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纪行:无穷花盛开的锦绣江山》采用平面空间布局,将韩国全域划分为首尔(首都)、京畿(首都圈)、湖西(忠清南北道)、公州、扶余(百济故都)、关东(江原道)、湖南(全罗南北道)、闲丽水道(海上古战场)、岭南(庆尚南北道)、庆州(新罗故都)、釜山、济州岛等十二块区域,详细深入地介绍其代表性景点,以及各种文化遗迹和历史传说。本书稿所有介绍均基于作者的实地探访,以及汉韩日英各语种手资料。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陈寅属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国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最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则能补陈书之阙,因而被誉之为“稀世之珍”。书成,并由北京大学周一良、王永兴教授审阅。《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语录和书信集,是了解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但因其文字博大精深,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很多心学爱好者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度阴山,研究《传习录》数十年,始终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难懂的心学理念。在本书中,度阴山通过108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将《传习录》中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概念解释得十分透彻。 心即理:天理在我们心中,不用向外求。 明朝刚建立时,天灾连连。朱元璋心忧百姓,于是让刘伯温问上天,灾年什么时候能结束。刘伯温对朱元璋道:“陛下何必问上天呢?只要您存着勤政爱民的心,施行仁政,天下安定这个‘理’自然会呈现。”朱元璋从此以爱民之心施行仁政,没过几年,大明帝国果然开始蒸蒸日上。 知行合一:遵从良知的指示去做,就是知行合一。 孔子是礼仪方面的专
《谋国者》是一本带有文学和美学视野、个人性情和观点的历史笔记。 秋水长天,物换星移。作者吹去尘封在商鞅、王莽、王安石、张居正、李鸿章、康有为生前身后的千百年风烟,蓦然回首,细细思量,回味他们的生死成败,揣度他们的笑声泪影,用文学和美学私情历史,用私心和公谊重温热血,在久远的人和事背后打捞江山岁月丢掉的细节,明辨而温暖,理性而清明。 中国历史上,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天下之大,能谋天下者寥寥无几。千百年后,世间已无英雄,再无英雄,《谋国者》对他们洒泪祭奠!
《红旗》作者历时近10年,采访十几位参与过各种类型的红旗车的设计和生产过程的汽车行业老前辈,通过他们的口述,把红旗车诞生和发展的脉络和细节立体丰富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每个被采访的汽车行业前辈都从自身的角度讲述跟红旗车的渊源,给读者还原出一个真实的红旗车的历史。 n 很多被采访的老人家都是七八十岁的高龄,不少人在近年相继离世,那段历史随着这些老人的离世也逐渐被尘封。这一现象也让这本书的史料价值更加凸显。
在古代中国,重要的颜色只有五种:赤、青、黄、白、黑。在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五色系统与五行理论互为表里,渗透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本书从人文历史的角度阐释色彩,描述色彩与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政治、历史、文学、民俗、艺术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以历史为珠,以颜色为络,将旧时风物捡拾串起,琴棋书画、诗酒游乐、庙堂宏论、闺阁绮语、花鸟鱼虫、人鬼仙凡……将中国数千年的色象斑驳呈现,令人目眩。 同时本书将五色这一政治文化,所被国人所赋予的各种重大、深远、精准而繁复的社会含义进行解码,从中透视中国历史演进的文化玄机。
本书以Cisco2911路由器和Catalyst3750、Catalyst3560、Catalyst2960交换机为硬件平台,以实验为依托,以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导向,从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内容,涉及网络基础知识、路由技术、交换技术、远程访问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四个领域,共16章,主要内容包括设备访问和IOS基础,IP地址,路由和交换原理,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OSPF,IS-IS,路由重分布与路径控制,BGP,VLAN、Trunk、EtherChannel和VLAN间路由,STP,DHCP和VRRP,ACL,PPP和PPPoE,NAT,网络安全和网络监控。本书既可以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配套实验教材,用来增强学生的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也可以作为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等专业的网络集成类课程的教材或者实验指导书,又可以作为培训教材,同时对于从事网络管理和维护的技术人员,也是一本很实用的技术参考书。
本书是“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的一种,叙述自宋太祖统一全国至元灭南宋期间的历史,涉及两宋、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重要历史和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叙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等重大事件,以及宋太祖、辽太祖、金太祖、宋仁宗、宋宗、岳飞、秦桧、文天祥等重要人物,并对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包拯、狸猫换太子等进行了历史的阐述,极富知识性与可读性。“细说体”既有生动的故事与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地的评点,体例别具风采。 tt
《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至1937年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全面统治中国的执政时期。作者首先利用蒋介石的未刊日记,考察其早年的个人修身历程和极为隐秘的内心世界,同时以蒋介石、孔祥熙、胡汉民、黄郛、阎锡山等人的档案,以及陈立夫、张发奎、张学良等人的口述史为依据,叙述蒋介石等人“清党”、汪精卫集团“分共”、“二次北伐”、国民党时代的思想统治、《塘沽协定》善后交涉、蒋介石的对日谋略、陈立夫亲历的国共谈判、西安事变等重大事件,揭示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政坛内幕和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情况。
心有波涛面含春色,此为江湖。 ——郭德纲 “说起来谁都不信,我其实是一个好静不好动的人。”郭德纲在“郭论”系列的《捡史》中说,“最近下雨,我每天在家里坐着,读读书,看看戏,就觉得很快乐。” 他喜欢读史,“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古人说‘鉴以往可以知未来’,就是这个意思。” 《捡史》是百万经典“郭论”系列的第二篇。郭德纲通过剖析历史人物,复盘一场场暗流汹涌的权力游戏,剖析君臣博弈法则,发掘出人性的精妙幽深之处。学说话、学办事、学为人处世,不可不读《捡史》。 从庙堂到江湖,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阴谋阳谋、君臣博弈法则、韬晦心术、中国式社会人情世故,尽在郭论《捡史》篇。
当你读历史时,你在想什么? 其实,历史并不是一桩桩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就像一个个散落各处的点,如果将它们连缀起来,或许就是不可思议的思维画卷。 中国人常说“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偶然的背后往往是三言两语难以道尽的必然。小至个体,大至国家,世界就是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中运行。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3》全书分为板块,收录42篇精华文章,为你剖析中国历史上那些最引人注目的嬉笑怒骂、悲欢离合。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25:恐怖世界恶妻恶女》讲述了《资治通鉴》里面有关唐朝时期的屠杀,以及武则天和太平公主的恶行。获选一九八三年度台湾“影响力的书”。《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动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史书。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1983—1993)将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
《茶馆之殇》 作者:秋原 规格:185 125毫米 内文:60克瑞典环保纸 装帧:平装+彩图拉页 页数:232页 定价:28元 书号:ISBN 978-7-5133-2090-0 出品:读库 出版:新星出版社 话剧《茶馆》,老舍将清末民初老北京的社会剧变浓缩在一个茶馆之中,方寸之间铺陈出ji大的戏剧冲突,寥寥数笔就勾勒了百姓和国家的命运。 历史上,从清初到新中国成立的三百多年间,茶馆无疑是老北京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它兼有社区活动中心、信息集散地、行会黑市交易所、商业娱乐中心等功能。 《清代旅蒙商述略》的作者秋原,有感于现今人们对于天桥、茶馆等“文化符号”越来越远的想象和误解,发挥其特有的语言天赋和历史嗅觉,从郭德纲的长篇单口相声《皮裤胡同凶宅奇案》切入,从 清代民间笔记等史料中发掘线索,辅以与艺人传人的深入访谈,用一贯严谨的态度、大量的细节
《从历史看时代转移》由六篇主题不同但又有内在联系的文章组成:以“时代转移的诸种因素”开篇点题,以“重建人文价值与社会伦理”归宗结尾,中间就“明清中国之转变”、“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台湾近百年来的变化”、“近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演变”等四个主题分别作具体论述。作者在书中对“启蒙的夭折”、“知识分子与教育”以及台湾的历史发展等方面做了精辟独到的发挥,见解深刻,体现了许倬云先生一贯的文化大中国理念和人文普世价值重建的信心。
《战国歧途》讲述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曲折故事。 《战国歧途》作者以《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等史籍为底本,结合新近考古资料,多方比勘,考察了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事件,力求再现大变局时代的历史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