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医皮肤病治疗学》具有融古汇今,去芜存菁,简要实用的特点。《新编中医皮肤病治疗学》共分三篇。第一篇为总论,主要介绍了皮肤病的中医基础理论、皮肤病的中医诊断。第二篇为皮肤病的中医辨证施治,主要介绍了皮肤病的病因、皮肤病的中医辨证、皮肤病的中医治疗。第三篇为各论,从中西医病名对照入手,引经据典,较全面地阐述了各种皮肤病的疾病成因、辨证分型、治疗法则、方药和方解。相信此书的出版对中医初学者、西医学习中医的皮肤科临床、科研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收录的经验方中部分存在超剂量药物或有毒药物,临床使用时请参照国颁标准为盼。
李可是21世纪中医界的大家,作者根据《李可经验专辑》及近10年来医论文章,从不同侧面,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中医理论。其核心是凡病皆本气致病,脾与肾为人生两本,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六经辨证统百病,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四逆汤养阳长寿,集《内经》、《伤寒》、《金匮》、《本经》、彭子、钦安于一身,走出一条古中医学发展的道路(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作为中医教学参考资料)。
《阴符经》、《内经》和《外经》三部著作是五千多年前轩辕黄帝所著,是我中华民族的国粹瑰宝。三千多年来,《外经》形同失传。20世纪80年代,梅自强先生从偶得的《外经微言》的研究中,发现它可能就是寻觅三千多年不得的《黄帝外经》,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其中的暗示、隐语以及比象等秘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经梅自强的抢救、发掘,《外经》得以起死回生,故物重光。后来梅自强的弟子廖冬晴博士又对《外经》全文进行了现代文的翻译,而写成本书《黄帝外经解要与直译》。
本书总结、归纳了名老中医叶希贤的临证精华,介绍了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11种常见颈肩腰腿痛疾病的特效治疗技术。全书以图解的形式进行讲解,指导性强,重点强调手法技术的规范化操作,并对治疗经验和要点进行了精彩点评。适合中医相关专业医师,骨科、康复科医护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包含国家近期新医保用药以及全国大部分医院正在应用的600多种,分为两大部分:首先介绍了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现状、互相影响、安全性等,主要内容以各科疾病用药为纲,以常用西药、常用中药为目,略述西药品种,详述了常用中药联合使用西药时的注意事项。
丛书资料的来源,大多是邹学熹保存的蔡福裔、伍剑禅等前辈及其家母李俊卿珍藏的资料。编写时,也博采了古今中外易学专家们的论述,以及大家的心得体会,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广大易学爱好者、研究者的阅读,使能知微知彰,知柔知刚,懂得如何在处事接物和生产生活过程中,掌握阴阳平衡。把事情办好。
《伤寒明理论》约成书于1156年,为金代成无己所著,该书与《伤寒明理药方论》《注解伤寒论》共为成无己的代表著作,为后世医家充分理解《伤寒论》所参详。《伤寒明理论》对《伤寒论》中的50个证候辨其明理,细查精详,析其诸证。《伤寒明理药方论》对《伤寒论》中常用的20首方剂进行了分析,用《黄帝内经》原理论其药理,分析配伍,以经释论。《伤寒明理药方论》是历史上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虽只分析了《伤寒论》中的20首方剂,但却开了后世方论之先河,把方剂学理论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具有巨大意义。由于这两本书属文言读本,对于初学者来说有难度,因此我们对原文进行了白话解,对一些重点、难点字词进行了注译。希望本书能成为中医业者及中医爱好者的好助手。
《子午流注针法》详述了子午流注针法的相关背景知识、常用取穴方法、常用穴位及其针刺操作方法,介绍了子午流注针法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案。以供针灸工作者及爱好者参考。本书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针灸专业工作者及中医学爱好者参考闻读。
本书收录了《四库全书》着录的黄氏存世医书11种,即《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说意》《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素灵微蕴》《长沙药解》《玉楸药解》,凡101卷。
《圣余医案诠解》为清末民初医家刘子维所撰,门人李俊诠解。 本书于扶阳学说“溯洄从之”,反映了槐轩学派的医学成就,按语汇集了倡六经气化伤寒大家张志聪、柯琴、黄元御、陈修园、郑钦安诸前贤观点。又“溯流从之”,备录了作者学习卢铸之、卢崇汉、彭子益、范中林、吴佩衡、李可、吴荣祖、任启松等扶阳大师临床经验的心得体会。上下求索,则“仲景之门,人人可入”。 该书适于中医院校师生、临床中医师、中医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张学文谈中医内科急症》为国医大师亲笔真传 系列之一,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内科急症基础理 论,简 述中医学对内科急症的主要贡献及辨证施治的基本原 则等,是中医内科急症学的基础理论 部分。下篇为内科急症临证处理,每个病证又分概述 、病因病理、应急措施、辨证施治、 单验方及针灸等项。《张学文谈中医内科急症》全书 内容丰富实用,适合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 中医爱好者 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