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珍藏版)》为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英文文集汇编的珍藏版,在平装版基础上,增加了梁思成夫人林洙提供的数十幅营造学社的珍贵孤本手绘图,极具收藏价值。作者立足建筑艺术,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反映中国古代建筑的画卷。沿着梁先生的足迹,读者不仅可以从宏观上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历史演变以及中国建筑中所蕴含的绘画和雕塑技术,而且可以从生动的个案描述、珍贵的手绘图片和建筑照片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五座古塔、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中国石窟佛像等中国建筑。
在容器里种植植物的想法肯定不是一个新概念。1700年的海上旅客将使用密封透明的箱子在长途旅行中运输植物。商人们会从世界上的温暖地区进口蕨类植物、兰花和外来植物。他们用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有效方法,从而使植物存活。今天,弥补缺乏空间、时间和耐心的缺陷,“迷你花园”是公寓或城市居民的理想花园。玻璃容器是一个小的景观,里面有小的植物、岩石、土壤和苔藓,所有这些都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里。这些小花园经常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这本书将指导你一步一步地完成你自己美丽的生活小景观的过程,无论外面的天气如何,你都可以一年四季都拥有它。16个项目覆盖了沙生、森林等不同的生物群落。每个项目都可以使用你家里现有的材料,利用你的回收/循环利用物。选择你的植物和容器,并组装你的小景观生态瓶。你将学会创造和维护你自己的
山西省现在保存着全国约70%的明以前大木构建筑,各类形式的古建筑保有量更是高居全国之冠,唐、五代、宋、金、元等早期古建筑不胜枚举,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更是数量极为庞大,被誉为“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本书按地域划分,以绘画和游记的形式将晋中、晋北的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展现给读者,同时也记录了众多古民居的现状,希望唤起更多读者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关注、热爱和保护。
一本针对城市与商业设施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的常备工具用书。 从公共场所到住宅庭园设计,从商业环境到会展展示设计,灯光照明设计已成为21世纪各类环境设计中举足轻重的关键要素。书中320余件精选图例代表了国际未来灯光环境设计的潮流所向。由世界顶尖设计师、建筑师们现身说法,全方位解析适应于各类环境空间的灯光设计要领,传播成功心得,传递实战经验。 前四章分门别类,细致详备地阐述不同场所的灯光运用手段与功能照明的种种技巧。图解创意,更新你的设计思维! 第五章重在知识与前沿信息的传递。讲解灯光的照光技术原理,并介绍代表了未来潮流所向的尖端技术产品。丰富的图示令原理阐释简明而生动。 后四章逐一对综合商业环境、商业空间的规模化设计,以及公共展示空间的设计,结合技术要领
《苏州园林》综观苏州园林的社会背景、发展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分析了古人在造园时赋予其的诗意居住意识。从园林写意山水的布局方式,虽由人作而宛自天开的景象构成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天地三个层面展示了苏州园林高超的造园成就,结合现存的古典园林实例进行赏析,通过文字和图片向读者细说一座座具有代表性的苏州古典园林。此外,《苏州园林》还从国内和国际的发展视角,论说了苏州古典园林传承和创新的方向。
《江南园林艺术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江南园林。就研究的地域而言,主要是苏南和浙北地区,如扬州、无锡、苏州、湖州、杭州、绍兴、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就研究的时间跨度而言,由中国园林起源之初至明清时期。作者在搜集和占有手资料的基础上,吸收了学术界的相关成果,以江南地区园林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研究的切入点,对江南地区园林艺术史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研究,具体包括江南地区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江南地区园林的发展进程、江南园林的建筑类型及其特征、江南园林的空间构成要素分析与评价、江南园林审美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试图复原一幅江南地区园林艺术发展的绚烂历史画卷。
中国陶器,发明于伏羲神农之时,而瓷的名称,则始于汉代,真正成功于李唐。宋世,瓷业大盛,定、汝、官、哥、均,名垂千古。明人继之,宣德、成化之作,尤为特出。清代,则古雅浑朴,不如前人,但是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乾所制,更有出类拔萃之概。但是我国陶瓷史的著作至今无撰述,作者因此作此书,乃开创之举。 中国陶瓷沿革的情况,非常复杂,作整齐划一而有系统的记述不是一件易事。我国陶瓷数千年的历史上无专史记载,作者秉此旨意,从事编纂,参考图籍,有数十种,分门别类,广为搜罗,或者取诸古人典籍,或者取诸公家统计,或者译自外人著作,或者参考私人记载,有不足的则实地考察,以求正确和充实。本书按朝代顺序从原始时代至民国时期记述,内容包括:陶瓷的起源、各代陶瓷的发明及种类、制瓷的名窑、釉色的变迁、
《藏山蕴海——北大建筑与园林(第二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北大建筑与园林的演变历程。将北大校园建筑放到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从海淀的明清园林、山水成因出发,详细介绍了从皇家园林到近代燕京大学校园再到今日北京大学建筑的演变过程,对有建筑特色、有人文意蕴的校园景观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第二版对原书70%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改,增写了近年来新建的人文楼群、数学中心、畅春园宿舍区,根据老燕京大学一代人的回忆,充实了关于五十年代校园大规模建设时期的一些资料。
罗曼建筑上承古罗马,下启哥特,是西方建筑史上多变与庞杂的篇章。学者王南自比萨斜塔开始,条分缕析,勾勒出古罗马晚期的巴西利卡式早期基督教堂一步一步发展至中世纪罗曼教堂的历程。其中,西立面的精心营造、具有模数化开间的中厅和带放射状礼拜堂的半圆形圣坛是一系列重要的发明。本书还细述中世纪修道生活的多个侧面,介绍了为数众多的修道院建筑。这些数量巨大、地域分布极广、风格特征迥异的建筑,在没有太阳的罗曼世界,更像是一片群星闪耀的壮丽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