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本关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专著。作者结合了10多年来在治疗分叉病变方面的经验,对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评述,同时收集了作者本人具有挑战性和代表性的27例分叉病变病例,其涵盖了介入治疗分叉病变的所有操作技术,图文并茂,易于理解和借鉴。在此书中还有一些属于作者本人知识产权范围内的内容,例如提出不同于国外的分叉病变的分型以及主支斑块的不同类型对分支开口的挤压作用,在操作方式中采用支架与球囊对吻的支架置入术(SKB)和“接力”式支架植入方式等。在本书第三章中详细阐述了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冠心病介入医师掌握此领域的动态提供了方便。
该书突出阐述了当今心血管领域的新资源、临床热点,并强调全面性与实用性的兼顾,为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了最全面、快捷的方法,并涵盖了详细的预防策略。本书具有以下特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要点;强调新颖性及完整性;由最的学专家撰写;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策略;冠脉血运重建、房颤试验和主动脉瘤的内容;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使用植入性脏设备治疗心律失常的最理论;大量运用了心电图、各种图表及影像学实例。本书可供内科医生临床使用。《现代诊断与治疗》一书的37个章节包括了主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片及治疗。涵盖了与心血管系统相关的章节,如妊娠、心血管疾病患者抗凝药物的使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术前评估。每一章节均由该领域专家编写,读者若想进一步对该章节有所了解,建议参阅相关作者书籍。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主要是指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技术、颅内外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技术和颅内外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等。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在国外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在国内是近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但是,国内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单位和临床医师队伍不断壮大,此项技术引起了脑血管病相关专家的极大兴趣和重视。这是因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确实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开展时间较短,人才队伍较新,但是神经外科已经有了几十年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架介入治疗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科的血管介入经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
自1958年世界台人工心脏起搏器成功植入以来,起搏器作为心动过缓的治疗方法,已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起搏器白70年代开始应用,植入总量逐年增长,特别是近5年发展较快,植人量由2005年的l8000台增至2009年的50000余台,植人医院达800余家。起搏器的适应证也不断拓宽。目前起搏器系统不再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力衰竭,应用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也成为相应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随着起搏器、ICD和CRT的新功能不断涌现,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程度逐步提高,同时伴随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临床适应证和治疗观念进一步更新。自1987年师从陈新、孙瑞龙教授进入心脏起搏领域以来,已从业20多年,经历了我国起搏事业的发展,深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目前起搏器植入量仅为31/
《一个危重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日记--站桩绽放生命奇迹》作者张广华2010年被确诊为重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患病过程中,作者通过坚持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与疾病抗争的心路历程。他通过梳理病中的种种困惑,找到了一条自救之路并最终康复。《一个危重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日记--站桩绽放生命奇迹》将作者的日记结集成册,书稿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其与病魔做斗争的方法,虽为一家之言,但是作者通过这些方法的锻炼,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摘掉了的“帽子”,身体逐渐康复并变得更加强壮。这些过程与经验非常宝贵,值得大家借鉴与学习。希望患冠心病的读者朋友们在读过此书后都能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