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距第3版已过了十二年!本版作者作了较大调整,首先,前3版主编之一沈丽玉教授因年事已高,本版由王京博士代替。顾有守教授临床工作十分繁忙,除审阅部分章节外,花费了大量时间亲自撰写皮肤病内用药一章,凝聚了顾教授长期从事临床所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本人则逐字逐句审阅了《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大部分章节。各章的撰写大多为本人所培养的研究生,除李冠群、马玲蕾、孔繁荣三位博士已分别移居美国及澳大利亚,并不再从事临床外,几乎都参加了。《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的架构与上一版本相仿,部分为各类皮肤病的治疗,共23章。第二部分为皮肤病治疗学总论,共5章。皮肤病治疗中的中医药治疗仍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宋坪、沈冬及丁旭三位教授撰写。王娣则负责所有语录的校订。
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各种疾病的诊疗技术不断的改善,为了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解除疾病的痛苦,各级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吸收新理论、新技术和治疗方法。 因此,本书拟出版以疾病诊断和治疗为基础的、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痤疮分型论治”一书。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青春期男、女发病率,据有些作者的调查,12~15岁年龄组约有85%的患者在不同时期发病。王德进等对中小学校调查10~18岁年龄组共6 531例,发现痤疮患者2585例,约占39.5%,13岁以前患病率女高于男,14岁以后男高于女,随年龄增长均逐年增高至15~16岁达高峰。据美国的不完全统计有1700万人发生痤疮,1990年约有450万人因痤疮或与痤疮相关疾病而就诊。其中85%为12~24岁的青少年,8%为25~34岁的成人,3%为35~44岁的中
肤镜是近10年逐渐在欧美及韩、日等国普及的色素性皮肤病诊断工具,现已在我国推广使用,它能够观察皮肤颗粒层以上的微细变化,在诊断色素改变及判断其良恶性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本书为我国关于皮肤镜的引进版专著,内容简明易懂,介绍了皮肤镜的检查方法、诊断原则和步骤,并通过各种皮肤病诊疗中肉眼观察与皮肤镜观察的大量图片对比,直观地展示了皮肤镜的临床应用要点,适合刚刚开始学习这项技术的医生查阅。该书也可作为皮肤镜诊断学的教材以及临床皮肤科、整形美容科、全科医生的指导用书。
本书全面论述了接触性皮炎与皮肤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对我国接触性皮炎临床工作中依然存在的许多问题,如接触性皮炎与皮肤反应到底什么关系、哪些地方有交叉、哪些地方又有不同进行了比较、论述。对临床上可能系接触性皮炎或皮肤反应的皮肤病以及斑贴试验在皮肤反应中的应用中作了重点论述。详细介绍了斑贴试验、皮内试验、体外试验、激发试验等过敏原检测试验的适应证、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结果解释。对指导日常临床工作,尤其是正确开展过敏原检测试验非常重要。本书还介绍了各种皮肤反应,环境对机体免疫的影响、各种免疫调节药物及抗过敏药物的正确使用,以帮助临床医师全面认识接触性皮炎及过敏性皮肤病,提高诊治水平。本书对近年来有关接触性皮炎及皮肤反应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也进行介绍,对开展接触
作者从事结缔组织病临床工作二十余年,见过许许多多该类病人。近年来在临床教学中,倍感需要有一本图文并茂介绍结缔组织病皮肤表现的专著,不仅可为皮肤科医师参考,也可供风湿科、内科、儿科及其他从事结缔组织病临床诊疗工作的医生借鉴。该书不仅对结缔组织病的皮肤表现进行了系统归纳和详细描述,对每张图片的皮损特点做了说明,还对每个疾病的概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进行了扼要叙述,使该书成为一本既能学习辨识皮损,又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的实用书籍。结缔组织病皮肤表现复杂,许多皮损即使是皮肤科医生也未必熟悉。许多特异性皮损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活动性判断和提示预后都有重要价值。许多疾病仅凭典型皮损就能做出早期诊断,但以往识别这些皮损往往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一本书是本系统而详细介绍结缔组织病
编者从教授、主任医师查房的高度,组织长期坚持临床工作、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坚实理论基础的皮肤性病学专家,结合各自的专长特色及相关领域的进展,编撰了这本问答式临床参考书,面向各级临床医师和临床型研究生,重点分析解答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及常见误区。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北京市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培训教材:美容中医科》为从事美容中医临床工作的医师考取医疗美容主诊医师执业资格的培训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美容中医基础理论及常用方法,主要包括概述,中药内服美容法,中药外治美容技术,针灸美容技术,其他美容中医技术。下篇为疾病防治及养生驻颜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