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门八法>校注》共四卷,约十万余字,成书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二月,由其子校订,并由其弟子徐春元作序。全书共计76篇,历时二年余。刘氏儒而兼医,认为古书虽繁,但讹误颇多,自称“因与古名医意见不合而作”医门八法。《<医门八法>校注》以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为纲,称作“八法”,列述瘟疫、杂症,以及五官、妇、儿等科诸病的辨治方法。其言简意赅,论述精当,医理阐述详明,方药简而专一,文理并茂,有独到见解。
吴晓非、王玉良、禹可编著的《微机原理与接口 技术(第3版)》以IBM-PC微型计算机及兼容机为背景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接口技 术。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讲述由浅入深、通俗 易懂。 全书共分9章,内容安排注重系统性、先进性和 实用性。前4章先介绍了微机的基础知识和运算基础 ,接着详细讲述了微处理器与微机的组成原理、系统 结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5章论述了 存储器的原理与使用,并对高速缓存作了适当的介绍 ;第6章讨论了PC系列微机的各种常用总线;第7章阐 述了I/O接口和中断技术;第8章讲述了各种接口技 术的原理及应用。第9章增加了高性能微处理器与微 机系统,详细介绍了包括多核技术和当前主流PC机的 主板结构。书中附有大量例题,各章都配有适当的习 题与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
本书全方位呈现了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及其在汽车设计领域的具体应用,从人的因素出发,涵盖人体的几何尺寸、人体的机能特性,进而介绍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与环境设计,1后聚焦汽车人机工程设计。内容以人机界面设计为重,针对人—机—环境系统,探讨改善影响人的安全、健康、舒适、效率等方面的因素。让读者了解有关人机工程学的思想与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有效运用人机工程的科学方法解决实际设计与分析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本书参考引用了人机工程相关的1新国家标准,并探讨汽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给人机工程设计带来的新变化。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和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化学》的配套习题集。 本习题集是根据中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及中药化学教学大纲的规定,依据《中药化学》教材内容编写的,所涉及的习题基本覆盖教材知识点,并对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重点内容以变换题型和试题内容的方法予以强化。本书是中药专业本、专科学生学好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复习参考书,也可以参加各层次、各类型中药化学考试提供重要的应试指导。 本书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和问答题。选择题中单选题包括A型、B型和C型题,多选题为X型题。简答题包含的题类型较多,有名词解释、写结构式、比较酸碱性、比较色谱行为、完成化学反应和化合物鉴别题。分析题由提取分离工艺题和波谱综合解析题两部分构成。上述题型未涉及内容大部分
本书包括自动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过程检测仪表和自动检测中的共性技术及新进展四个部分的内容。部分介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以及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和标定方法。第二部分介绍电阻式传感器、变电抗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和电动势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第三部分介绍温度检测、流量检测、物位检测和成分检测。第四部分介绍误差修正技术、MEMS技术与微型传感器、虚拟仪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和软测量技术。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精品教材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可以作为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现代法学教材》前后相继,扼要明晰地阐发西方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不滞留于对主要流派和人物介绍的前置层面,还善于将它们联成一体,分析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如此,让读者不再孤立地了解各该流派和人物,而是能够在迷茫的纵向和横向的思想网络中较为准确地找到它们的位置,对西方法律思想有一个总体的、动态的理解和把握。
UI是User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UI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是专门研究、规划和设计让人与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协同工作,满足人们工作等需求的一种新的媒体艺术。UI界面设计也是一门由不同学科参与的综合性学科,是需要将认知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手段等融合的新兴学科。 《UI界面设计》共分五章,首先从UI界面设计概论人手,接着分别探讨了UI界面设计的构成要素,UI界面中常见的组件设计,在此基础上着重针对当下流行的移动App界面设计展开研究,通过移动UI界面设计实践,由浅入深,对UI界面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整合与系统化的工作。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系统地学习UI设计,掌握界面设计的基本规范与原理,以及相关的设计实践,开拓思维,提高设计水平。
《园林花卉学实习实验教程/高等院校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规划实践教材》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基本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专业素质的培养并重,不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该指导思想通过实践内容的整体设计和编写使得以实现。不同于以往指导学生操作过程为主的实习教材,《园林花卉学实习实验教程/高等院校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规划实践教材》在每个实践内容前面对实习内容先有整体介绍,引发学生思考,留给学生对后面将要展开的实践内容形成自己见解、并形成不同实践内容的空问印象,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设计了操作、认知和调查3类不同训练目的的实践教学内容。
《旅游地理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全书共包括10章,分别为绪论、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旅游资源、旅游者与旅游市场及其开发、旅游交通、旅游环境、旅游区划、旅游规划、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四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分三部分,分别讨论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和控制(,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调解和优化。在取材方面,除力求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之外,也注意介绍外先进科学技术和本学科发展方向,除尽量保证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之外,也适当述及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和有关技术政策;除主要阐明运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分析电力系统的原理外,也仍保留少量手算方法,并以较多例题比较它们的异同。
《中医诊断学(供中医药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修订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著者邓铁涛。 《中医诊断学》包括绪论、四诊、八纲、辨证、诊断与病案5个部分。 部分绪论,回顾了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指出了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主要内容及学习的要求与方法。第二部分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查方法。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以八纲和辨证为依托,运用不同的辨证方法,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加深对中医诊断学的临床思维与解读。第五部分是诊断与病案,阐述了四诊与辨证的运用,病案的特点、要求、格式等内容。该书附篇为症状鉴别诊断及原文选录。书末附有部分舌诊彩色图谱,学习者可以加深感性认识与创新思维。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西方思想经典导读》为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可用作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文化课教材,旨在通过对西方文化史的纵向考察和对西方思想经典文献的深度阅读,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培养思辨能力。《西方思想经典导读》有如下特点:详尽注释化解原著阅读障碍,精心导读学子登堂入室。 在学术训练中延伸英语学习,在英语学习中深化学术训练。 文学、史学、哲学融为一体,阅读、写作、讨论贯穿始终。 走近西方思想巨擘,品味西方思想经典,领悟西方文化精髓。 文化与经典同步展开,历史与思想交相辉映。
《摩擦学原理(第5版)》反映了摩擦学研究进展以及作者和同事们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成果,系统地阐述摩擦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全面反映现代摩擦学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全书共22章,由润滑理论与润滑设计、摩擦磨损机理与控制、应用摩擦学等三部分组成。除摩擦学传统内容外,还论述了摩擦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而形成的研究领域。本书针对工程实际中各种摩擦学现象,着重阐述在摩擦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特征,进而介绍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测试技术,并说明它们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摩擦学原理(第5版)》可作为机械设计与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和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各类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从事机械设计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收载验案100例,以内科为主,兼有妇科、儿科。这些验案,都是作者数十年来临证心得。 本书文字简练,记述翔实,辨证得当,剖析深入,处方虽多遵古,但能变化出入,随证而异。特别是书中不少典型医案,有的在认证确切的前提下,用重剂峻药,立取速效,有的在证情复杂的情况下,用轻剂和药,缓以图功。因此,本书对于充实中医理论知识、丰富中医临床经验,更好地掌握辨证论治在实际治疗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以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有重要参考价值。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针灸学》绪论概述了针灸学的概念、范畴和主要内容,阐述了针灸学的发展简史、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归纳了针灸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上篇为针灸基础理论,主要论述了经络腧穴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重点介绍了经络的概念、循行路线及规律和腧穴的归经、定位、主治和操作等;中篇为针灸技术,主要论述了针灸技术的作用,重点介绍了以毫针、艾灸为主体的各种针灸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求等;下篇为针灸治疗,主要论述了针灸治疗原则、作用和治病特点、针灸诊治规律、针灸处方等,具体阐述了特定穴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各科常见病的针灸治疗;附篇选录了古代针灸歌赋,解释了古代体表部位名称,介绍了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等,供学习时参考。
放血疗法又叫刺络疗法、刺血疗法、泻血疗法。 是人类古老的疗法之一,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人类的医疗健康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具有疗效好、见效快,能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等优点。《放血疗法的理论与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放血疗法作了十分详细的阐述,理论部分从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五行学说,脏腑辨证等方面论述了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实践部分则选取了腰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头疼、足跟疼等七十余种内外科疾病,介绍了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中国工艺美术史在发展过程中,曾经不断地汲取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精华,其中包括民俗风情、专业技术、造型风格、装饰题材和创作手法等等。同时,又以自己的创造给别国人民文化发展以的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不只是已经过去的岁月给我们留下来的遗产,更重要的是体现着中华民族许多可贵的精神,如追求真善美、勇于创新、勤劳善思等。虽然今日看上去有些工艺已相当落后,但那些工艺美术品上所闪现出来的璀璨之花,长期地给人们以启迪和激励。在世界艺坛上,美术大师毕加索、马蒂斯的艺术实践和创作风格不是已经说明了这一切吗? 工艺美术因为植根于社会生活,是人民,特别是劳动大众的创造,同时又丰富了人民生活,因而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并永远地焕发着艺术青春!
本书是为了适应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需要而编写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正在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活动,必然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得到反映,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对高等学校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编写一本既能反映时代特点,又能体现理论研究成果,同时适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新教材,是我们力求达到的目的,这也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真正意图。本着这种想法,在构建该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内容时,我们试图使本书具有鲜明的特色,使其有别于其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