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前两章是对现代建筑运动之前的“功能—形式”范式的梳理。接下来,作者对德语地区现代主义时期所探讨的“使用目的”与“功能”、“实用性”、“客观性”与“功能主义”等进行了比较研究;解读了狭隘“功能主义”的虚构和泛滥以及“功能”概念的任意诠释和延伸。最后,基于“内容计划”,从“功能—空间”角度,作者对建筑中的设定内容及具体活动与空间组织、实用目的与空间美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手稿本)》系梁思成领导的中国营造学社1937年底迁往昆明后所做的一份调查资料汇编,也是营造学社一次外出古建调查。时间跨度自1939年9月至1940年2月,人员为梁思成、刘敦桢、莫宗江、陈明达。它们共调查了四川和当时西康省31个市、县,从中筛选出重要古建筑、石刻及其他文物107项。由梁思成整理成图文并茂的"图说"。现仅存梁思成四川部分图说手稿。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系梁思成手稿;第二部分系梁思成西南考察中的摄影照片,与手稿对应排列,图文互注。此前,梁思成西南考察手稿从未面世,其摄影作品也未放大刊印。此次曝光,对喜爱、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古代文化的朋友们,可谓意义重大。
本书从历史和理论的维度,对以梁思成和刘敦桢为代表的代建筑学者所建立的中国建筑学术体系有很尖锐但中肯的分析与批评,认为政治上的民族主义和学术上的古典主义造成了梁思成建筑学术体系的矛盾性和悲剧性,其影响至今不绝。 本书还对中国建筑的木构传统进行了重新诠释,多角度呈现了中西建筑理念和文化的相互交流、影响乃至误解;并对当今中国建筑学术界机械接受和翻译西方理论的状况深感忧虑,认为中国建筑的理论体系应该有可能从中国本土的历史文明中归纳出来。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以蔸集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本辑收入论文17篇,涉及中国古代建筑哲匠研究、建筑法式制度、营邑立城与制里割宅、园林与园林史、建筑案例研究诸方向,并附有部分清华学生完成的古代建筑测绘实例。《关于隋唐洛阳宫乾阳殿与乾元殿的平面、结构与形式之探讨》一文,根据史籍中有关两座时间相差30余年建筑之记载加以综合分析,结合唐宋时代木构建筑一般规则,为还原这两座建筑史上重要实例建筑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数据和可供参考的平、剖、立面图。《唐(营缮令)第宅禁限条文辨析与释读》、《平坐研究反思与缠柱造再探》从建筑史的视角,对唐宋时期营缮制度与木作做法作了进一步释读和分析;《福州华林寺大殿大木结构实测数据解读》通过综合考察三次测绘数据、确定数据校正方法,分
本书主要介绍欧洲对建筑修复的理念、方法与技术,通过资源、文献、不同的经历与文化背景概述当前的学科状况。从古代起源到当代方法,特别着眼于东西方不同的重要历史保护途径与修复策略。对中国相关领域的学者与研究人员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本书之前在我社已经出版过全英文版图书,不仅在建筑修复学术领域有较重要的意义,且教学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