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情怀终不改:李正武传由朱宇光等著
中国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不仅在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航天科技和系统科学领域做出世界一流的工作,而且不断扩大视野,在众多学科中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思路、新观点,并从整体上把握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最终凝结出“大成智慧”的思想。本书由一批知名学者分别从不同方面介绍和评价了钱学森六十多年的科学技术生涯,以及他的科学观、哲学思想和人品道德,向世人展示了一位当代大成智慧者的非凡风采。
数学家犹如布满“数学星空”中的星群。本书介绍的是这星群中的数十颗璀璨的星星。本书既有对这些杰出数学家创造成果“严谨”的叙述,也有对他们“趣闻轶事”轻松的描写,从中可以深深体会到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热忱以及他们多彩的人生。本书在精心挑选的近500幅插图衬托下,做到了图文并茂,以方便读者对内容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记忆。力求做到融资料、趣味、人文意境于一体,具有引人人胜的可读性和随意翻阅的选择性的特点,既可作资料性的介绍,又可作故事性的讲演。 本书适合中学师生、大学生、数学史工作者和广大数学爱好者阅读,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思维启迪性于一体的可读性强的读物。
杨振宁教授著名的成就在物理学方面,由于他在研究工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对数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杨教授漫长而卓有成效的学术生涯中,他见证了物理学和数学领域的许多重要事件,与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有过共事或交流。本书记录了2016年至2019年间作者对杨杨振宁教授进行的八次访谈,通过杨教授的独特视角,生动再现了20世纪重大的科学事件,阐述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及相互影响,并展示了科学家的学术工作、日常生活、个人性格以及科学家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其中不乏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位天才数学家,格里高列?佩雷尔曼,解决了数学界七大千年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之后他拒绝数学界奖——菲尔兹奖、拒绝克雷研究所的百万大奖、拒绝好几所世界一流大学的职位邀请,从数学界销声匿迹,不再与外界接触。 千年难题、神秘的数学家、惊世骇俗的举动,这一切都引起世人的极大兴趣。本书揭示了佩雷尔曼的成长经历,并展现出数学家异乎寻常的个性、禀赋,从而告诉人们:为什么佩雷尔曼能够证明庞加莱猜想,之后又为什么远离了世界数学界,为什么拒绝领取巨额奖金?耐人寻味的是,几位中国数学家曾声称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有巨大贡献,一时成为数学界的一段公案。对此,本书也将拨云见日,还其真相。
《印象·李政道》以简洁洗练的笔触、珍贵精美的图片再现了李政道先生的传奇人生。全书分为“跬步千单”、“突破守恒”及“赤子情怀”三个篇章,通过不同历史时空的照片连缀,描摹出一位科学巨匠的成长足迹、贡献和赤子情怀,大师风范跃然纸上。
杨福家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了12年校长,在中国又创办了所中外合作的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成功的实践、创新的理念,对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本书所收录的34篇文章,都是具有极大教育、指导意义的。
本书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之一“五十年代归国北美留学生名录”项目的成果,由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承担采集和编写任务。全书采集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归国的北美留学生,主要是科学
《中国石化油气开采技术论坛论文集(2012)》共收录71篇论文。这些论文涵盖了储层研究,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采油(气)工艺,压裂液与支撑剂,管柱与工具,监测与测试,压裂实践等领域。
本书是第七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围绕孙儒泳的学术成长和科研脉络,以采集过程中获取的各类资料为事实依据,结合孙儒泳院士所处年代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学科发展的背景,从他少年求学,到专注于生态学领域的学习,提前毕业留校工作,赴苏留学,回国后继续从事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这样一条主线,准确、完整地勾勒出孙儒泳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
吴有训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是我国参与荣获世界物理学奖研究项目的位科学家,是位获得外国科学院院士称号的中国科学家。他建立了中国个物理实验室,带头成立了中国个物理学会。他毕生致力于物理学研究、科学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管理工作,在研究X射线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一大批像钱三强、钱伟长、杨振宁等的大科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科技战线上的统帅人物之一,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书作者林家治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先后出版二十余部著作。因某种特殊关系(林家治的嫂子为吴有训之女),自20世纪80年代初即从事吴有训研究,出版吴有训专记是他终生的心愿。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松恩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戴松恩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本书介绍了河北衡水市仲景村中医名家曹东义的生平事迹,包括仲景村里药箱君、厚朴继承神农药、英雄肝胆照华夏、我以我血荐岐黄、斗士诚坚共抗流、生生不息杏林风、不负黎庶不负师等十四章内容。
陈学溶先生是竺可桢先生弟子,是被誉为“中国现代气象学史活字典”的新中国首代气象老人。他博闻强记,对中国气象学史掌故了如指掌,本书为陈先生的口述自传,全景式呈现了他不平凡的科学人生,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这位从事气象事业80年的老科学家在平凡岗位上锲而不舍、执着一事的崇高品德。 本书以陈学溶的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广泛涉及中国气象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提供了许多有历史意义的细节,书中呈现的内容对中国气象学学科研究和中国气象学史研究意义重大。 访谈时,陈老虽年近百岁,但头脑清楚,记忆力惊人,加上他有收藏东西的习惯,使得本书叙述的史实准确性很高。陈老对许多历史事件要点的记忆在访谈后陆续获得的实物资料中不断得到印证,非常难能可贵。
《钱学森与四川》全书分上下两篇来构建, 上篇“钱学森与四川人”下篇“钱学森与四川事”。内容包括: 总设计师的航天大梦 —— 钱学森与邓小平 ; “人民是很满意的! ” —— 钱学森与聂荣臻等。
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1993年, 一位奉新县的普通医生, 怀揣1000元到深圳圆自己的创业梦。“盲流”几天后, 他得到在一家一个椅位诊所打工的机会。40天后, 他辞去工作, 到另一家门诊部承包, 历经三年磨难, 他淘得第一桶金, 扩大承包点。不久转战珠海, 东去上海, 成功地创建了六合口腔医疗集团。三年后北上京城, 携手联想集团, 走向全国, 从黑龙江到海南三亚都有他创办的口腔医院, 覆盖50余城, 有200余家连锁机构, 6000余职工, 影响走出国门, 成为中国民营医疗行业一个难以复制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