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大灾难——预测灾难的科学》汇总了历史上的重大灾难记载以及曾经的种种预测。这些灾难不仅曾使成千上万的人遇难,还会摧毁经济或者席卷地球上的芸芸众生。如果说过去我们面对这些灾难束手无策的话,现代的科学与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远远优于过去的方法和机会保护我们自己。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而又具有科学知识的书,抓住了灾难场景背后的人性特征,紧随专家的成果,为每一个想要了解做预测的时机、可信度以及在灾难中如何保护自己的人提供了翔实而又实用知识。 ???读者们这样评价这本书:“在《大灾难——预测灾难的科学》中,作者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揭示了各种自然力对我们物种的蹂躏,促使我们珍惜每一天,珍惜地球没有把我们致于死地的每一天。”“就像科学探测器一样,作者深入地探究了
本书是《生活环境中有害因素防护丛书》中的一册。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现代化,种类繁多的化学物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既可造福于人类,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本书对毒物、化学物、外源性化学物及生物因素感染疾病的基本概念以及外源性化学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生物因素和生物转化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着重介绍了外源性化学物和生物因素对人类造成的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以及引起的系统损害和感染的疾病,并对可采取的防治措施做了简要介绍,以增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普及防护知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本书适用于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阅读。
《生活中的化学》系列丛书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入手,以高中化学知识为平台,以化学基础知识为经线,用人们冬小麦中广泛关注且实用的问题为纬线,阐述生活领域化学原理的实际应用与人们认识上的种种误区。 本册《环境与健康》主要讲述与人居环境相关的化学问题,包括健康的居室,起居用品与健康,预防传染病,人居环境的消毒,火灾的消防,天气和健康等内容。供各界人士包括各专来的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化学这个窗口,对化学在生活中以及相关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了解。
《只有一个地球》一书,是受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委托,为这次大会提供的一份非正式报告。虽说是一份非正式报告,但却起了基调报告的作用,其中的许多观点被会议采纳,并写入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因此,本书是世界环境运动史上的一份有着重大影响的文献。本书的两位作者,芭芭拉·沃德是一位经济学家,勒内·杜博斯是一位生物学家,他们广博的知识背景使他们能够胜任编写本书这样的工作。不仅如此,正像大会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先生所说,他们还应该被看成是一项合作事业的创造性组织者,因为本书是在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顾问委员会的协助下完成的。书中不仅论及最明显的污染问题,而且还将污染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工艺技术影响、发展不平衡,以及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困境等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它是苏联解体的产物。前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除波罗的海三国以外,其他十二个加盟共和国都加入了独联体。这十二个国家曾经在统一的经济和政治空间里生活了几十年,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是它们“联”的原因。这十二个国家又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且力求得到更多的利益,这又是它们“独”的理由。独联体就是生活在“独”与“联”的矛盾之中。
本书系统介绍了污染预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主要技术手段。内容包括污染及其产生的后果,工业生产必须遵守的环境法规框架,工业污染源及减少污染物产生的手段,进行生命周期分析和污染预防规划的方法学,以及在生产过程中节约使用水、能量和原料的技术。书中还讨论了可持续性以及企业如何才能既可持续发展又能赢利。书中含有大量例题和习题。 本书适合于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专业及其他专业污染预防或清洁生产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各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
最令人感兴趣的100个话题,最的专家和顾问,最生动幽默的图片、漫画,最能锻炼大脑的小测验和手工游戏,最鲜为人知的奇闻……本书融多种认知方式为一体,将带给小朋友们一次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新体验!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有丰富的地质地貌,以及瑰丽的群山峻岭。但是你真正了解我们的家园吗?它由什么构成?又有怎样的气候、环境特征?本书精选关于地球的100个话题,带领小朋友们走进精彩的地球世界,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在中华建筑宝库中,有一种璀璨夺目的建筑奇葩——楼阁。本书集其大成,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其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和造型风貌,同时插大量十分珍贵、精美的照片,让读者全方位、多侧面地对中国的楼阁有一个深入浅出的了解,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地理、建筑艺术知识。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前环境污染学方面新的研究进展与成果。讨论了当前一些新的环境污染源,如食物污染源、人的自身污染源、室内污染源、战争污染源;尤其讨论了环境污染物引发生物体的某些微观的变化,包括环境污染物引发的生物畸变或变异、环境污染物对生物免疫系统的影响而导致各种奇异怪病与癌症、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生殖系统的干扰与破坏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对人大脑及中枢神经的影响作用等,同时也对当前流行的非典疫情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本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既有生动的实例,又有较严谨的理论,同时注意了知识性、趣味性与普及性的结合。本书可作为环境科学专业大专院校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的教学与科研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关心环境保护事业的非专业人士的高级科普读物。
在核能开发利用过程中,先后发生的1979年美国三厘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重大核泄漏危机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的焦虑和恐慌情绪。???????本书通过问答的形式,系统、科学、全面地讲解了有关放射性的基本知识、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特征和可能后果,在此基础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公众的一些防护措施,这些措施科学、简练、实用性强。??????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适合社会公众阅读和收藏,更是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大校等社会机构和团体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手册。
本书两位作者均系多年从事东欧国家研究的高级研究人员,曾在东欧国家学习和工作多年;近年来,数次去这些国家作学术访问,他们熟悉阿尔巴尼亚国情,广泛收集有关资料,以自己对该国的切身感受和从尽可能客观的视角,编写这本阿尔巴尼亚国家志。 在中阿关系被比喻为“天涯若比邻”的年代,中国人民曾对阿尔巴尼亚有较多的了解。自两国关系淡化及随后的“东欧巨变”以来,国人仍在继续关注它的发展和变迁,俗话说:“开卷有益”。作者愿借助此书,为读者提供更好地认识阿尔巴尼亚的过去与现在的文字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