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明的曙光》(以下简称《曙光》)是柴尔德最重要的代表作,该书在欧洲印行了12版。丹尼尔指出,《曙光》不仅是一本在考古学上造诣极深、无可匹敌的作品,而且成为史前考古学发展的一个崭新起点。《曙光》一书几乎完全根据考古学证据来探究欧洲旧石器至青铜时代中期这段史前史,尽管当时一些保守的学者批评该书陌生的术语太多,缺乏必要的论证并揭示要点,但是大家基本肯定该书最重要的特色是系统涵盖了区域文化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并对所见的考古证据进行阐释。这种材料收集、组织、分析和阐释的方法使该书成为一本标准的专业参考书和一种史前考古研究的模式迅速为欧洲考古学家所采纳,并影响了整整一代考古学家。
徐达斯新着《上帝的基因:破译史前文明密码》,依据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神话学、历史学的成果,应用三重证据法,通过认真梳理论证,次在学术界提出了史前全球韦陀文明圈的假设。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徐达斯新着《上帝的基因:破译史前文明密码》,依据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神话学、历史学的成果,应用三重证据法,通过认真梳理论证,次在学术界提出了史前全球韦陀文明圈的假设。作者披开历史迷雾,将以恒河及娑拉斯瓦提河为发源地的雅利安文明上溯到数万年前。作者披开历史迷雾,将以恒河及娑拉斯瓦提河为发源地的雅利安文明上溯到数万年前。书中揭示,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史前时代就扩张渗透到几乎世界各地,埃及、美洲、希腊、西亚文明都不过是这个超级文明连续体的组成部分而已。书中揭示,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史前
抗日战争中,日本法西斯为迫使中国投降,封锁了我国的粤汉铁路、滇越铁路、滇缅公路等战略交通线。为坚持抗战,中国、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在中国、缅甸、印度之间开辟了驼峰航线,修筑了史迪威公路。史迪威公路跨越了怒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穿越了野人山、高黎贡山等山脉,以“二战最伟大的军事工程”而闻名于世。《交通运输建设科技丛书·二战交通史话:史迪威公路》收集了中美等国的相关影像资料,全景地展现了史迪威公路艰苦卓绝的修筑过程,以及该路为我国抗战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明代学者张燧著书《千百年眼》以进行历史总结,据说一时“盛传于世 ”。作者治史“不必苟同”的风格,是我们深心赞同的。本书作者也是希望与读者一起,通过细心的历史回顾,看中国怎样经历政治史一步步地走来,中国人怎样经历政治史一步步地走来,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怎样经历政治史一步步地走来。
从古至今,饮品所发挥的作用远非润津业渴那么简单。正如这方面的专家汤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所说,其中六种饮品曾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从农业的兴起,到城市的诞生,再到全球化的出现,它们分别在人类历史的几个关键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书以独特的视角、翔实的史料展示了一幅丰富的世界历史图景,透过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及可乐六种饮品,讲述了从石器时代到二十一世纪漫长的人类历史。 读了这本充满睿智而又极具趣味性的书,您品尝钟爱的饮品时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中国读本》系列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本,书中包括了:度量衡的萌芽时期、大禹治水和度量衡标准的建立、度量衡是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基础、隋朝的统一和度量衡大小制的形成、南北朝度量衡的分治与混乱等内容。
《中国读本》系列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本,书中包括了:度量衡的萌芽时期、大禹治水和度量衡标准的建立、度量衡是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基础、隋朝的统一和度量衡大小制的形成、南北朝度量衡的分治与混乱等内容。
清中期拥有数百上千艘帆船和成千上万由男人(以及女人)组成的中国海盗,其数量规模看起来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海盗都要超出几倍。然而,很不相称的是,无论是在本书所述海盗插曲之前还是之后,尽管海盗活动的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五彩斑斓,但中国相关的传说很少。迄今为止,这些中国海盗一直被历史所遗忘,我们应让这些男男女女的生命重新鲜活起来。该书是美国女学者穆黛安送给中国读者的一份礼物。作者曾实地探访海盗巢穴,利用大量中、西方文献和档案资料,对1790—1810年间华南沿海的海盗集团产生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海盗的组织、规模、活动、结局和影响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穆黛安批评了当时中国人尤其是清政府的海洋观,并指出清政府在平息海盗过程中的剿抚之策及其以后所执行的水师制度与海防政策,直接和间接地导致了中英
史学的进步有赖于不断的创新。历史是一个变动不居、新陈代谢的发展过程,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是逐渐深化而不可能凝固不变。后人或根据新发现的史料补正前人某一个判断,或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对某一问题予以更为全面、本质的阐释,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正如李大钊所指出:“历史不怕重作,且必要重作”,“根据新史观、新史料,把旧历史一一改作,是现代史学者的责任。”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史学研究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已取得很大成绩,其中不乏论著,颇有创见。在以往的研究中曾有过的简单化、片面性的偏向,已逐步得到了纠正。这种创新是可喜的,它深化了中国近代史的研究。
《浙江文丛:越绝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它以吴越二国兴衰为主线,纪述史地诸事。其时间上自吴太伯,下迄后汉,其内容涵盖人物、地理、都邑、建置等门类,颇能见当时政治、军事、经济、物产、文化诸方面情况。《越绝书》所存之史料,可与《左传》、《国语》及《史记》互相印证,补充其不足,为研究先泰及两汉时期吴越地区史地之重要著作。
《质疑四大文明古国:颠覆历史常识》就是通过多元化、多学科协同研究,对于过去几个基本历史观点进行质疑,并在前人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1)对于l900年梁启超提出的 四大文明古国 说法进行质疑,并提出 人类文明五摇篮(或发源地) 的观点; (2)对于西方考古学界 史前考古三分期说 进行质疑,并提出 在石器时代与铜器时代之间必须划分出一个陶器时代 的观点; (3)对于严复、陈独秀等关于 封建制、封建主义 的说法进行质疑,并提出 秦代以后中国历史进入皇权时期而不可称为封建时期 、 五四运动的目标是 反 而不是 反封建 、近几十年来所谓 封建主义 实质上是皇权主义和宗法主义 的观点; (4)对于目前通行的世界历史教科书的撰写模式,提出还有一种新的写法,即从总体综合与局部分析比较相结合的角度,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