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青和编著的《感染性腹泻病》第2版,是由长期从事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和预防的专家们共同编写。全书共12章,涵盖了理论、临床、实验、预防等内容,从理论到实践全面系统地将感染性腹泻病加以论述,介绍了感染性腹泻病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感染性腹泻病》由三个体系构成:一是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感染性腹泻病领域取得的成果及研究进展;二是以基础研究指导临床实践;三是介绍了基础实验及分子生物学等现代医学技术进步及应用对感染性腹泻病研究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对近年来普遍受关注的问题,如旅游者腹泻、非常时期急性感染性腹泻、微生态制剂应用等,以及对新发传染病中的致腹泻病原体,如:人芽囊原虫、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均有所介绍。
本书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北京市名老中医汪承柏教授的倾心之作。全书共分肝病重度黄疸发生机制、黄疸加深原因、中医药诊治重度黄疸肝炎、病案举隅4章。本书内容实用,临床指导性强,可供中医肝病科、传染科、肝胆科临床医师及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在21世纪这一信息极为丰富的时代,知识更新尤为重要。《人工胃肠支持》一书出版于1993年,由于种种原因,其主要内容仅限于1988年以前的知识水平,再版显然很有必要。 在新世纪初的今天,经过20多年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人们对营养支持有了更全面的知识。例如,以往由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被过分强调,而忽视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价值及其实施。目前,这种偏向在发达国家已被纠正,肠内营养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应用。在我国,肠内营养的起步(70年代)虽较肠外营养(60年代)晚了近10年,但这种偏向也正在纠正中。 再版的本书以肠内营养为主线,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和章节,并邀请了一些外学者参加撰写,使全书内容更为全面、系统,一些专题讨论也更能反映当前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本书共分三十五章,其内容包
我国肝病患者众多,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但许多基层医生对该病的治疗,尤其是内镜下止血技术掌握不足,《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实战技术与图谱》一书正是针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这一临床急重症,从解剖、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详细阐述了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套扎、组织胶注射治疗的适应证、操作技巧和并发症。尤其针对治疗中少见意外情况的紧急处置、治疗并发症的对策和防范、疑难情况的处理等详细介绍了作者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同时配有近400幅生动的图片,使读者直观地了解实战技术细节。本书是本专门阐述该病治疗的专著,适合基层医生全面学习并在遇到难题时参考,是一本系统的教材和实战的宝典。
当代世界医学有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之分。其实,我国在医事制度上,很早以前也就有专科分治的传统。《周礼·天官·冢宰》云:“凡邦之有疾病者,庀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早年即已将医师分列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等几个门类,吾人自可以视此为中医专科医疗建设之雏形。言及专病,先贤名医大家多是以擅治某病服务民众而享誉一方。张仲景精通伤寒病、李东垣擅治脾胃病、傅青主长于月经病、叶天士主攻温病,医界同仁当能知此而如数家珍。是故专科专病之论自是古已有之,今人则倡导加以传承弘扬者。为进一步突出中医药学特色,着力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此前提出“名院、名科、名医”之“三名战略”,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十分切合当前中医药创新发展之现实需求。
近年来,肝脏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防治水平的提高,其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主要研究病毒性肝炎,逐步扩大到研究肝纤维化、脂肪、酒精、药物、自身免疫、肝癌和肝移植等。这一方面反映了肝脏疾病谱的变化,另一方面更多地得益于我们对这些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临床上多种原因(涉及到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疾病)导致胆汁分泌或排泄障碍都可引起胆汁淤积,尽管当前有不少消化和肝脏病学专著均不同程度地涉及到胆汁淤积,但目前对这一领域始终缺乏系统的描述和总结,亦无此领域的专著参阅,给临床医生的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显然此书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
《消化内科医师查房手册》突出临床查房实践中的重点知识和逻辑思维,但又不仅是临床查房工作的简单再现。本书结合病例,以临床需要为内容取舍标准,对疾病的主要知识点作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阐述,还广泛涉猎疾病诊治的的研究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图文并茂,设置问题目录便于读者查阅。 《消化内科医师查房手册》适合初上临床的轮转医师、临床型研究生、见习/实习医学生,也适合消化内科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阅读、参考。
20世纪90年代,我们主编出版的《炎症性肠病》专著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并获得了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 知识迅速更新。我们带领博士生们从事炎症性肠病实验与临床研究也屡有心得。于是,我们有了再版这本书的念头,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首肯。 《炎症性肠病》第2版共43章,从炎症性肠病历史回顾、研究现状与远景,到有关基础理论与发病机制、本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成果,尽可能全面、详尽地为临床医师和研究生提供炎症性肠病的专业知识,力求以崭新的面貌奉献给读者。
《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囊结石(精)》由乔铁主编,本书为系统性介绍胆囊结石与华支睾吸虫感染关系的专著。书中荟萃了胆囊结石、华支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病,以及胆囊结石与华支睾吸虫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内容注重基础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疾病预防的有机结合。不仅介绍了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研究进展,更是图文并茂地叙述了胆囊结石与华支睾吸虫感染关系的实验研究、分子生物学、影像学、病理学诊断、临床的治疗和预防,以及药物应用等多个学科领域。书中配有大量的原始图片和统计表格,详尽展示、描述了涉及的多学科、多领域的成果。《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囊结石 (精)》能够为从事胆道疾病、寄生虫病研究、治疗和预防的实验人员、临床医生和技术诊断人员,以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和药学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参考数
直肠滴入是中医内部外治法之一,本书是部系统介绍直肠滴入的专业书籍,共四章。详细介绍直肠滴入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器具准备、药物配置等内容;阐述了十余种临床常见病的直肠滴入治疗方案,每种疾病均附有典型病例介绍和独特方剂应用;介绍各地医师应用直肠滴入疗法的经验,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阐述直肠滴入的注意事项,以及怎样才能较好地将直肠滴入技术应用于临床。本书内容新颖,经验独特,案例典型,不拘一法,不执一端,因症化裁,既有原则,又有灵活运用,归纳出一套适合基层医务人员学习和掌握的特色治疗方法。此书适合广大基层医务人员、中医院医师及直肠滴入疗法爱好者阅读参考。
小肠是消化道的一部分,成人全长平均为5-7m,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同时它还具有内分泌和免疫防御功能。但由于小肠走向迂回重叠,而且远离口腔和肛门,给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带来很大难度。一些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虽经反复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反复出血、住院和输血治疗使患者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由于不能早期诊断往往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而更多的血管性或炎症性病变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因此,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治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有鉴于此,我们基于临床工作中的点滴经验,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从小肠的基本功能、常见小肠疾病及小肠疾病的检查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加深对小肠疾病的认识,优化患者的检查流程,从而提高
本书作为医学继续教育用书和研究生教材以及医学生参考书,采取讲座或综述形式系统而重点地介绍了消化系统疾病。全书贯彻新颖、实用的原则,力求两新——内容新(新技术、新理论)和体裁新(每讲或每病围绕重点问题,深入讨论,有别于一般教科书)。对近年来进展较多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胃肠功能、胃肠道癌早期诊断等分立条目详加介绍,以充分反映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消化病学领域的学术进展;第二版的参考文献录至2005年,一些重要内容和了更新。本书另一特点是内容围绕诊断和治疗展开,重视实用性,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期阅后能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本书内容除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外,还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进展以及特殊疗法。本书可供各级内科、消化科、肿瘤科、普外科的临床医师和研究生以及广大从事
我国肝病患者众多,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但许多基层医生对该病的治疗,尤其是内镜下止血技术掌握不足,《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实战技术与图谱》一书正是针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这一临床急重症,从解剖、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详细阐述了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套扎、组织胶注射治疗的适应证、操作技巧和并发症。尤其针对治疗中少见意外情况的紧急处置、治疗并发症的对策和防范、疑难情况的处理等详细介绍了作者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同时配有近400幅生动的图片,使读者直观地了解实战技术细节。本书是本专门阐述该病治疗的专著,适合基层医生全面学习并在遇到难题时参考,是一本系统的教材和实战的宝典。
消化病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许多消化系疾病是多发病和常见病。近年来,医学科学蓬勃发展,消化病学的病学的研究也不例外,为了能将这些研究成果呈现给广大医学界同仁,本书邀请百余位专家撰写消化病学胃肠、肝胆,胰腺各领域的基础和临床进展。在编写过程中,参编专家们各展所长,就其专业领域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探文讨,并尽可能多地涉猎国内外有关的新进展和新信息。 本书力求做到内容新颖,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文字流畅,此外,将消化病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进行阐述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因此我们相信,无论是从事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工作的消化专业人员,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近年来,肝脏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防治水平的提高,其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主要研究病毒性肝炎,逐步扩大到研究肝纤维化、脂肪、酒精、药物、自身免疫、肝癌和肝移植等。这一方面反映了肝脏疾病谱的变化,另一方面更多地得益于我们对这些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临床上多种原因(涉及到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疾病)导致胆汁分泌或排泄障碍都可引起胆汁淤积,尽管当前有不少消化和肝脏病学专著均不同程度地涉及到胆汁淤积,但目前对这一领域始终缺乏系统的描述和总结,亦无此领域的专著参阅,给临床医生的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显然此书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日常纷杂的临床工作中,同一个大肠疾病可能会同时或分別呈现在消化、内镜、普外、肛肠、皮肤等多学科的医生面前,过去的学科界限已不甚清晰,由于诊断治疗的重叠,要求相关科室医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协作,对一些疾病的诊治需取得共识。因此,在不断加强对该领域疾病的基础研究的同时,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探索新的更为实用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以提高整体诊治水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有感于此,我决意编写《实用大肠肛门病学》一书,期望能为整天在一线忙碌的临床医生提供一个比较实用的参考书籍。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本书始告完成。全书共52章,尽量完整地把大肠的解剖、生理、疾病的症状及其相关检查和治疗方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包括其中。每个疾病从实用出发,力求在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
这是一本有关十二指肠镜操作的专著,分为诊断和治疗两篇。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并参阅大量文献,总结了十二指肠镜术基本技巧的要领,列举了常见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对策,并介绍了常见胆胰疾病的X线特点。本书重点介绍十二指肠镜治疗的乳头切开、取石和插管引流等最重要的技术,特别是近年来对急性阻塞性化脓性胆管炎和急性重症胰腺炎所开展的高难度的简化乳头切开术及并发症和防范。适用于对十二指肠镜具有操作能力的医师和各级消化内科医师。书中使用大量清晰逼真的照片,可使读者加深理解并指导实践。
当代世界医学有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之分。其实,我国在医事制度上,很早以前也就有专科分治的传统。《周礼·天官·冢宰》云:“凡邦之有疾病者,庀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早年即已将医师分列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等几个门类,吾人自可以视此为中医专科医疗建设之雏形。言及专病,先贤名医大家多是以擅治某病服务民众而享誉一方。张仲景精通伤寒病、李东垣擅治脾胃病、傅青主长于月经病、叶天士主攻温病,医界同仁当能知此而如数家珍。是故专科专病之论自是古已有之,今人则倡导加以传承弘扬者。为进一步突出中医药学特色,着力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此前提出“名院、名科、名医”之“三名战略”,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十分切合当前中医药创新发展之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