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青岛中学执行校长汪正贵力作。 半个世纪以来,管理学理论发展迅速,但学校管理学似乎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校长如何实现价值?激励教师的切入口在哪里?如何应对学校变革的压力?如何理解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如何领导你的上级?如何做到要事?如何讲好学校管理故事?……学校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作者自30 岁起便担任校长,有着20多年的管理经验。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系统梳理和总结。 本书了学校管理的常规研究范式,尝试从领导力的视角研究学校管理。作者从中小学管理实践出发,以问题的形式,围绕大量学校管理案例和实践做法,在理论的关照下,进行深度探讨。作者不仅从全方位领导力的角度讨论如何领导上级、横向领导、领导下级等问题,还讨论了学校管理者的自我领导力问题,关注了管理者的
对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思考与规划。不仅涉及一所大学自身的发展战略,而且事关一国高等教育的宏观布局结构和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毋庸置疑,中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有一大批具有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也为建设一批研究型大学创造了客观条件,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究竟有多少所高等院校已经基本具备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条件?更进一步的问题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能提供多少众多研究型大学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学生和教师资源?我国的国力究竟能支撑多少所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大学?
本书所涉及的研究课题,主要针对当今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发展策略研究,以便准确界定艺术设计学科在高等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明确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指导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在不同类型大学中的教育方针,并确立相应的学科定位与专业设置,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调整招生政策与课程体系,确立正确的就业导向,从而影响国家制定系统合理的艺术教育和产业政策。
编撰本书,自2005年9月接受任务,至2007年1月脱稿,历时1年零4个月。浙江大学西迁是一幅壮丽多彩的画卷,本书取材从可读性出发,侧重于当年的一些故事和轶闻趣谈,有别于校史和人物介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浙大在西迁中的艰难崛起。因篇幅所限,也只能作鳞爪之为。 本书资料主要取自《竺可桢日记》,竺可桢、王淦昌、苏步青、谈家桢、贝时璋、罗宗洛、刘奎斗等人的传记,费巩、王国松等人的纪念文集,浙大校友的回忆文集和回忆文章,涉猎书、刊凡40余种。此外,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浙江大学档案馆,以及诸多学长、校友和友人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近代中国饱受屈辱与压迫,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屡遭重创;然而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却在人才培养、学术创新乃至抗日救国等方面都成就卓著,泽被后世。在这令人赞叹的成就背后活跃着一批至今仍然令人耳熟能详的大学校长,如蔡元培、胡适、竺可桢、茅以升、严复……《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收录了50位有影响的中国近代大学校长,评述了他们的办学业绩、教育思想以及他们的品格特征。
本书所涉及的研究课题,主要针对当今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发展策略研究,以便准确界定艺术设计学科在高等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明确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指导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在不同类型大学中的教育方针,并确立相应的学科定位与专业设置,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调整招生政策与课程体系,确立正确的就业导向,从而影响国家制定系统合理的艺术教育和产业政策。
近代中国饱受屈辱与压迫,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屡遭重创;然而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却在人才培养、学术创新乃至抗日救国等方面都成就卓著,泽被后世。在这令人赞叹的成就背后活跃着一批至今仍然令人耳熟能详的大学校长,如蔡元培、胡适、竺可桢、茅以升、严复……《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收录了50位有影响的中国近代大学校长,评述了他们的办学业绩、教育思想以及他们的品格特征。
《不一样的班级管理》认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一是进行班级日常管理,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认同规则,“思想道德教育”的背后是让学生形成主流社会认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因此,最关键的是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不一样的班级管理》在分析当前学生价值观特点以及班主任面临挑战的基础上,结合案例,介绍了班主任如何运用角色扮演法、价值澄清法、公正团体法、社会行动法、道德叙事法、情境陶冶法对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进行班级管理和建设。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2009年底,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成功承办了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会员单位代表大会。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课程研究与办学特色。入选论文共计67篇,分为教育思考、课程建设、教学探索、专业研究四个部分。希望本书的出版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校艺术院系教学素质的提升、交流合作的展开。
本书是陈桂生三本“教育原理”之一,是对《教育原理》的继承与发展。就教育的形式结构、教育内涵演变、课程演变、德育概念、师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是有关教育基础理论探究的成果。
本书介绍了过去几十年间美国在学校建设及改扩建方面的丰富经验,有几十个的案例作为佐证,这些实例及其体现的理念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先进性和启发性,无疑会对我国的规划师、建筑师有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在本书中,作者Brubaker回顾了全美22个学校项目,论证了未来学校设计的趋势和特征,并列举了几十个的案例作为佐证,通过这些案例,旨在对我国的规划师、建筑师有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本书内容主要包括:设计美观和富有特色的学校规划和建筑过程、计算机及其对学习和设计的影响、室内设计——色彩、灯光、空间、陈设和设备、教育结构改革对学校建筑的影响、学校规划——场地分析等等。
为名师工程教育管理力系列丛书之一,从制度激励、情感激励和环境激励三个方面对名校激励管理促进力作了深入的研究。《名师工程》通过总结名师的创新经验、先进理念,宣传名师的核心教育力,为广大教师职业生涯提供精神源泉和实践动力,在教育实践层面切实推动从教者职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名师工程》实现“打造名师的工程”。 丛书采用了通俗的创作方法,把死板的道理鲜活化,把教条的写法改变为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把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让教师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为艺术战:国立艺专及其西画实践》是中国西洋画百年珍藏系列之《为艺术战》,为中国洋画投资和收藏提供了重要的资讯信息。全书分三个部分:艺术专论部分介绍中国西洋画的艺术理论基础;艺术文献介绍相关美术活动纪略和相关历史评论及文献;艺术作品部分则介绍了众多画家的作品。
《教务主任的工作艺术》在编写前,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编写时既考虑教务处的工作任务、教务主任工作的特点,又考虑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强调从教务主任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在素材的选择上注意了以教务主任的工作经验为基点,总结了基层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经验,从理论上进行提炼和概括;对教务主任工作的任务、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帮助教务主任明确工作中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时站在管理理论的高度去分析学校管理的实践,阐述管理的方法,以指导教务主任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书中还编排了一线教务主任在实践管理中的案例,从微观操作层面,分析教务主任管理的技巧和艺术。本书由黄银美担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