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教程》从针刺麻醉技术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角度出发,梳理针刺麻醉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发展过程,简述针刺麻醉的基本原理与临床价值,挖掘中医经络腧穴及脏腑理论的经典内涵,结合西方医学解剖及生理病理学对人体的探索与认知,阐述穴位的针刺作用、适应证和辅助用药等临床规律,分类讨论各类手术临床针灸麻醉选穴的规律及方法,总结围手术期的针灸麻醉的效应。
《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是WHO有关人类肿瘤组织学及遗传学分类系列丛书的第五卷。该书简捷明练,具有性,为病理科医师和肿瘤科医师提供了肿瘤疾病分类的国际标准,并作为监控治疗反应和判断临床转归研究设计必不可少的指南。 本书以严格反映疾病本质的手法介绍了疾病的诊断标准、病理学特征及相关遗传学改变。章节内容按照WHO公认的肿瘤及其亚型设定,依次包括了疾病的ICD—O编码、发病率、年龄及性别分布、发病部位、临床特点、病理学、遗传学及预后因素等内容。 本书由来自23个国家的136位作者完成,书中配有775幅彩色病理图片,以及大量X线、CT、MRI像,并引用了3200余篇参考文献。
本书是该领域国外撰写的引进版,主要介绍光动力疗法在美容皮肤科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光动力疗法的机制、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皮肤癌前期病变、皮肤癌预防性治疗和治疗、人类乳头瘤状病毒的治疗、嫩肤术,以及光动力疗法皮肤科应用的其他适应证,并为临床医师提供诀窍和建议,提醒可能发生的失误和弥补措施,适合美容及皮肤科医师阅读。
本书作者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自己长期从事耳蜗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上、下两篇,共28章。书中系统阐述了耳蜗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耳蜗疾病。包括螺旋器、耳蜗细胞骨架结构和生物化学成分,耳蜗膜性结构、神经支配、血管分布、液体腔隙、放大器、外毛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耳蜗与毛细胞电位、细胞离子通道、微环境,耳蜗内第二信使及其功能、感觉单元、支持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信息编码,并结合临床,详细介绍了爆震性聋、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聋、突发性聋、听神经病、遗传性听力损失、老年性聋、耳鸣、梅尼埃病等常见内耳疾病与损伤的基本研究及其生物学治疗,以及毛细胞再生研究等。本书理论性、指导性强,是从事耳蜗基础研究和内耳疾病防治的参考书。
本书共分三十九章,其内容包括方丝弓技术的发展及演变,常用临床正畸诊断技术,正畸固定矫治前的准备,正畸分牙技术,正畸磨牙带环的装配等等,详细地介绍了口腔正畸临床固定矫治的技巧。同时书中还附有插图1050余幅。 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条理清晰。融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及实用性为一体,适用于基层口腔医务工作者,口腔正畸专业人员以及口腔正畸研究生,进修生和本科生。
本书编者以卡环/□支托结构的传统式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为重点,以各种附着体固位的义齿设计作为比较衬托,系统地介绍了可摘义齿制作工艺。前6章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牙列缺损病变进程和修复治疗方法、可摘局部义齿的基牙选择、基本设计理念、铸造支架结构的解析、卡环固位装置和各种类型的卡环固位装置,以帮助读者建立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设计的系统思路。随后的章节列举了不同缺牙条件下,以传统卡环为固位体的局部义齿支架设计图谱。在第14章,还介绍了一些固定活动联合修复牙列缺损的设计案例。《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图解--铸造支架结构的理论与实践》内容科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对口腔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适合广大口腔修复科及口腔全科医师阅读参考。
本书是作者继《精神障碍与犯罪》后的又一力作。作者对性犯罪的理与控制进行了长期、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作品在精神医学和犯罪学、刑法学的各个层面上,对性暴力、猥亵、淫乱、性骚扰和同性性侵犯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破解,在同类研究中处于前沿地位。本书的出版将促进对这一长时间以来在中国相对比较隐秘的交叉科学研究的发展。
编者在广泛收集国内、外多发性骨髓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全面反映骨髓瘤研究诊治的现状和进展,分12章,详细阐述了多发性骨髓瘤发生的生物学基础、染色体检测与预后评估、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应用、细胞遗传学实验室诊断等,特别介绍疗效评价与预后评价、缓解率、程度与预后的关系,以及的化疗、靶位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双磷酸盐药物的应用、支持治疗等,并附有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制定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指南”。本书起点高,科学性、实用性强,有丰富的网络版参考文献可供参考适于血液肿瘤相关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护理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