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大师生日益感受到词语搭配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然而,市面上的专门研究英语搭配的大型专著却是凤毛麟角。基于这一现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经过甄选,引进以出版英语辞书见长的日本研究社(Kenkyusha)的经典辞书——《英语搭配大全》,以其为蓝本进行编辑加工,最终以《英语搭配大辞典》这一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广大读者。 作为研究英语语言的压卷之作,《英语搭配大辞典》具有以下显著特色;1)搭配极其丰富,共收录38万余条,居同类辞书之首;2)例证真实自然,例句的选择颇显匠心,实用性强。3)辞典编排科学,使用简便。中心词与搭配词分别以斜体和粗体出现,搭配词按字母顺序排列,一目了解,便于查找。辞典前使用说明和凡例介绍清楚,一读即明。
《成功写作入门》于1979年出版,已再版十次,盛销不衰。本书内容丰富,与写作相关的概念和步骤,都佐以具体事例进行清晰明了的讲解。作者熟悉和了解当代大学生,以其为背景的素材,信手拈来。作者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和练习英语写作。书中大量的学生习作和专家范文相得益彰。每章后的练习和作业都与正文内容相匹配,帮助教师及时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 传统的大学写作课程、教材或写作手册往往枯燥、生硬、充满了条条框框,令学生望而生畏,本书作者则文笔流畅,语调风趣、幽默,循循善诱,对所讲内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此外,本书版面设计新颖,精选的图片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活跃思维,激发他们写作的愿望与创作的激情。
《如何撰写并发表英文经济学研究论文》是一本面向母语是非英语的读者,教授如何用英语写作和发表经济学论文的参考书。作者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尝试开设了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课,由于没有现成的关于如何用英语写作和发表经济学论文的教材,作者将自己取材于各种关于学术写作的著作、一些经济学家的写作经验介绍,以及自己的论文样本修改论文的样本整理成讲义,在讲义的基础上编写了本教材。本书为国内有志于发表英文论文的年轻学子、学者提供了参考,总结了一些适合自学的写作技巧,以及可以避免的常犯错误。
“培生英语写作手册丛书”是一套系列英语写作手册,其性为美国读者所公认。丛书独到“五步英语写作法”,并从写作意图入手,系统地介绍了英语写作的过程、步骤、类型、技巧等。其特色如下:范文丰富,评语精当;讲练结合,妙招迭出;方法科学,体例合理;步骤详实,有章可循;融写作技巧、语言知识与技术细节为一体;与写作名家面对面交流,和同辈写手心与心沟通。丛书按难度分级,共3册。
本书有广度又有深度,把看似难以完成的论文写作过程分解成不同的步骤和阶段,并提供了详实的例证或样章供读者参考。本书章节排列与学位论文的框架大致相同,对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都具有指导作用。每章的结构也与学位论文章节大致相同,脉络清晰,便于读者查寻及跳读。本书关注读者的切身感受,采用谈心式、要点式叙述方式,读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初步涉猎学术研究的学生或有关人员有较大帮助作用。每章最后都附有“小测验”或核对清单,简单实用,对论文的修改尤具参考价值。
诗歌是语言的结晶,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几千年来,人们一直用它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真理的追求。诗歌往往以其精练的形式、和谐的音韵和节奏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享受。同中国一样,英国也是诗的国度,然而英诗的欣赏也不是一件易事。英诗在其一千多年的演化过程中发展出了丰富的诗体。这些诗体都有各自的规律、音韵、主题和表现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它们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尽管诗歌能满足人们内心的渴望,但还是有许多人对它敬而远之,觉得诗歌晦涩、奇怪,难以理解。这时,一本合适的入门著作便如同一个好向导,人们走向英诗胜境。作为一本入门本,《怎样赏析诗歌》全面简洁而又雅俗共赏,既能帮助读者提高文学素养,又能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只要努力,就能够登堂入室,自由欣赏英诗精品,同时
《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共分11章,根据科技翻译的实际需要,从文体和语篇角度研究科技英语及其翻译。引用的材料力求符合通用性和可读性的要求,句例和段例基本上引自国外文献,对部分需要阐释或专业性较强的句例附汉译文。 《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适合于翻译专业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以及对科技英语或科技翻译有兴趣的读者。
这是一本介绍写作评价的书,是“英语教师丛书”之一。 作者Sara Cllshing Weigle是第二语言写作评价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写作教学和评价研究的经验,她关于二语/外语语言评价的博士论文曾于1996年获得杰出博士论文托福奖。 本书的特点就是作者能够把性很强的技术性知识解读为我国普通外语教师、即便是没有受过评价方面训练的教师,都能够理解的东西,将有关写作评价的理论和评价的技术性知识用简单明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这与作者扎实的功底、丰富的写作教学经验和对二语/外语教育的深入理解是分不开的。 作者在本书中对写作评价理论和相关研究的讨论既有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的广度又有研究的深度,同时对与写作评价相关的从设计、开发到使用的一系列实践问题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有坚实的理论和研究基础,对我国广大外语教师和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