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内外编》,汉族民间走方医(亦称串医、铃医)医疗经验汇编。赵学敏纂辑,吴庚生补注。作者记录中国走方医柏云口授医技,广摭民间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药知识与临床经验,“删其眩异繁缛,参以秘笈所藏
《脉经》晋·王叔和撰。全书共%26nbsp;10卷,97篇,以“类例相从”的方法,对晋以前医学文献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地总结。卷一、卷二及卷四论脉;卷三论脏腑;卷五载张仲景、扁鹊、华佗等论脉及察声
1《伤寒论浅注》为陈修园的代表著作之一,约成书于清嘉庆一年丁己(公元1796年)。全书共6卷,遵从张志聪、张锡驹所分章节,专注六经诸篇,至劳复止;以平脉、辨脉、伤寒例、诸可不可等篇为王叔和所增,皆置之
《脾胃论》,金代李杲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以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并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是本书的基础部分;中卷
《诊余举隅录》,清代陈廷儒著。全书二卷,分54篇,载医案118则,涉及内伤、外感及妇科、儿科等数十种病证的诊治,全书以[证]为篇题,每篇或一案,或数案,夹叙夹议,论说医理,强调随人而治,因症而施,选方
《黄帝内经》中的方剂,仅13首,而且基本上是一些小方、偏方。这对于应对形形色色的疾病,是远远不够的。其实,《黄帝内经》中方剂固然不多,但其中追溯病源、分析病理、列举治法之处,比比皆是。中医是靠思想治病的,《黄帝内经》给后人提供的,正是这种思想。正如庄子曰:“吾所好者,道也。” 骆龙吉撰述的《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就是其中杰出的著作。该书选取《内经》中的病证,附其原文,逐—解释,配上方剂,并详解方义。通过医理分析和方药的呈现,有助于读者对《内经》中所列病证有更切实的理解,也有助于理解古人处方用药之妙。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将中医的精微用经、论、方、法四者层层展现出来,历历在目,累累入心。学者如融入其中,细细品味,自可得其真趣。
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撰《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的祖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方书之一。 《金匮要略心典》由清代医学家尤怡(字在泾)编纂,全书共二十二篇,删除《金匮要略》中的最后三篇。 本书根据清代同治刻本进行标点,对其中难字、难句加以简注,可供中医教学及爱好中医者学习研究《金匮要略》时参考。
中国文化之所以是中国文化,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都是因为一直有中医的存在。中医名著:既是中国人宝命全神的经典,也是养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本书则具体向你介绍了中医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有关知识。
张仲景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或于诸家方中载其一二矣。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辩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然而或有证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救疾治病,其有未备。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奇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今又校成此书,仍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也。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以其伤寒文多节略,故所自杂病以下,终于饮食禁忌,凡二十五篇,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二方,勒成上、中、下三卷,依旧名曰《金匮方论》。
脉学书籍,浩如烟海。从《脉经》以降,言脉之论,代有问世,百家争鸣,难免良莠混杂。自《濒湖脉学》出,一改众风,从生理到病理,详加论证;又纳百家之说,细加辩驳;列27脉,说理明白,分析透彻,集脉学之大成。后学脉者,多从其说,因而有关注解书目较多,且皆有发挥,启迪后学。然其多于理论,疏于临床,即与现代实际联系较少,一些文词艰涩难懂,而初学者不知所云。有感于此,本书着重补注企图体现在与现代临床应用相结合上,即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适当增补现代中医的病名、症状及治法等,以期初学者不再有“心中易了,指下难明”之感。然由于自己水平所限,加之编排计划时间较紧,不妥之处,肯定不少,若有机会再予修改提高。
《胡适四十自述》一书颇具可读性。除了它是出自二十多岁即「暴得大名」的胡适之手,本身就是深为人们关注的理由外。我们还可以从《胡适四十自述》中见识到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童年生活的真实片段,特别是感受胡适先生与自己的过去「对话」时所独具的文化眼光。
《贪污贿赂类罪认定标准与办案指南》特点:实务性、专业性:作者先后任职于法院和纪委监察委,具有多年的刑事审判经验和纪检监察经验;作者获有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学位,具备专业的刑事理论和实务水平。法律性、政策性:《贪污贿赂类罪认定标准与办案指南》坚持法律底线思维,详细说明司法实践中的审判标准和处罚依据;由于职务犯罪本身的特殊性,作者将大量的政策性考量和政治性站位要求融入到本书中,突出纪检监察属性。前沿性、系统性:广东处于我国经济发展、司法实践的前沿,书中包含的56个广东地区贪污贿赂罪案例和相关做法,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指引性;《贪污贿赂类罪认定标准与办案指南》系统说明了《国家监察委员会管辖规定(试行)》规定的17个贪污贿赂类罪名及私分罚没财物罪。
《本草纲目图鉴(完全读懂中国 药典)》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的贡献。《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本草纲目图鉴(完全读懂中国 药典)》本着简约而不简单的风格,对《本草纲目》进行了全新的诠释。首先,删繁就简,精挑1300种品物,3000多条实用附方,都是今人常用能访的品物和疗效确切的附方,将《本草纲目》中的适合现代人养生、治病的实用性功效提炼出来。其次,细选1024幅珍贵金陵古图,512幅栩栩如生的手绘彩图。增加《本草纲目图
剑,在我国古代是随身佩带的武器。剑术是武术器械练习之一。剑术练习的重要环节是:身与剑合、剑与神合。刘时荣先生本此主要精神,通过反复梳理、组合、仔细推敲和长期实践,以撩、劈、托、架、削等14种剑法,融入五禽五势之中,增加了五禽形意的发挥。剑与神合这一主要内涵的融入,使五禽之内心世界更加出神入人,刚柔相济,意力并用,体用兼备,形与神合,而超脱内外两果,得到气质与身心的升华。 《华佗五禽剑》是五禽戏衍生的又一个流派,自1983年以来从华佗故里到黄淮大地,在人们健身祛病的锻炼应用中,取得了广泛而奇妙的效果,受到专家和各界人士高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