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叶,物资的匮乏却激发了设计师们蓬勃的创造力,经典佳作迭出。《椅子100》精选了诞生于1930年至1970年的100把极具代表性的美丽椅子,再现汉斯·瓦格纳、阿尔瓦·阿尔托、芬·尤尔、阿诺·雅各布森、勒·柯布西耶、伊姆斯夫妇、哈里·贝尔托亚、野口勇等世界各地设计大师作品的魅力。讲述一把椅子诞生背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才思比拼、技术革命和专利大战。从一条“椅子时间线”中找寻当下流行的北欧家具、低成本自组家具、办公室家具的雏形,体味其中凝聚的现代生活理念。
《设计研究新范式》所选取的论文是《装饰》最近几年五个主要投稿栏目评选出来的论文。这批经过评选产生的成果,反映了编辑部对设计研究有倾向性的看法,也比较鲜明地反映出这几个不同栏目的特点,既是对研究范式的探讨,也是为了广大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刊物的标准和栏目的定位,这些都是最基础的认识和想法。第二部的内容是选粼装饰》近10年左右所发表的海外学者的来稿,也经过了一定的筛选。这些文章往往具有更强的前沿性,体现了非常开阔的学术视野,也显示了丰富的研究路径,内容的启发性很强,出版之后继续受到的广泛关注,也给了我们更强的信心。 《设计研究新范式(3 装饰约稿论文)》选取的内容则是最近10年来,《装饰》在各个自主约稿栏目中发表的有代表性的国内学者的文章。与前面两部书比较而言,这批文章对于国内的研究现状
苏州园林花窗是一道靓丽悦目的风景线,是吴地人民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积累的智慧结晶,也折射出华夏窗饰艺术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体现了吴文化的民俗意义和士大夫的审美精神。 本册精选了苏州园林花窗六百六十多例,并据图案的基本类型编排,分为自然符号花窗、动物符号花窗、植物符号花窗、器物符号花窗、文字符号花窗、组合符号花窗等六章。
《匠学图绘:二十年设计手绘图集》主要介绍了以下五个方面内容:建筑设计的绘图要点和图片;园林设计的绘图要点和图片;木作及明清家居设计的绘图要点和图片;书法、绘画、收藏等工余所好;绘图的技法等。全书内容丰富、知识系统,道理深入浅出、技术新颖实用;语言通俗易懂、文图并茂,是一本比较好的科普读物。
中国设计艺术是工业革命前世界造物艺术,最完整也是最成功的范例,以往对造物历史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工艺技术,本书立足于“设计艺术”的学科命名,凸显出造物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 上编为历史研究,论述了中国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演进脉络,提出了“阶段性突破推进”的设计史运行理论,将中国设计艺术史分为三个大时段:时段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设计的发展时代,在汉代形成了造物设计完整统一的体系,延续两千前而基本不变。第二时段从魏晋至两宋,是中国设计的黄金时代,不断借鉴融合外来造物因素,促进了风格的转变,宋之前是意匠化设计,宋之后倾向于写实设计。第三时段从元代至现代,是中国设计延续更新的时代,设计分化为上层和民间两大主流。 下编为专题研究,对造物设计的原生状态、演化过程的动力结构等,一些重大理
时隔5年的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在溢满书香之韵的文化古都南京隆重举行。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书籍艺术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展现中国所有做书人为大众阅读付出的辛苦和心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为这个行业的同仁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奉献感到自豪,因为书籍出版业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贡献,而书籍设计让读者通过阅读得到文人气质和审美素质的熏陶,意义非凡。 多年来中国书籍出版物的设计已不局限于装帧,设计师们既关注外在的封面设计,也悉心投入内在的文本设计,尤其对文本介入编辑设计的思考,完成艺术与工学相结合的书籍设计系统工程,创作出一本本内外兼顾、形神兼备的作品。这一观念的改变对中国出版物取得进步和走向世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届展览评选出的作品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进步,
本书从造园的艺术思想到景境的意匠手法;从园林的总体规划到个体建筑的设计;从结构列架到细部装修均有系统的论述。涉及到园林创作的各个方面。是从事中国园林传统风格设计、研究中国造园艺术等有关人员的重要典籍!
设计哲学是用哲学理论观照设计理性思维,建构一种针对当代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范式。《设计哲学》基于对设计本体、设计方法、设计价值、设计发展史以及设计与技术、设计与文化、设计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探究,以哲学之思,寻设计之源,深化设计的理性思维层级,体悟设计的精神境界,提升设计的实践能力,从而解决设计“何以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的问题。设计哲学的提出有助于丰富设计学学科的理论体系,促进设计理论研究的系统化、整体性和科学性;也有助于促进设计实践观念的提升,增强实效性和创新性。设计哲学的研究反映了一种新的设计思维观,是对设计理论生态体系构建的积极探索。
《包装作品年鉴(2016-2017)》由历史悠久的知名包装门户网站包联网组织编写,汇集近年会员的包装商业作品及各类获奖作品,涵盖包装设计界的精华之作,以专业的水准打磨真正属于包装人心目中的经典,并以此为契机为众多的包装创意人、设计机构、包装生产商及终端品牌商带来更多行业上的交流和商业价值上的回馈。从而为推进包装设计创新进程,领产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学习、构思、创造、让色彩呈现生命,传达一种体验,这便这部书的一个概况。 这本书恰恰处在两个世纪历史的一个转折阶段。在这个阶段,色彩失去了它那和超然世外,保留给内行和专家的地位,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充分的创造性和社会性位置。在今天,每个普通人都在使用色彩,有时自己甚至没有意识到。 建筑空间作为整体,从城市到居住区,从工厂到大型设备,都要求有预设而微妙的主导性色彩规划。一些历史性建筑和街区被保护起来,重新被赋与价值,色彩正积极参与复兴这些珍贵的遗产。 但更显而易见的是,色彩泛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事实上,每个人都通过其服装和时尚,在体验着色彩,实践着色彩。在今天,每个人都生活在多媒体传播着色彩信息的环境里。每个消费者都受时尚驱动,希望并能够选择符合他们趣味,符合他们有意或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