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一个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充满了史诗色彩,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作者行云流水的笔触,展示了是什么样的力量促生了这位伟人和一个伟大的民族,乃至伟大的人类本身,那精彩绝伦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传奇故事。
关于本书这本书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通过机智幽默的笔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无比渺小却影响力巨大的微生物世界。在这个人类常常谈之色变或干脆忽视的奇怪又危险的微生物世界中,氧气是致命的毒药、硫是美味佳肴、欺骗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而美酒却被当作废物丢掉……书中不仅介绍了基因、蛋白质的精妙运作,细菌、病毒的神奇生活,以及它们齐心协力在地球上塑造生命的无数种行为方式,还展现了一场又一场微生物与人类的博弈。腐蚀人类牙齿需要细菌的团队合作、以放射性废物为食的微生物超级英雄、诱导自杀的基因、疾病和抗生素耐药性的起源;在与微生物斗智斗勇的同时,人类又依赖微生物而生——从食品生产和医药制造,到开采黄金、开发石油、清理人类制造的垃圾,可以说人类与微生物自古以来就是相爱相杀的一对,谁都离不开
《自噬:生物学与疾病·基础卷》是部系统介绍自噬生物学基础和疾病关系的专著。在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自噬研究飞速发展的现状,第2版的内容和作者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将其分为基础卷和临床卷。本卷系基础卷,着重介绍自噬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自噬的分类与各型自噬的特点,自噬囊泡的生成、转运和降解,自噬调节的信号通路,自噬的生物学作用和功能,自噬研究的工具和方法等,各章节内容力求系统地反映自噬研究的进展。《自噬:生物学与疾病·基础卷》的作者均为外活跃在自噬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具有丰富而扎实的自噬理论知识和研究经验。
这本科学家撰写的散文杰作,收集了古尔德在《自然史》杂志上发表的科学随想。作者在哈佛大学教生物学,是科学内行,又有历史家的眼光。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达尔文在确立了进化论之后,为什么迟了20年才发表?古尔德说,这是因为他清楚进化论的含义比一般人所意识到的更为离经叛道。然而自达尔文以来,进化论已经发展了快二百年,可许多人仍然对进化论一无所知。大家不知道进化这个概念在开始就是误用的。达尔文自己并不用这个概念,他只是在《物种起源》的最后一段才用到这个词,而且是作为权宜性对比才这样用的,他自己的用法是“经过改变的继承(descentwithmodification)”。自然选择本身就是对环境的适应,并没有从低到高的方向性,并不代表进步。从“经过改变的继承”到进化,人们保留了人类的中心地位,保留了世界观(进化论最初是为了与
《李约瑟:一个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充满了史诗色彩,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作者行云流水的笔触,展示了是什么样的力量促生了这位伟人和一个伟大的民族,乃至伟大的人类本身,那精彩绝伦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传奇故事。
这是一本从现代植物学者的视角,去审视、挖掘、考证中国古代不同季节观花赏花的小品集。自宋朝开始,我国民间就有“花信风”一说,意在表达在某个节气或者时令,某种花恰好开放或者繁茂,仿佛风带来的开花的信息。通常流传“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指小寒至谷雨,每个节气以五日为“一候”,一节气有三候,每候有不同花开。但此说法具体所涉的花或植物,却始终没有明确指向。至明朝时,虽有人补全了每一番的花之种类,但物候混乱,多与植物学相悖。 本书采用“花信风”一说,以二十四节气贯穿全年,每节气三候,依古意选取了该节气或时令恰好开放的花。可说是以现代植物学的视角,遵循自然规律,为古人的“花信风”一说做了补全。每“一候”选取的花,为古人曾经描写或赞颂过的植物。每种花赋写图文一篇,将作者与植物相遇的故事娓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