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适应制红企业GMP的实施与认证及建立健全文件系统的需要,以我国GMP(1998年修订)为基准,以ISO 9000族国际标准与ISO14000系列标准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地为制药企业职工、特别是编制文件的骨干,提供一个GMP培训教材。全书分绪论篇、理论篇、实践篇部分,围绕GMP文件编制的主题,分15章进行了详细论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医院制剂室可参照使用,医疗器械、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可参考使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药研究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也要逐步与国际规范接轨。国家监督管理局成立两年多来,正为建设一个“依法监督,科学论证,廉洁高效,行为规范”的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而努力。在这一形势下,ICH指导原则的翻译,并汇编成册出版,将有助于药品科研和管理人员了解国际药品研究开发在技术要求方面的新进展,从而提高我国药品研制水平,使我国药品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为世界人民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书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并附中英文对照术语。它是中国本完整的ICH译本。
本书以2006年发表在美国心脏病杂志Am J Cardrdiol上的8篇系列文章为主要参考文献,将目前有关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给予客观的评价,旨在使广大的临床医生正确认识他汀类药物的特殊降脂作用和少见的不良反应,以便更安全合理地应用这类药物,使之能对冠心病患者及其高危者发挥的效益。全书共分9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与风险整体评估、他汀类药物的肾脏安全性、他汀类药物与癌症、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等。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药品研发与评价是一个复杂、科学的系统工程,《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委托药品审评中心组织编写。内容是在药品注册管理法规的框架下,遵循药品研发和技术审评的规律撰写的指导性原则,并在遵循一般规律和原则的同时,进行了具体分析。本书旨在使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能有效发挥引导研发的作用。
本书是16开,封面为普通金,全书采用铜板纸,四色彩色印刷,精装 中药学,也被称为“本草学”,或许是因为草本根和茎杆惯称为“本”,而草木植物油统称为“草”,所以命名为“本草”,还含有以草药治病为本的深意。当然,中药的品种除植物类外,还有动物类、矿物类以及人工合成类等。大千世界,中医药材种类繁多,其数字是惊人的。单就明代李时珍所编著的《本草纲目》一书中,就收集了1892种,而目前所编著的《本草纲目》艺术中,就收集了1892种,而目前使用的中药中,据统计资料显示,已达6000种之上。 我们在外众多专家的鼎力支持下,集古今研究成果、众多从业人员的智慧于一体,精心策划和编辑了《使用养生保健中草药彩色图鉴》一书。 本书收录了400多种常见的中草药,分别从别名,科属,形态,生境分布,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
本书为《色谱技术丛书》中的一册,着重介绍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全书共6章,前二章综合介绍药品质量的分析现状与进展及色谱基础知识。以后逐章论述色谱技术在中药、化学药、抗生素和生化药品中的应用,内容涉及药品前处理技术、手性药物拆分、体内药物分析以及联机技术等。本书内容新颖,并列举了药物质控及相关科研中的许多实例。 本书适合于从事色谱技术研究人员和药物分析人员参考,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
《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手册》给各位同仁提供一本的安全、有效、合理、翔实、便捷、实用的药物配伍应用工具书,在临床药物治疗时使用。科学是不断向前发展,永无止境的。药物的临床应用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
《石斛:云南名特药材鉴别与服用丛书》介绍了石斛属植物被列入世界珍稀濒危名录,是我国传统常用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云南名贵地道特有的巾药材之一。云南省位于北热带和南亚热带部分区域的气候环境是石斛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天然乐园,在石斛属药材种植生产开发利用过程中,逐步形成规范化、规模化栽培与加工体系;特别是其中的珍稀名贵品种铁皮石斛(西枫斗),从组培、炼苗、种植栽培,商品生产加工等方面都形成了产业链,已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云南名特药材种植技术丛书:滇重楼》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大量运用丰富多彩的图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附子作为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分布情况、发展情况;分类及形态特征,包括植物形态、药材性状;重点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包括生长发育习性,对土壤及养分、气候的要求;还写了栽培管理和后期加工,包括选地、整地、选种与贮存、播种、田间管理,农药使用及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藏。
本书介绍了中药解读,包括石膏解、人参解、夕阳参解、黄耆解、山萸肉解、白术解、赭石解、山药解、地黄解、甘草解、朱砂解等中药。
《药学实践教学创新系列教材:药物化学模块实验教程》编写突破了原有药学类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药物化学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教学的传统框架和原有实验体系,将三门实验课程内容根据它们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去旧补新,在保留原有实验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整合,将教师们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自然地融入实验教学中体现药物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全书内容分为两篇,篇是仪器和设备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化学实验设备和仪器,善于观察实验现象和进行实验记录,正确处理实验结果;第二篇为综合与设计性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药物制备、纯化和鉴定过程。 《药学实践教学创新系列教材:药物化学模块实验教程》可供高等学校药学类、中药学类及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供相关科研与生产人员参考。
《2011版简明药物手册》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参考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进行编写,收载了临床常用西药1000余种。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药品名称、用途、制剂规格、用法用量、主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对国家医保药品分类进行了标注。
东汉名医华佗有着一个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一生悬壶济世行医民间,他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医学成果,在总结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不断的行医实践,研制发明了各种神奇药方。他所撰写的《华佗神方》其理论精妙深远,堪称中华医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华佗神方(精编珍藏版)》收录了华佗在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眼科、耳科、鼻科、齿科、喉科、皮肤科、伤科、结毒科、急救法、治奇症、兽医科,以及病理、诊断、临症、炼药、养性服饵等领域一千一百余方。
《热分析应用手册-药物和食品》,本书简要介绍了DSC(差热扫描量热法)、TGA(热重分析法)、TMA(热机械分析)和DMA(动态热机械分析)的热分析的主要技术;通过许多实例,多方面深入介绍和讨论了热分析在药物和食品方面的应用。
《临证处方用药4321》旨在于“术”与“道”、“学”与“用”之间筑建桥梁,以期读者以精简之方药驾驭深奥之医理和繁杂之病症。书中介绍了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大承气汤、四妙勇安汤、平胃散、活络效灵丹、四神丸、四物汤、四君子汤、大建中汤等制作方法。
本书以2006年发表在美国心脏病杂志Am J Cardrdiol上的8篇系列文章为主要参考文献,将目前有关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给予客观的评价,旨在使广大的临床医生正确认识他汀类药物的特殊降脂作用和少见的不良反应,以便更安全合理地应用这类药物,使之能对冠心病患者及其高危者发挥的效益。全书共分9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与风险整体评估、他汀类药物的肾脏安全性、他汀类药物与癌症、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等。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该套书旨在通过对药物创新的基础理论和思路、新药开发的全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开创和应用到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全面系统的介绍,为我国在新药研究与开发领域提供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方向。本套丛书由我国药理学家张均田先生担任编委会主任,各相关领域科研、教学、产业一线具有性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 《药物经济学与新药研究开发》是“新药研究与开发丛书”之~,共6章。介绍了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内涵、历史发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要素、评价指标与参数,新药研究开发中的经济学特点,药物经济学研究设计及资料统计分析,药物经济学中的不确定分析以及价值工程的应用。书中注意将药物经济学与新药开发过程相结合,阐述如何在新药研发阶段应用药物经济学,在分析评价的方法后加入实例,并根据作者的经验和体会,客观地评
《食用本草》全面、系统地叙述食用本草的历史沿革、分类、性能与作用及其应用,并对常用的食用本草分六大类分别进行了详细论述。
本书是为普及用药知识而编写的实用性参考书,内容包括抗感染药,抗肿瘤药,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神经系统疾病用药,精神障碍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等近300种常用药物。分别介绍了这些药物名称、规格、剂量、用法、用量、有效期、贮藏方法、适应证、作用特点、相互作用、用药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特别提示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应该做什么,什么情况下要咨询医生,怎样服药,忘记服药或服药过量怎么办等细节问题。内容通俗易懂,写作角度独特,适合各级医护人员、患者阅读查阅。
《中国非处方药用药指南》分为两大部分,部分重点介绍了目前社会药房比较热卖的非处方药的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等,并附有药品小包装外形图;第二部分为截止到2008年4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所有非处方药目录,内容包括药品名、规格、分类等。 《中国非处方药用药指南》主要供广大群众阅读。倡导自我药疗,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普及非处方药知识,促进安全、合理地使用非处方药。
《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共收载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4626条,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731条,中医诊断学820条,各科疾病1163条,治则治法337条,针灸274条,中药与方剂1221条,中医典籍8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