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高等医药院校道医学首批试用教材,共分五部。分别从道医概论、道医的神学思想与神治体系、道医产生的历史条件、道医代表人物、道医基本流派等五大方面对道医文化进行了整体研究,系统阐述了道医学体系、技术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较完整地再现了道医学的全貌。因其突破了以往从单一学科研究医学的局限,集道家、道教、哲学、史学、文学、医学、生命学、养生学之智慧,以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在多方面学术上作出了深入的探索,所以,它是医学院校教师、学院以及在职医学工作者学习道医比较完备的一部教材,也可作为其他院校师生了解祖国道医文化的一部的参考读物。
《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的经典,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要籍,由於书中积淀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只把它交给中医界来发掘是远远不够的。清代朴学大师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於是发凡起例,染指《黄帝内经》的研究,如胡澍的《内经素问校义》,孙诒让的《素问王冰注校》(见《札逻》第六册)等等,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组成,成书於西汉之前,文字古奥,素称难读,要想进入这一宝库,的注解无疑是一把金钥匙。在林林总总的《黄帝内经》注本中,张志聪的《黄帝内经集注》堪称翘楚.问世以来评价一直很高,这就是我们选择它的理由。 张志聪字隐庵,为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名医,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出身於医学世家,从小熟读圣贤书,冀博取功名,不幸少年丧父,家庭失去支撑,於是
本书一律采用现代医学病名及其分科分类方法,全书共约570个病种,分九篇。篇为总论;第二篇为内科疾病;第三篇为妇科疾病;第四篇为儿科疾病;第五篇为外科疾病;第六篇为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第七篇为眼科疾病;第八篇为中医老年医学;第九篇为日、韩传统医学诊疗经验。最后列附篇,介绍了现代医学临床检验正常值,五脏辩证标准,现代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参考以及中药新制剂应用参考等,以备查阅。 全书以“病症结合”为主线,阐述现代医学各科疾病过程的临床表现与检测结果的中医辨治,少讲认识,详讲具体治疗方法与有关处理措施,本书大多采取现代医学对各科疾病的分期分裂,力图与中医交谊舞证论治紧密挂钩,以期更加切合现代临床实用,在治疗方法上,以作者大量实践过的有效治法、经验为,同时参考现代临床报道,对某些疾病或其过
《冯氏锦囊秘录》系浙江名医冯兆张著,由田思胜等人校注。冯兆张,字楚瞻,清代医家。浙江海盐人。13岁学医,从师访道10余载,以医名于两浙等地。冯氏历时30余年,汇选各家精要,结合己见,著成此书。该书包括《杂证大小合参》20卷、《痘疹全集》15卷、《杂证痘疹药性主治合参》12卷,其内容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病证,以及痘疹、药物、脉诊、导引养生,并采集民间验方、效方,内容丰富,流传颇广。冯氏在学术上继承明·薛立斋等温补学说,推崇赵献可之命门理论,且善于化裁古方,曾仿钱乙六味地黄丸加减化为10方,以变通为用。冯氏对内、外、妇、儿均有研究,尤擅长儿科痘疹。其诊治疾病,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尤重视小儿先天禀赋之厚薄,后天长养之虚实,曾归纳三法、四因、五治、六淫、八要等几方面,条理清晰,别具一格,不仅
薛己 (1487~1559),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属江苏)人。其一生著述颇丰,本书收有12种,另有后人整理薛氏医案1种,共计13种。其中内科方面有《内科摘要》两卷,系薛已内科代表作,共载医案200余例。全书以虚证立论,认为诸病皆以脾胃、脾肾亏损,命门火衰为要,治疗重在固护脾胃,补益肝肾。个案言简意赅,颇有精意。传染病方面有《疠疡机要》三卷,为麻风病专著,于麻风病本症、变症、兼症及类症逐一介绍。外科、骨伤科、口腔科方面有《外科发挥》八卷、《外科心法》七卷、《外科枢要》四卷、《外科经验方》一卷、《正体类要》两卷和《口齿类要》一卷,分别记述有关病证诊治大法、治疗验案及方药。妇科方面有《女科撮要》两卷、《校注妇人良方》二十四卷,前者列述30种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并载治案。后者则“间取临川陈良甫所
《张小萍脾胃气化学说与临证经验》主要分为五部分。部分为学术思想,总结了张小萍在脾胃病方面的学术思想。第二部分为理论评说,介绍了张教授对脾胃学说的深入认识与理解。第三部分为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不仅总结了张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的诊疗经验,还介绍了其在脾胃方面的用药特色与体会,如对经方、张氏验方的运用,常用的药对以及临床用药特点。第四部分汇集了张教授在医教研方面的探索体会。第五部分是其诊疗脾胃病的医案。医理清晰,验案丰富,用药精当,适合中医临床医生参考阅读。
部道明气场治疗深奥功理与实践的奇书。 现行应世的气道金针,是仿佛先生在中华古传气医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科研和临床经验,完善并开创性地发展起来的一种神形妙合的独特疗法。中医针治的根据是经络学说,而气道金针的立足点则是场。医生带气行针,场气相引,寻病应穴,引邪移位,祛病复场,即患者之病理磁场转化为健康人体之正常磁场。因此,气道金针对许多其他医治手段无能为力的病疾,有着独到之疗效。如肺癌、胃癌、、乳腺癌、肠癌、、白血病、红斑狼疮、小脑萎缩、类风湿、脊椎病、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中风、脑震荡、妇科诸疾均收到了神奇的疗效。 气道金针是一种直刺病根的疗法。医师带气进针,场气相引、自然应穴、自合穴法、一针多穴、一穴多针、内循外引、舒瘀通阻,疗疾培元,简单而又神奇。气道金针刺痛感微弱,起
本丛书是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著名中医药专家为研究生授课时录音讲话整理而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任应秋讲 》是根据任应秋先生1978~1980年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部首届研究生班学员讲授《黄帝内经》时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同时也补充了任应秋先生在北京中医学院的部分录音资料。《任应秋讲 》主要内容包括任应秋先生讲授《黄帝内经》的具体章节及答疑等,可供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参考阅读。 本丛书的整理工作得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与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007404)”资助。
部道明气场治疗深奥功理与实践的奇书。 现行应世的气道金针,是仿佛先生在中华古传气医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科研和临床经验,完善并开创性地发展起来的一种神形妙合的独特疗法。中医针治的根据是经络学说,而气道金针的立足点则是场。医生带气行针,场气相引,寻病应穴,引邪移位,祛病复场,即患者之病理磁场转化为健康人体之正常磁场。因此,气道金针对许多其他医治手段无能为力的病疾,有着独到之疗效。如肺癌、胃癌、、乳腺癌、肠癌、、白血病、红斑狼疮、小脑萎缩、类风湿、脊椎病、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中风、脑震荡、妇科诸疾均收到了神奇的疗效。 气道金针是一种直刺病根的疗法。医师带气进针,场气相引、自然应穴、自合穴法、一针多穴、一穴多针、内循外引、舒瘀通阻,疗疾培元,简单而又神奇。气道金针刺痛感微弱,起
《国医大师李济仁》(作者李艳)是有关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临床经验的集成之作。全书分别从学术思想、方药心得、验案撷英、薪火相传、医话随谈、成才之路、年谱七个部分对李济仁教授从医60余载治疗内、妇科等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收录了其弟子对其学术思想的继承整理和发扬。 《国医大师李济仁》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对中医理论研究者与临床工作者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肿瘤患者,特别是那些晚期癌患者,寒热交错,虚实相兼的复杂症候常使医生束手无策。攻毒则正气不支,扶正则不能控制邪毒蔓延之势。如何处理好攻毒和扶正二者之间的关系呢?本书将告诉您答案。 本书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些诊治的独特方法以及辩证用药的规律,并就预防癌症的发生和减少治疗后的复发,根据作者40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
人类在同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其中,疫苗是目前预防传染病的最重要武器,它对降低全球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用疫苗学》系统地介绍了疫苗及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着重对疫苗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做了阐述。全书共有16章,主要内容是疫苗和预防接种的发展、疫苗与免疫、预防接种的实施、预防接种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反应的诊断与处理等,详细介绍了有关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技术,我国现阶段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结核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以及现阶段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如Hib疫苗、痢疾疫苗等,对目前正在研发中的疫苗及未来疫苗的发展方向也做了展望。 《实用疫苗学》为免疫接种工作者就目前预防接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和解决方案,为传染病的
《肺部细菌感染临床与影像解析》系统介绍了肺部几大类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点,以疾病为本、影像为辅,突出疾病和影像的本质联系,侧重影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每种疾病详细阐述了病因、临床和影像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内容,并辅以大量病例进行解析和说明,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临床思维,实用性很强。
脉参是中医特色的华夏文明,是人类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蕴藏着博大精深的医学内涵。其大跨越时空,贯穿古今;其小千万信息浓缩于寸。奇可等价于现代诊断,神则触脉知病,断人生死。
《中医诊断学笔记图解》是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国家统编教材的配套参考书,本书在保持教材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以直观、形象的图表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本书在编写中融入了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对本学科的教师也有很好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