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闪耀着智慧光华的珍品——一组出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浙江大学外文系教授的传世之作,内容涉及中西文化、文学评论、文学中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研究、语言学中的词汇学、语法法学和词典学。这些论文极上下古今、中西之功,且洋溢着一股人格力量。作者们无论在做什么专题研究,始终的思考是与非、真与伪、善与恶、正与误、进与退、益与害的根本问题,始终坚持他们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信念。
“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SpecificPurposes)]”,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教育目的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由于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倍受各级各类英语学习者的欢迎和ESP从业人员以及语言学家们的垂青。国外对ESP的研究已经是硕果累累,ESP在中国正日益普及。 本书介绍了ESP的发展简史、语言特点和文体特点。从理论上论述了ESP的大纲及制定、课程设计、教材的选编和评价等重大问题,还论述了ESP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建构中国式ESP体系作了多维的探索。本书可供各种从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教师、学生,中等和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师、学生以及语言学研究人员和爱好者学习参考。
《外语教学心理学》共十五章。章为绪论,主要阐明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的联系,明确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及发展前景。第二、三章介绍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提供有关背景知识。第四章着重讨论对外语的掌握问題,从心理分析角度剖析言语技能内在联系,提出三种掌握层级。第五、六、七、八章对外语的感知、理解、表达、记忆进行了必要的心理分析,揭示相关的过程和特点。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章,就外语词汇教学、语音、语法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及写作教学,分别围绕某些关键问題进行了扼要的心理分析。第十四、十五章介绍了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个别差异,以及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该书对外语教师及有意学习外语的人士能有所裨益。
翻译是世上最为古老的行业之一,翻译是当今最为时尚的行业之一,翻译也是未来社会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如果说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工具,那么翻译活动就可以说是跨越异族与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同时整个世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即使是在金融危机愈加深刻的今天,人们所开出的药方仍然是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全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为此可以说今天翻译媒介的重要性更加为人们所认识,翻译媒介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得以彰显。然而作为迈向世界的大国,我国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2008年10月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同声传译及翻译教学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首届大学生同声传译及口
《跨文化交际与传播中的身份认同1:理论视角与情境建构》分为三部分,内容包括:《论认同:一种新的视角》、《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认同的建构》、《中西修辞冲突》、《全球化语境下二语身份发展模式之再探》、《华裔学生交际模式探讨》等内容。
当前,我国外语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改革的内容涉及到外语教育的方针政策、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教育文化、教育实施、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也关系到新世纪亿万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随着课改新理念、语言新方针和教育新策略的确定及课改的逐步推开,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最终获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语言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对英语教师来说,新一轮的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原则: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语言学习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强调语言目标的新内涵:知识、技能、策略、文化和情感等;强调语境教学与综合全面评价理论的引进。所有这些具有丰富内涵的理念,都需要广大教师学习和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丛书)(2013修订版)》由王蔷和张虹老师精心修订,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做了很大的调整和补充,与时俱进,丰富充实。希望有意愿参与到行动研究中来的一线英语教师、教研员和职前英语教师通过阅读和学习本后,在理论上能“入门”,在实际操作中能“上手”,在完成行动研究报告后能“报告”,这也是本书修订的目的。
《新编英语教程(第3版)1练习册》基于广泛市场调研和试用反馈,汲取全国百余所高校师生的建议和意见,旨在发扬教材优良传统,致力于满足新时期英语专业教学需要!继续保持“题材—结构—功能—任务”的编写特色,大幅更新语料,适当精简内容,合理调整各册难度。强调夯实语言基本功,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英语教学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英语教师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为了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英语教师,必须有组织地开展师资培训工作。在职的英语教师也必须继续充电,通过种种途径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然而,许久以来,系统介绍英语教学法的专著极为匮乏。因此,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特地从国外知名出版社,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和麦克米伦出版社引进一批有关外语教学法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术专著,出版了外语教学法丛书。《外语教学法丛书:如何选择教材》(Choosing Your Coursebook)就是其中的一本。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学术文库: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文版)》是研究生课程教本,全书分绪论、研究方法、论文写作3个部分,共15章。研究方法部分是《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学术文库: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文版)》的重点,其中包括:提出研究问题、阅读文献、选择研究设计、问卷调查、实验研究、个案研究、微变化研究、统计学入门、定量数据分析和定性数据分析。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学术文库: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文版)》行文流畅、条理清晰、概念明确、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能够为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提供系统的帮助。
《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外语教学研究》分为八章,分别介绍了教育技术概论、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英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运用现状、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基于现代技术的教学素材制作、网络教育资源及应用、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等内容,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外语教学的方式方法,逻辑严密,实践操作性强。 《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外语教学研究》可作为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辅导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外语教育方面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针对外语学习是否只能在常规的课堂中进行?在教师相对缺乏而学习者又具有相当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采用其他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系列文集是近30年来我国英汉对比和翻译研究的历史检阅,共八个分册,涵盖英汉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和翻译学三个学科。每册都包含总序、综述、编者札记、选文、重要论著索引和编后记六部分,选文均为高水平论文,其中多篇为名家名篇。编者札记是分册主编为每篇选写的画龙点睛的评论,综述总结了本分册研究领域的成绩,预示了发展趋势,总序堪称三个学科研究与发展的总结和指南,论著索引有重要参考价值。本套文集实为上述三个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库,是这些学科或有关专业本、硕、博师生学习、教学、研究的参考书。 本书为系列文集之三,共选收近30年来英汉宏观对比研究方面的重要论文41篇,分别归入“语篇与功能”、“语用与修辞”、“认知与思维”三个栏目。这些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英汉对
《外语教学心理学》共十五章。章为绪论,主要阐明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的联系,明确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及发展前景。第二、三章介绍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提供有关背景知识。第四章着重讨论对外语的掌握问題,从心理分析角度剖析言语技能内在联系,提出三种掌握层级。第五、六、七、八章对外语的感知、理解、表达、记忆进行了必要的心理分析,揭示相关的过程和特点。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章,就外语词汇教学、语音、语法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及写作教学,分别围绕某些关键问題进行了扼要的心理分析。第十四、十五章介绍了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和个别差异,以及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该书对外语教师及有意学习外语的人士能有所裨益。
本书为21世纪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之-。根据研究生英语听力教学的要求,本教程在进行听力基础训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分析与综合的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 本书注选材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真实性。音带发音标准,语音生动,其中多数选自英美近年来的有声资料(诸如广播谈话、采访、讲座等等)。书中练习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全书以听为主,听说结合,共有17课课文,围绕11个中心话题层层展开,分预听、精听、口头表达部分训练。可供硕士研究生一学期必修课程使用。
《青年学者文库:外语词汇刻意习得研究》共8章,以论述词汇习得在语言能力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和相关文献综述开始,提出进行该研究的原因;然后对词汇偶然习得和刻意习得进行试验比较,并得出相关结论,再对词汇刻意习得在两种不同语境下的学习效果进行试验比较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对整个研究的教学意义作处总结。结论部分概括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同时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应用语言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人们的争论,有人说应用语言学仅仅是对语言学理论的应用,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更没有什么研究价值;有人说它只是外语教学的外体;甚至还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持这些观点的人不是对应用语言学一知半解,就是应用语言抱有偏见。应用语言学有其自己的理论、原则、方法,它是一门完全独立而其他作何学科又无法替代的新兴边缘学科。 本书系《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内容新颖、结构合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介绍与研究相结合、中国与世界相结合,反映了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本书是为数不多的用英语撰写的研究生专业教材,切合中国实际,为国外同类教材不可代替。它既可以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