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 是中药汤剂的俗称。本书以图解的方式对古本《汤头歌诀》进行了全新的编写,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同时还收入了307幅药方实例图解和248幅精美逼真彩色手绘草药图,对植物的根、茎、叶、化、子等部位做详细的解读说明,使植物各部位的药性一目了然!书中对每首方剂均说明出处,并分歌诀、注释、方析、组成、用法、功能、主治7个部分论述,将一些艰涩、生疏的古文歌诀加以白话释意,以全新、科学、实用的药书面貌展现给世人。
汤头 是中药汤剂的俗称。本书以图解的方式对古本《汤头歌诀》进行了全新的编写,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同时还收入了307幅*方实例图解和248幅精美逼真彩色手绘草药图,对植物的根、茎、叶、化、子等部位做详细的解读说明,使植物各部位的*性一目了然!书中对每首方剂均说明出处,并分歌诀、注释、方析、组成、用法、功能、主治7个部分论述,将一些艰涩、生疏的古文歌诀加以白话释意,以全新、科学、实用的面貌展现给世人。
《本草纲目》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本书以图解的形式对古本《本草纲目》进行了全新的诠释,精心挑选了1300种品物、3000多条实用附方,辅以大量金陵古图、手绘草药彩图,生动详实,通俗易懂。同时也将《本草纲目》中的适合现代人养生、治病的实用性功效提炼出来,以图鉴、速查的方式重新解读经典,便于查找,适合读者永久收藏。
《伤寒论思维导图:中医生学习笔记》将中医经典之一《伤寒论》的内容框架以思维导图形式列出,对描述古代症状词汇的解释和部分条文内容归纳总结则在旁边加以标注,对方证条文加以显眼背景色,还专门罗列出《伤寒论》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很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著,是治疗疑难杂病的典范之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本书以全国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为蓝本,精选原文,展现原著的风貌。书中以通俗易懂的白话逐句翻译原文,读者能体会经典的诊疗思维,同时又可以快速把握经典原文的含义。分析速记部分以图表的形式提炼要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方解与临床运用旨在解析方药的配伍及加减特点,提炼方证临床应用的基本要点,启迪读者临床思路,快速掌握方证的临床运用。名医医案部分节选名医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的典型医案,拉近读者与临床的距离,培养读者的中医临床思维。 本书内容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易学,方便实用,是初学中医经典者的入门读物。本书可供中医学生、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刘渡舟医书7种(0辑):伤寒论诠解》主要根据刘渡舟教授给北京中医学院1978届研究生讲授《伤寒论》录音整理而成。取金人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为蓝本,除对《辨脉法》、《平脉法》、《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等内容作了删节外,其主要部分均予保留,并按原文排列顺序,逐条加以解释。全书共10篇,414条,113方(佚1方)。《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刘渡舟医书7种(0辑):伤寒论诠解》在保持作者的学术观点及临床体会的同时,适当介绍历代注家观点。着重于理法药的分析、病机的探讨、病证的鉴别比较等。《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刘渡舟医书7种(0辑):伤寒论诠解》文字通俗易懂,在阐发理论的同时联系临床病例,对《伤寒论》学习者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清代学者徐松(1781-1848)所撰《登科记考》三十卷,是研究唐、五代人物、史事、科举和文学等方面的重要著作。该书自清道光十八年(1838)成书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和广泛好评。赵守俨先生在《登科记考》(中华书局1984年8月第1版)的《点校说明》中,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和主要特点,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取材宏富,而不伤于滥。其取材包括史籍、方志、类书、总集、别集、笔记小说、碑志石刻,范围甚广。资料的搜集虽不能说已做到纤细不遣,但确已将唐代科举的重要数据条分缕析,粹为一编。编者对待资料的态度并非以多为胜,而是作了较为认真的选择。如凡例谈到: 图经、家乘,例载科目,而近世府厅州县志袭谬承讹,动遭指摘。……颜师古《汉书注》云:“私谱之文,出于闾巷,家自为说,事非经典,苟引先贤,妄相假托。”今同斯例,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