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程伊川先生的生平、學問、交遊與從政為線索,結合史書、文集、筆記與書信等资料,以編年的方式總結程颐的學問成就。書中引用大量原文,將程頤的學術主張、他人的評價、程氏弟子的後期活勘一一羅列,自程頤以來的宋明理學的大致脈絡得以清晰呈現。本書適合對宋明理學感興趣者及相關研究者閱讀。
年谱是一种特殊的人物传记形式,源于唐,兴于宋,至明清趋于成熟。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能全面细致地叙述谱主一生的行迹,是研究人物生平的重要资料。汪超宏所著的《姚燮年谱》旨在通过汇集资料,尽可能详尽勾勒姚燮一生的行迹,反映姚燮思想及创作发展轨迹。
大师为中国佛学之大成者,长于融贯统摄,不拘于治贤禅净,卓然成家。其宗本在妙有之唯心论,一再为《椤严》、《起信》等释难扶宗,足以见其宗本之所在。大师自整理《僧伽制度论》,至晚年之《菩萨学处》,应机改建,虽有不同,而弘扬佛法,首重建僧,其理想之建僧工作,始终未能实现,徒招来无谓之毁誉,可见建僧之难!大师为僧伽本位者,故与时人有僧俗之诤,显密之诌。为中国佛学本位者,故与时人有起信与唯识之诤,融摄与移植方诤,胥有关近代佛教思想。
年谱是一种特殊的人物传记形式,源于唐,兴于宋,至明清趋于成熟。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能全面细致地叙述谱主一生的行迹,是研究人物生平的重要资料。汪超宏所著的《姚燮年谱》旨在通过汇集资料,尽可能详尽勾勒姚燮一生的行迹,反映姚燮思想及创作发展轨迹。
本书钩稽文献,以魏禧存世的诗文作品等靠前手资料为基础,详考谱主一生之行迹,尤其对其诗文创作、学术活动、政治遭际、交游等,作较为细致的考订。魏禧交游甚众,为方便读者能通过社会关系进一步了解谱主,谱中对凡
(一)序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高长虹其人。 (二)谱文根据时间顺序,尽量原封不动地编入了与谱主生平事迹有关的材料,作品在罗列题目基础上概括介绍了重要内容。 (三)全文抄录了未收入《高长虹全集》的3篇文章,校正了《高长虹全集》的50余处错漏。 (四)结合谱主本事,相对详细地介绍了密切相关的时代背景和报刊情况。 (五)由于高长虹是狂飙社发起人和主要负责人,而目前研究狂飙社的成果很少,故结合谱主本事适当介绍了狂飙社情况。 (六)为了较为直观地反映高长虹作品的影响,以脚注形式标明了收入合集中的高长虹作品。 (七)《高长虹全集》收录了4篇署名、‘虹”的作品,作为编者的董大中和廖久明对此存在分歧,故本谱附录T--人围绕该问题展开讨论的通信。 (八)由于高鲁冲突与莽原社(主要由狂飙社、未名社成员组成)的内
????年谱是一种特殊的人物传记形式,源于唐,兴于宋,至明清趋于成熟。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能全面细致地叙述谱主一生的行迹,是研究人物生平的重要资料。汪超宏所著的《姚燮年谱》旨在通过汇集资料,尽可能详尽勾勒姚燮一生的行迹,反映姚燮思想及创作发展轨迹。
明旸法师生于1916年,系福建闽侯(福州市)人,俗家姓陈,名心涛,号俊豪。从小熟读四书五经,于十岁时随母听圆锳大师讲《仁王护国般若经》,时年虽小,但已有所悟,便向大师要求出家,大师未许,直至十三岁落发,跟随圆瑛法师出家,随侍圆瑛法师三十年。 明旸法师一生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及至新中国成立后,又遭逢“文革”。漫长的岁月变迁,法师度尽劫波,爱国之心不改。在民族危亡关头,像许多爱国志士一样,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明旸法师跟随圆瑛大师僧侣救护队参加抗日,并任中国佛教会灾区救护团秘书兼联络。“八?一三”事变中,亲赴武松战场救护伤员。1937年11月和1939年9月,明旸法师跟随圆瑛大师两次远赴南阳各地,发起“一元钱救国难”运动,募得巨额善款汇回祖国以冲佛教医院和难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