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介绍中西医结合诊疗肝胆病的临床专著。全书分上下2篇及附篇。上篇为疾病篇,分病因病理、临床诊断、防治方法、诊疗经验4个部分,介绍了60多种常见肝胆病的中西医诊疗概况;下篇为进展篇,共分19个专题,从诊断和治疗两大领域汇萃了肝胆病的研究进展;附篇为药物篇,分抗病毒、免疫调节、降酶退黄、抗肿瘤、预防、对症治疗和中药制剂7个方面,收集了肝胆病的常用药物及用药要点。 本书可供广大中西医临床医生,尤其是肝胆病专科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作为科研、教学人员以及医学生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是全球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面临着“白发浪潮”的冲击。老龄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也是对医学提出的新任务。研究老年医学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在老年人健康保护、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两者不可或缺。 疼痛学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2007年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了“疼痛科”,提出了医院疼痛科的建设部署。疼痛医学属于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疼痛科的医师知识面要宽,临床经验要丰富。中西医结合治疗疼痛,不论在学术理论还是操作技能上,都具有互补性,弥补了对方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前景。要实现卫生部的目标,缩短与国际疼痛学发展的距离,还需要我们付
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随着西方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中西医两种医学之间即开始交流和借鉴,中西医结合从此起步。溯本求源,中西医结合医学从无到有,相互吸纳和借鉴,取长补短,在对立和统一中走向结合之路。依次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即中医药学的传承——西方医学的传入——中西医结合的起步——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学。
《焦虑障碍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由唐启盛主编,本书共九章,从焦虑障碍的概述、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临床评估和特殊辅助检查、焦虑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预防与护理、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等方面对焦虑障碍的基础与临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书适合中医学、西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务工作者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学习参考。
本书是一部介绍中西医结合诊疗肝胆病的临床专著。全书分上下2篇及附篇。上篇为疾病篇,分病因病理、临床诊断、防治方法、诊疗经验4个部分,介绍了60多种常见肝胆病的中西医诊疗概况;下篇为进展篇,共分19个专题,从诊断和治疗两大领域汇萃了肝胆病的研究进展;附篇为药物篇,分抗病毒、免疫调节、降酶退黄、抗肿瘤、预防、对症治疗和中药制剂7个方面,收集了肝胆病的常用药物及用药要点。 本书可供广大中西医临床医生,尤其是肝胆病专科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作为科研、教学人员以及医学生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中西医融合观》首先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由于人类放纵欲望而引发许多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改造了人类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引发疾病,因此作者提出节制欲望可以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乃至规范人类行为、改造人类自己。
自1958年国家明确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以来,中西医结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本书篇回顾了中西医结合提出的历史背景,探寻中西医结合提出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篇主要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角度阐述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并基于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西医结合项目,分析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方向。第三篇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争议,并基于争议点从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以及专家等多个层次作问卷调查和分析,以预测中西医结合未来的走势。第四篇主要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凝练共识,提出中医的科学发展前景,并大胆构建中西医结合理论新体系,促进中西医相互融合。
本书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为指导,融合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有关妇科学、女性保健养生养颜术的实践和研究的成就,并符合卫生部关于新世纪教材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的要求,还注重全书的整体优化及编写的标准化、规范化。 全书分五篇二十六章。篇为现代西医妇科学基础,包括女性医学生物学基础和女性的社会学基础;第二篇为西医妇科临床医学,包括女性常见疾病及性病的诊断与治疗;第三篇为中医女性学基础理论;第四篇为中医女性临床医学,分述中医妇科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则与治法;第五篇为现代中西医养颜理论与方法。 本书适用性与可操作性均极强。编著均为在职专家、教授,编写中注重现代中西医医学实用水平及发展。
血栓范围较广,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心脑血管血栓病,目前是我国人口病死原因的位,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提高血栓的防治水平,已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与普遍关注。 全书共分十章,除章概论外,其余各章主要介绍了各种血栓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思路与方法、康复、预后及预防等。全书病名均采用西医命名,中西医诊断,体现了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中医药防治优势,融合西医治疗方法,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中西医结合血栓病学是一门新的临床学科,是综合运用中西医学术理论与方法,通过渗透、整合、交融产生新的理论与方法,以研究人体动脉系统、静脉系统和微循环系统因血栓形成所致疾病的病理生理和疾病预防的医学分支学科。《中西医结合血栓病学》主要介绍了各
自1958年国家明确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以来,中西医结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本书篇回顾了中西医结合提出的历史背景,探寻中西医结合提出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篇主要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角度阐述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并基于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西医结合项目,分析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方向。第三篇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争议,并基于争议点从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以及专家等多个层次作问卷调查和分析,以预测中西医结合未来的走势。第四篇主要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凝练共识,提出中医的科学发展前景,并大胆构建中西医结合理论新体系,促进中西医相互融合。
《泌尿系疾病中西医结合调护手册》是第一部关于泌尿外科医疗及护理、中医及西医交叉学科的一本专著。本书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护理理念,突出在中医治未病理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操作、合理的调护,以促进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的康复。本书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既介绍了泌尿外科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知识,如泌尿系统的解剖、常见疾病、围手术期护理等,也介绍了群众感兴趣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饮食调护,康复指导等内容。全书采用问答形式,言简意赅,帮助护士及普通群众,从日常生活细节着手,促进疾病康复,是一本临床专科护士、医疗学生及受困于泌尿系统疾病的广大群众的可读之书。
全国著名老中医刘永年教授对干燥综合征进行了长期的临床诊治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术水平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刘老的带领下,本书编写团队历经2年,编成《干燥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百问》(吴素玲主编)。全书采用问答形式,设问答193 个,从西医、中医两方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预后转归、起居调摄等内容。本书框架设计合理,语言深入浅出,表述清晰易懂,对广大干燥综合征患者了解本病、配合医生诊治、早日康复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对于有志于研究本病的其他专科医生来说,也能从本书有所收获。
本书共十二章。章概述,主要介绍常见慢性腹痛性疾病的一些共性内容,包括病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常用中西医治疗药物和措施等;第二章至第十二章,每章均系统地介绍一个疾病,这些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慢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阑尾炎、泌尿系结石病及慢性盆腔炎,每一疾病均以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分别论述。全书着重于对各慢性腹痛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思路、规律的探讨和总结,在中西医结合辨证、辨病方面有的创见。 本书可供从事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借鉴。
本书旨在展示一代中西医结合医学家陈可冀院士宝贵的医疗经验。他的中西两套坚实的医学背景,使得他在临床上诊疗病人时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技巧。遣方用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且善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有机地将中西医结合在一起。陈老师目前仍精神饱满地活跃在临床一线,坚持门诊、查房及院外会诊,本书力求如实反映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陈老师多年来著述甚丰,然包括如此大量医案医话且以专著形式面世尚属。作为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专家,熟练运用中西医两套方法诊疗内科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国内类似病案为数不多。希望该书的出版,对于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师在平时的临床科研工作中将会起到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天赋并非天生,应如何打造天赋? 物质世界并不存在,一切所见都是虚幻吗? 心灵怎样控制人类的思考和行动? 世间万物都来自因果,人类的未来是否已经锚定? 理性只是情感的奴隶,个体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己? …… 本书作为《宇宙的尽头是哲学:32节哲学通识课》系列书的“启蒙哲学篇”,被称为启蒙哲学入门“精缩本”。 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到康德的“因果理论”。你曾经“脑洞”过的各种问题,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书中通过10节课,近10位哲学家的思想精华,将哲学的内核分裂为形而上学、认识论、美学、政治哲学等。探讨了何为情感、因果论、自然的力量、哲学是如何塑造现代世界等话题。 翻开本书,构建自己的哲学大纲,领会哲学的真正内涵。以哲学思维,解决你人生中的一切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