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舌鉴》是清代张登所著的一本舌诊专著,书中载有一百二十幅舌象图。以仲景伤寒六经辨证为主,按六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各种舌象。由马一森编著的《伤寒舌鉴注释》一书是对《伤寒舌鉴》进行注释,能更好地让临床医生在六经辨证中结合舌象诊断疾病。
《胡希恕讲仲景脉学》介绍了胡希恕先生的毕生医学心得。中医名家刘渡舟高度评价胡希恕先生:“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现代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之所以取得公认的临床卓效,源于先生提出的“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学说。先生治病,先辨八纲、六经,后辨方证。先生常说,“这个病人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证”,“这位患者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证”,并且其处方常是原方原剂量。因方证对应,故疗效卓著。胡希恕先生生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作为经方临床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对《伤寒杂病论》执简驭繁、惟求疗效,弟子主要有冯世纶、段治钧、张长恩
本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中医初学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马淑然教授在近30年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和临床心得,内容包括中医学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书中对教学难点和疑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阐述,引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以便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书末附有验案分析和方剂索引,验案分析可提高读者的临床思维能力,方剂索引列出了每个方子的出处、组成、功效及主治,可供读者学习参考。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参考,也可作为临床医师的理论再提高及科研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佛山正骨是国内目前保留完好的创伤正骨流派之一。本书以纪实性的医案,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现了佛山正骨的现代风貌。本书第一、二、三章阐述了佛山正骨十四法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中医正骨手法与中医阴阳理论,中医骨伤理论以及与现代医学理论的结合,重点介绍佛山正骨十四法的操作方法和复位原理、小夹板的运用、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和功能疗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骨折的原则和特色。第四章为佛山市中医院20世纪90年代运用正骨十四法治疗成千上万骨折患者的经典记录。第五章则收集了278例(其中多发骨折12例)典型医案。除了20例治疗时间较短的病例(脱位17例,骨折3例),另外258个医案都做了一次甚至多次的疗效随访并记录。佛山正骨医案集基本上反映了佛山正骨近代的传承现状,充分体现了佛山创伤正骨和中医闭合治疗骨折的特色和优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