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脱胎于传统书法艺术,笔头质地尖硬有别于毛笔软质笔头,主要以钢笔为书写工具的一种艺术形式。虽然电脑的出现使写字次数、频率大减,但硬笔书法的教育和影响仍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通过几十年的研习,司马彦字帖从中国传统书法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完全掌握了各种流行、实用字体的书写方法和书写技巧,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把传统毛笔技法融入了硬笔书写之中,由此创造了中性笔书法体系,其字体集规范、美观于一体,且体系完整,易学易用。
本字帖以 7000通用字 为切入点,选取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构词能力较强的汉字进行楷书示范,能帮助练字的朋友熟悉常用字,进而以熟带熟达到高效练字的目的。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今山东临沂)。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争座位帖》《祭侄文稿》《自书告身帖》等。 《祭侄文稿》,行书。麻纸本,纵28.1厘米,横72.3厘米,24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234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因其用途和行书书体的形式特点,
硬笔书法脱胎于传统书法艺术,笔头质地尖硬有别于毛笔软质笔头,主要以钢笔为书写工具的一种艺术形式。虽然电脑的出现使写字次数、频率大减,但硬笔书法的教育和影响仍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通过几十年的研习,司马彦字帖从中国传统书法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完全掌握了各种流行、实用字体的书写方法和书写技巧,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把传统毛笔技法融入了硬笔书写之中,由此创造了中性笔书法体系,其字体集规范、美观于一体,且体系完整,易学易用。
苏轼(1037--1101)。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诸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 其传世书法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帖》《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前赤壁赋卷》《醉翁亭记》等。 《黄州寒食诗帖》,行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17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行距较宽,给人以疏朗空阔的感觉,大有计白当黑之妙,二字距却甚密,给人以一气贯下、密不透风的紧迫感。开篇起笔字迹较小、沉稳劲秀,写到后篇,随着作者情绪的变化,字行跌宕起伏,气势开张,大小错落,洋洋洒洒,一派天机。 将此帖与《兰亭序》《祭侄文稿》做
四线格专为学生练习英文的辅助练习本,本套书中带有英语书写基础,书写规则及字母练习,自由练习纸等以丰富学生练习需求。 使用方法:先用四线格对字帖中英文进行临写练习,熟悉基本笔画写法,再进行单词、句段等的临写。
1)配备汉字基本笔画和汉字笔顺规则讲解,提供书写指导,快速掌握笔画、笔顺正确写法。 2)丰富的作品页,可供自我创作,练写结合,从练习到审美、提升字形整体美感。 3)超大量方格练习页,超实惠,可供反复练习,从量变到质变,逐步写好汉字。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韩敕碑》等。东汉永寿二年 (156) 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四面刻,均为隶书,无额。碑高 234 厘米,宽 105 厘米。碑阳 16 行,满行 36 字;碑阴 3 列各 17 行;左侧 3 列各 4 行;右侧 4 列各 4 行。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礼器车舆,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政。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此碑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清劲秀雅,肃穆超然,是汉代隶书极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与《乙瑛碑》《史晨碑》被后世并称为“孔庙三碑”。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祖籍河南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褚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特点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舒展自如。《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也称颂他为“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代表作有《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阴符经》。 《阴符经》,有大小字之别,这里介绍的《大字阴符经》为墨迹本,96行,461字。 《阴符经》略近《雁塔圣教序》,行笔极为灵活,点画、转折、行笔有行书的笔意,部分重捺笔画还有隶书意味,轻重与虚实结合得很好。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其总体结构方中见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