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列出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常见疾病的医嘱及特殊情况下的医嘱,并采用注的形式对医嘱中重要检查、治疗及使用注意事项、其他可选的替代方案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既注重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又强调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还附个别疾病的评分表、临床常见化验参考值、儿科常用化验正常参考值、儿童心电图各波的正常参考值及处方常用外文缩略表。 本书适合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的低年资医师、研究生、实习生及全科医师阅读、参考。
《儿科临床医嘱手册》包括营养、新生儿疾病、传染及各系统的常见疾病的医嘱,所列医嘱内容是以诊断明确或基本明确为前提,并选择有关疾病的多发年龄作为案例。有些疾病因病情、类型不同而处理不同则分别列出医嘱内容。也包括常见的急诊,如心跳呼吸骤停、昏迷、惊厥等,医嘱着重紧急的治疗及必要检查,以及常用检查(如胃镜、心导管术等)的术前术后医嘱。编写中考虑到内容的成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并尽量与已有的儿科诊疗规范衔接。治疗或用药可有多种选择以及不同情况而需要的检查分别用“或”及“必要时”注明。在医嘱的注释中尽量说明特殊药物的剂量、用法及应注意事项,特 殊的检查项目的意义及适应证等,以便读者理解掌握,灵活应用。附录中包括各种护理常规、儿科膳食、静脉营养、常用检查正常参考值及常用药物剂量等供医嘱书写
科学家如何提出疾病新解释?那些解释如何被接受为真?当医生们面对新的科学证据,医学诊断又是如何变化的?这些都是在这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突破性的著作中所追索的问题。 本书既对把科学视为逻辑的传统科学哲学,又对把科学视为权力的当代科学论研究提出了挑战。利用分布计算和人工智能理论,保罗-萨加德建立了新的模型,将科学变化看作是一个认知互动、社会互动和物理互动的复杂系统。
对临床医师而言,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临床两项主要工作。而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本书搜集了100余例北京大学各临床教学医院儿科近10多年来临床上的疑难病例,主要包括三种病例,即诊断困难的病例;或诊断明确,治疗困难的病例;或急症病例需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及治疗的病例。每个病例包括较详细的病历摘要、病例特点、人院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入院后辅助检查结果,诊治经过及最后诊断;专家点评包括本病例的问题、诊治中的经验教训及最后确诊疾病的介绍。对提高儿科各级医师诊治水平有重要价值。 本书基本可反映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科学系所属各医院儿科疑难病例的诊治水平,渴望与儿科学界同行医师分享。
本书以妇产科学第六版规划教材为蓝本,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和教学线的中高级专业人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该门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出发点,结合临床工作中的难点,并在分析学生考试易犯错误的基础上编写了本辅导教材。 全书分产科与妇科两个部分,有选择题(A、B、C、K型)、填空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4种题型,并对重点问题进行了点评。可作为医学院校本科生复习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用书。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第2版以后出现的一些新课题如:SARS、H5N1、H1N1、脓毒症等,将其作为新章节纳入并做了详细的介绍。临床需要的一些题目如“危重症状及鉴别诊断”、“免疫和免疫相关”、“部分小儿常见的外科急症”等增加了一些新的章节,共60多个新题目,是当前儿科急诊领域内一本比较系统全面的急诊参考书,可供临床医师医疗急救参考,也可供医学院急救学生学习。
查房是内科医师最重要的医疗活动之一,是获取患者资料并进行病情评估的重要内容,是医师建立诊断并做出治疗决策的重要环节,也是训练年轻医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有鉴于此,我们组织内科各专科的专家,按照内科查房的工作流程编写了这本查房手册,期望对进入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及临床实践的专业研究生起到培训教材的作用,也希望对低年资主治医师有所帮助,作为常备的案头参考书。
为适应全球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培养“厚基础、强能力、发展后劲大”的高质量21世纪医学人才,发扬我校医学教育“三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严密方法)的优良教学传统,构建“三早”(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的教育模式,我校不断深化改革,切实实施医科教学质量工程,积极推进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医学生培养职业道德,学习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的重要学习阶段。近年,我们以临床八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改革为契机,逐步构建和完善了“243”型的课程总体系,即构建两重格局、四个主题、三个渗透的课程体系,制定临床教学质量标准,从理论课、见习、实习各个教学环节,全面规范临床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过程,确保临床
小儿疾病因年龄原因往往主诉不清,临床表现不典型,局部疾病常表现为全身症状,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与成人有较大不同,常易误诊或漏诊,导致治疗延误。 胡晓丽、黄敬孚主编的《小儿疑难病例临床与病理》收集了近年来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有病理结果证实的相对疑难的临床病例,涉及领域除了病理学外,还包括小儿内科、小儿外科(普通外科、胸腔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急创外科、微创外科、骨科、新生儿外科、整形外科)、小儿耳鼻咽喉科、小儿皮肤科、眼科和影像学专业。病种包括先天性畸形、炎性病变、瘤样病变、小儿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遗传代谢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呼吸疾病、肾脏疾病等。《小儿疑难病例临床与病理》特别重视临床、影像、病理相结合,特色是对每个实际病例从临床、影像和病理三个方面进行较详细
本书详细阐述了普通外科学领域常见手术的外科解剖和手术技巧。解剖学部分包括正常解剖和常见的解剖学变异,特别阐述了这些异常变异与外科手术的关系;手术技巧部分包括常见手术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编入的腹腔镜手术的技巧和方法。解剖学和手术学前后相应,以解剖学知识指导手术学实践。 本书特点是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图象清晰,手术步骤明确,对外科医师临床手术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是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主治医师提高、高级医师指导的著作。
正确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思路是临床工作的关键所在。本书针对年轻儿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容易遇到的疑点、难点、漏诊、漏治、误诊、误治及不知如何选择诊疗手段、对危急疑难病例不知所措等情况,介绍了常见儿科疾病的[常规诊断]、[常规治疗]、[诊断思路点拨]和[治疗思路点拨]指出问题所在。分析解答疑惑,给出正确的诊疗思路和方法。
《全国特殊师范教育专业课规划教材·特殊儿童康复概论》共分三篇,篇是总论,主要讲述了康复的一般概念、康复的对象、康复的领域(即康复的内容)。第二篇是方法篇,主要介绍了特殊儿童康复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涵盖三个康复领域(医学领域、教育领域、职业领域)里的一些常用方法:主要有运动疗法、感觉统合疗法、游戏疗法、音乐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第三篇是案例篇,具体列举了七种特殊儿童康复的案例。
尽管近年来医学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实验室和器械检查有了惊人的发展,医学已从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和循证医学过渡,但是,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细致的体格检查,透过临床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结合所学过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仍然是临床医务工作者诊断疾病的最基本手段和主要依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用最简单的物理检查和设备就能正确诊断疾病的医生才是明的医生。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不少年轻医生普遍存在轻临床重实验的倾向,有时单凭详细的有启发性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就足以作出诊断的病症,却仍然要使用“先进的”昂贵的实验室或器械检查来诊断疾病,这样不仅给病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或痛苦,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加重了社会和病人的负担。这是不可取的。笔者并不是要排斥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和合理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