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与误差;不确定度及其表示方法;不确定度传播公式;作图法和二乘法;15个实验项目(伏安法测电阻、霍尔效应、示波器原理、拉伸法测杨氏模量、薄膜干涉、偏振光、全息照相、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迈克尔逊干涉仪、弗兰克-赫兹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非平衡电桥、超声速测量、光电效应、电势差计);英文物理实验报告结构与写作;
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大大改变了我们对于空间、时间和物质以及我们自己在宇宙中的存在等问题的思考方式。它对许多诸如事物的本质、宇宙如何起源等一些重大问题做出了解答。它动摇了我们关于牛顿宇宙和宿命论的观念,并提出了有关平行宇宙、时间旅行和万物起源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目睹了物理学家追求统一理论的令人惊叹的努力。有了这样一个理论,众多物体、所有粒子的类型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都可由之推得。本书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发现以及做出这些发现的人们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讲述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们的工作展开的。 该书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主要脉络,旨在激起中学高年级学生、大学生和教师们的兴趣,它也会引起对科学真正有兴趣的广大普通读者的注意。书中也放入了必不可少的数学细节,但对它们的解释和处理颇具
本书是一部曾被美国许多大学选用的研究生教材,并受到普遍好评。与同类教材相比,该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全书分三个部分。部分集中介绍场的正则量子化方法。量子电动力学和费曼图。第三部分是关于非阿贝尔规范场的详细讨论。而第二部分是在这两个部分之间搭建的一个桥梁,着重阐述泛函方法、重整化和重整化群以及临界指数等问题。作者从教学角度对于这三个部分的安排提出了详细的建议。鉴于作者的背景,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是针对粒子物理专业研究生的需要而编排的。对于凝聚态和实验物理专业的研究生,作者建议可以把后两部分合并而舍弃用星号标记的章节即可。 作为一本教科书,作者很注重使其易读易懂和富于启发性,公式的推导和例题的分析尽可能地详尽。每一章都给出了几个习题,它们的总量虽然不大,但每个题目都经过了精心挑选,使
R.柯朗、D.希尔伯特编著的《数学物理方法(Ⅱ)》系一经典性名著。 本书系统地提供了为解决各种重要物理问题所需的基本数学方法。全书分三卷出版,卷II的内容基本上与卷I无关,是从数学物理的观点来处理偏微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SI版 第3卷 波动学 翻译版》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世界名校名家基础教育系列),全书强调不同波动现象之间的相似性和类比性,着重阐述波动的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
量子力学的“曲率解释”是多样化的量子力学解释的百花园中的一棵新苗,她正在茁壮成长。很高兴看到赵国求先生的新著《从相互作用实在到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英文合订版即将出版,该书无论在物理学上和哲学上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在物理学上,新著对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思想做了进一步梳理和更加体系化的阐述,尝试性地把它应用于讨论量子测量,解释“退相干”,并讨论“规范场的物理意义和哲学意义”等新问题。在物理学哲学上,新著对“相互作用实在论”的理解大大深化了,在这个实在论的新版本中,不再仅仅停留在“现象实体”与“自在实体”两个层次的严格区分上,而是更加强调两个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沟通,“自在之物”终于可以变为“为我之物”了,从而消除了不可知论的疑难。
《规范场、纽结与引力》讲述了理解扭结理论和量子引力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该书以流形和微分形式的快速讲述作为开始,强调它们如何为Maxwell方程表述提供一个合适的语言。为了介绍Maxwell理论和Yang-Mills方程,引入了向量丛、联络和曲率,简要描述了规范理论和扭结不变量;为了讲述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方程引入了黎曼几何,以及尝试如何量化引力引入了扭结理论的有趣应用。本书将这些内容讲述得简明扼要,很容易学习理解。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第二版是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物理学”部分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了增补、修订、数据更新后的修订重编版。该书比较详尽地叙述和介绍古今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是反映当代物理学研究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书。在继承版的编纂原则和编写理念的基础上,设条和行文更注重综合性和检索性,介绍知识既坚持学术性、准确性,又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具有可读性,适于中等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查检和阅读,也为全社会各个领域的读者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成果,并继续有所创新提供了桥梁和阶梯。
物理学是严谨的逻辑思维,美是灵动的形象思维。物理与美有什么关系?作为一名物理学工作者,作者站在美学的角度,叙说了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概貌,巧妙地揭示了物理学与美学内在的密切关系,读之令人深思,令人拍案叫绝——美哉物理!
光纤干涉测量是光纤传感中最敏感、测量精度的一种,有着广泛的应用。本书力图对这项技术作比较系统深入的介绍,并且反映外在该领域中研究的成果。 全书共分7章,包括绪论、光纤干涉测量的理论基础、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原理、光纤干涉测量、光纤光栅传感器、光纤传感阵列、光纤干涉测量数字信号处理的研究。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测量技术及仪器、通信工程、电子科学及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教师参考。
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大大改变了我们对于空间、时间和物质以及我们自己在宇宙中的存在等问题的思考方式。它对许多诸如事物的本质、宇宙如何起源等一些重大问题做出了解答。它动摇了我们关于牛顿宇宙和宿命论的观念,并提出了有关平行宇宙、时间旅行和万物起源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目睹了物理学家追求统一理论的令人惊叹的努力。有了这样一个理论,众多物体、所有粒子的类型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都可由之推得。本书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发现以及做出这些发现的人们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讲述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们的工作展开的。 该书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主要脉络,旨在激起中学高年级学生、大学生和教师们的兴趣,它也会引起对科学真正有兴趣的广大普通读者的注意。书中也放入了必不可少的数学细节,但对它们的解释和处理颇具
有效控制原子从一个量子态到另一个量子态的布居数跃迁和相干态囚禁,不仅对设计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及产物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原子光学和量子光学中特定量子态的制备、相干操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着重介绍了应用B-样条函数和单电子原子模型势,求解碱金属原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计算出自由碱金属原子的能级结构及波函数,并以零场波函数作为基矢,采用含时多态展开方法研究碱金属原子处于微波场下的激发跃迁,得到高激发态的布居数迁移,分析了振幅等参数对里德堡碱金属原子布居跃迁的影响。
这是一本介绍误差分析与不确定度评定好书,自出版以来已经被翻译为6国语言,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学术影响力。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共计12章。其中第I部分包括5章内容,主要介绍大学低年级物理实验中所需误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前两章介绍误差分析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章给出误差分析的初步描述,第2章介绍如何报告与使用不确定度。第3章介绍误差传播。第4章和第5章介绍不确定度的统计方法,具体包括第4章的不确定度的统计分析和第5章的正态分布。第Ⅱ部分内容有所加深,其中有一些内容是第I部分的具体应用,另一些则是统计理论的进一步拓展。主要包括数据处理和分布两个主题,其中数据处理部分包括4章,分别为第6章的数据剔除、第7章的加权平均值、第8章的二乘拟合以及第9章的协方差与相关性;分布包括0章的二项式分布、1章的泊松分布以及2章的
这是一本非线性动力学方面的研究生教材,也是科研人员使用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本书原版于1993年出版后很受欢迎,多次重印。第2版对版的内容和习题都作了增补,并增加了0章(混沌的控制和同步),其它章也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如吸引域、球耦合振子的锁相、拉格朗日流的流体平流的分形问题、奇异非混沌吸引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