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快速建筑设计100例》的姊妹篇,以问答方式讲解了100个关于快速建筑方案设计的设计方法、表现方法和应试技巧的问题。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园设计等专业设计人员参考。
《探访中国数字建筑设计工作营》(作者袁烽)收录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参数化非线性建筑设计研究班》;《青华大学建筑学院参数互动工作营》;《香港大学数字化实践暑期国际工作室》;《模糊教与学的边界》;《华南理工大学数字建筑工作室》;《机器材料性:互动原型》;《FACETALK:互动建筑的现代意义与技术探讨》;《湖南大学DAL数字建筑工作营》;《关于DAL数字建筑工作营》等作品。
本期收录了众多简单精妙的小建筑,体现了建筑如何促进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收录的作品包括一栋由黏土和干草筑成墙体的住宅(瑞士),一个利用既存外部面板框架并以混凝土现浇而成的山间农舍(瑞士),一个室内墙体和窗框都由废弃木材建造的船坞改建项目(挪威),一个始建于15世纪并经多次功能改建的周末度假住宅(意大利),一个有200年历史的酒窖扩建项目(奥地利),一个由业主自己花四年时间改建而成的住宅(比利时),以及竹制孤儿院宿舍(泰国)等。本期还收录了5个节能住宅,包括2个实验性的大学研究项目。洛托是一个比利时的年轻学者团队,从事设计、材料资源和垃圾处理的研究,本期还收录了该团队撰写的一篇论文,介绍了由威廉·麦克唐纳和迈克尔·布朗嘉撰写的《从摇篮到摇篮》一书中所推广的“C2C”概念,他们提出妥善的设计
《探访中国数字建筑设计工作营》(作者袁烽)收录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参数化非线性建筑设计研究班》;《青华大学建筑学院参数互动工作营》;《香港大学数字化实践暑期国际工作室》;《模糊教与学的边界》;《华南理工大学数字建筑工作室》;《机器材料性:互动原型》;《FACETALK:互动建筑的现代意义与技术探讨》;《湖南大学DAL数字建筑工作营》;《关于DAL数字建筑工作营》等作品。
本书共收录53个微建筑的设计案例,并将微建筑分为公共领域、社区空间、移动式建筑、精简生活、增建空间五大类型。建筑师或艺术家们突破了空间与成本的种种限制,将天马行空的创意付诸于实际的建筑形体上。这些设计案都十分简单,部分设计甚至尚在概念的阶段。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事先建构到某种程度,再搬运到现场组合起来的,讲求轻巧、短暂与实用等特性。到底什么是“微建筑”呢,卢斯。斯拉维德不愿以特定的地板面积来定义,他认为微建筑就是十分迷你的建筑物,可能提供单一用途,也可能在出奇狭隘的空间中执行复杂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单纯”,因为唯有避开繁复的设计,建筑师才能全面掌控,进而提高无憾的可能性。微建筑是位于狭隘空间中,更像艺术品的建筑。往往不含隔间,易于从整体角度切入设计,从草图到实物,不会出现严重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