,他们的痛苦,他们的作品以及他们的心灵囊括其中,为我们展现了文学里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