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定位给药系统系指根据生物体的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的作用,通过血液循环或胃肠道等途径将药物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器的一种递药系统。由于靶向递药系统能够使药物浓集于病灶组织,相应降低非病灶组织的药物浓度,因此能够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已经成为药剂学研究的热点研究领域。近年来,肿瘤靶向的研究日趋成熟,紫杉醇、阿霉索等多个微粒靶向制剂已经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书对肝靶向、脑靶向、肾靶向、肺靶向等靶向定位给药系统的靶向机制、制备及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
《中国八卦医学丛书:中国八卦本草》是书体例,悉本中国八卦医学。首出八卦本草沿革,上迄选古,下至清朝,以明中国中药本草来龙去脉、历代医药学家著作源流本末。次论八卦本草学说,本出太极,旁涉基因,以清中药治病之理,正本清源,规律以陈。再论八卦本草分类,详明本草科目产地、气味归经升降沉浮、用药八卦之理、配伍七情之义、组方主治救能、称量炮制宜忌。纵横交论,以明药法。
本书的全称为《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但后民我用其简称。是明代太医院董宿辑录、方贤续补,由杨文翰校正刊行的。全书共69卷,也有人将目录作1卷计入后而为70卷的,约成书于公元1449年。此书后世刻本无几,此次校注,以明成化7年辛卯太医院刊本为底本,以明正统间刻本为主校本,参以所引原著,如《素问》,《灵枢》,并据以理校、本校而成。有几点说明,兹列于下,以方便读者阅读: 1.凡底本与校本有异,而文意均通者,不出校语,悉仍底本;校本义长者,保留原文,出版说明; 2.对明显的讹误字、异体字、俗字、古今
《滇南本草(卷)》收载149种药物,对每种药物在保留《滇南本草》各历史版本的内容和格式的基础上,根据历史版本的药物名称、绘图和文字描述等内容,将所指药物,科学的鉴定出该药物的科、属、种,产加以拉丁学名、形态描述、生境、分布地区等内容。
《常用中药特殊配伍精要》撰集了300种常用中药的特殊用量、特殊用法、特殊功效、特殊配伍经验,揭示了常用中药特殊配伍与禁忌的规律性,为理性认识中药的配伍奥妙和名医的独特经验,打破偏方秘方神话,正确运用中药和方剂提供参考。《常用中药特殊配伍精要》适合临床中医药工作者、中医院师生、其他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骨伤科效方集》搜集整理了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效方、验案、共4部分内容。部分为骨折与关节脱位,第二部分为筋伤,第三部分为操作内证,第四部分为骨病。主要介绍了治疗骨折、软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损伤内证,以及骨髓炎、骨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病的有效方药和医案。全书共385首效方,采用以方为纲的编写形式,每一处方项下分别为组成、方解、功效、主治、用法、禁忌、评述、处方来源、参考文献,以及典型医案。《骨伤科效方集》旨在收集骨伤科疾病,尤其是疑难骨病的有效方药和医案,以反应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中医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广泛、更具体的素材。 全书约45万字,可供广大的基层骨外科医生和医学院校学生参考。
《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以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中草药与民族药标本的收集、整理和保存”(该项目荣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收集的药材标本为依据,按照“文-图-标本”三位一体、互为印证的思路,进行文字描述和照片拍摄而成。《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共收载中草药和民族药910种,每一种都论述了其来源、主产地、性状特征、品质和性味功效、附注、鉴定人和编号等。
中医的根本经典,它通过脏腑、经络和本草,以下委之法,为人类指明了调节生命、升华生命的现实基础与通途。故成为中医药人员之书。但在传统医药学发展历程中,因中药品种内涵意义的不断迁变,引种、气候、土壤环境的变化,造成(方未变而药多变)的历史现状,致使古今汤方与现实用药品种、入药部位脱节与错位。即使许多现代中医名家,虽精深研究历代名方,亦往往忽略药房实际给药的真伪。使医家辩证施治的理法,毁于药物变迁的歧途!
本版兽药典收载品种有所增加。一部继续增加收载药用辅料,共计达276种;二部新增4个兽医专用药材及5个成方制剂标准;三部新增13个生物制品标准。 本版兽药典标准体例更加系统完善。在凡例中明确了对违反兽药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兽药产品的判定原则,为打击不按处方、工艺生产的行为提供了依据。在正文品种中恢复了与临床使用相关的内容,以便于兽药使用环节的指导和监管。建立了附录方法的编号,质量标准与附录方法的衔接更加紧密。 本版兽药典质量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一部加强了对有关物质的控制;二部进一步完善了显微鉴别,加强了对注射剂等品种的专属性检查;三部提高了口蹄疫灭活疫苗效力标准。 本版兽药典进一步加强兽药安全性检查。在附录中完善了对安全性及安全性检查的总体要求。在正文品种中增加了对毒性
《药剂辅料大全》一书自1993年出版以来,深受我国广大读者的欢迎。该书第二版的问世,必将大大推动我国药物新剂型、新工艺、新制剂、新辅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步伐。该书内容涵盖外药剂辅料的现状与发展概况、辅料的物理化学性质、配伍相容性、生物学特性、质量标准、安全性、在制剂处方中应用的实例以及贮存条件和销售厂商等内容,对我国药品、食品、化妆品领域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生产者,都是一本全面、新颖、实用的参考书。
《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以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中草药与民族药标本的收集、整理和保存”(该项目荣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收集的药材标本为依据,按照“文-图-标本”三位一体、互为印证的思路,进行文字描述和照片拍摄而成。《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共收载中草药和民族药910种,每一种都论述了其来源、主产地、性状特征、品质和性味功效、附注、鉴定人和编号等。
该丛书涉及药品、生物制品、食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药用辅料与药品包装材料及药品检验仪器等方面的检验操作规范与检验技术内容,是专家们从事多年相关检验检测工作实践的结晶,也是全国药品、食品、医疗器械检验系统工作的总结。
《国外药学专著译丛:药品包装技术》为有关药品包装的专著,内容新颖、全面。 全书共17章。分别介绍了包装的基础知识,包装职能,药品包装法规,包装的规范和质量,纸和纸质包装材料及其在安全包装系统中的应用,玻璃容器,塑料及塑料包装的开发与认证,薄膜、箔和复合膜,金属容器,封闭及封闭系统,无菌产品和橡胶件的作用,泡罩、窄条和小袋包装,包装线,仓储、搬运和运送,印刷与装潢,最后还简述了药品包装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国外药学专著译丛:药品包装技术》可供药品研究者、医药包装企业开发人员、医药材料开发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教学参考书,供医药和包装专业师生参考。
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的《中医方剂大辞典》,是将历代中医药著作中的方剂进行整理、研究、编纂而成的一部方剂学大型工具书,是对有史以来中医方剂研究成果的一次大总结,将填补自明至今,中医方剂文献荟萃成书的空白。《中医方剂大辞典(0册)》约1800万字,收方约10万首,分11册出版。目录以方名首字笔画为序;最后一册为全书目录索引和检方病证索引。具有全面、准确、易检、实用的特点,为当代中医方剂学中无其右的划时代巨著。 《中医方剂大辞典(0册)》收方名字首为十二画至二十二画以上的方剂,约1371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