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编著的《中药材产销》一书终于出版了,我很欣慰,感谢各位热心鼓励我写作的人们。这中药材产销的出版,过程漫长,其苦难言。我不是说写作方面的苦,而是想出书遭遇到的艰难辛苦。此书,照我计划,应在1998年上海出版,因为出版费用无法解决,“钱”没办法,被迫拖延。当时,我曾向有关方面写过申请,请求公费资助。结果有权出钱的提出条件,出书要成立一个编委会,名要以编委顺序冠名,并要签订协议,原著者不享有“”。天哪!我个人业余写作的书,“钱”可以把你一生心血、精神付出收光,还要剥夺你合法的权利,太残酷了。我想不通,无法接受。朋友劝我,现在出书,社会上都行这一套,忍着点吧。我只好噎下这口气,暂时不出。
《药物治疗病案手册(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方案)(第7版)》历经7版,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检验及上百名医药学专家的编辑整理,是一本难得的实用性图书,是临床药学国际经典。全书共包含150例典型常见病临床病例资料,章节设置按照系统划分。《药物治疗病案手册(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方案)(第7版)》的特色是病例典型、资料系统完整、治疗方案简洁扼要。每个病例附有思考问题,引导读者对于患者的临床处置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中医专病专效方(第2版)》版由于一病一方,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深受广大读者厚爱而多次重印,本次再版,对原稿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增补了许多新内容。书中内容涉及各类疾病,仍保持每病一方,每方下设加减化裁和外治法两栏,均保留了版的特色,而内容又更加丰富,更加切合临床实际。? 《中医专病专效方(第2版)》是临床中医师及普通百姓家庭保健的良师益友。
《有毒中草药大辞典》从中草药角度对有毒中草药就形态、成分、药理、中毒与救治等方面做了阐述,填补了这一空白。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真实的彩多照片,在正确进行品种鉴别,采集和加工方面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有毒中草药彩色图鉴》的出版则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本书收集了在全国各地拍摄的505种有毒草药的彩色照片,并加以简明扼要的描述。这些彩照大多数是摄影工作者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现场拍下的,每张照片清晰、逼真,突出形态特性,生动如实地反映出这些有毒中草药的生长习性及生态环境。本书是一部可直观鉴别品种的形态特性的有毒中草药彩色图谱,实用性强,既是中医药专业从事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书,也是广大群众识别有毒中草药的工具书,具有珍贵的科学价值。
《古今中药超大剂量应用集萃》是对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系总论总论部分,主要从概念、古今剂量折算、历史沿革等六个方面系统地探讨有关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一些理论问题。下篇是各论部分,共介绍190种常用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情况,其中对66种中药作重点介绍,还着重介绍其古今与超大剂量应用和研究相关的内容。
《药物分子设计》以分子的多样性、互补性和相似性及其相互交集作为经纬,所阐述新药设计的原则和技巧,既包括了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也体现了完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学性质的不同着眼点,力图反映出多学科互相渗透的发展趋势。
药理学研究是新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新药药理学研究涉及多学科领域。本书介绍了常用的分子药理学实验方法、新药的主要药效学评价方法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同时本书述介绍了药理学实验中常用的统计学知识和分析方法,以及具有特色的基于报告基因的新药筛选方法和新药早期研究方法。本书编审人员多年从事新药药理学研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书中介绍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内容较新颖,对新药研发人员开展药理学实验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书的读者对象为从事新药研发的科研人员和医药院校的学生、研究生。
《纳米粒药物输送系统》内容简介:随着对纳米级粒子大小的测量能力和对其分析方法的发展,将纳米粒用于更有效的药物输送方法已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纳米粒药物输送系统》专业地描述了纳米粒药物输送系统(NPDDS)研究领域的科学方法、处方、工艺、应用、近期发展趋势以及新出现的技术等内容。《纳米粒药物输送系统》较全面地覆盖了纳米粒药物输送系统的应用,包括用于皮肤的脂质纳米粒,用于术后再狭窄、眼、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疾病治疗的纳米载体,以及用做疫苗佐剂。 基于国际专家的研究,《纳米粒药物输送系统》讨论了难溶性药物的制剂处方,描述了纳米治疗应用的生物学要求,并验证了纳米生物技术在纳米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还记录了纳米粒技术方面的近期发展,包括电纺技术、微晶形成技术、液晶相生产技术以及金属纳米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