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之美》精选了9个专题:开普勒的和谐宇宙、牛顿的引力理论、热力学两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爱因斯坦的“连锁倒转法”、海森伯的矩阵力学、狄拉克方程、宇称守恒、规范场的故事。这9个专题看似跳跃,实际上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通过物理学思想史上这几个重要的节点,将学科的大框架搭建起来。 《物理学之美》强调的不是现象之美,而是物理学理论之美,尤其是理论中的结构之美。本书从这些物理理论的发现过程着手,同时描写大师们的生活经历、性格喜好等,结合当时的科学文化背景,再现物理学大师如何在研究中感受到模糊的美感,又如何建立审美判断,并因此引起的物理学思想的革命。 本书曾荣获第六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2012年全国科普优秀奖。书中配有相关的知识链接和图片,将科学与人文和谐地统一。500幅珍贵的科学
这本书给孩子介绍了我们身处的世界 基本的物质构成单元——原子:原子是什么?它在哪里?长什么样?原子怎么构成万物的?原子里面有什么?如何打开原子核?打开后会发生什么?从世界的构成讲到未来 有潜力的核能技术,告诉孩子核能技术的潜力与弊端,引导孩子感受核能时代。
本书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经典洛仑兹变换公式是值得商榷的——空间反演的两类对称性;原子辐射的新观点——在回转体系中能量不守恒,守恒量是功等。
《费曼讲物理——相对论》也是从著名的R·P·费曼《物理学讲义》节选的六节有关相对论的物理课。即使是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本人,对这个理论所创造出来的奇迹、这个理论的作用以及它的基本概念,也无法做出像费曼这样的解释。本书体现了费曼身兼杰出物理学家和教师于一身的独特才能。
本书是量子力学的哲学研究著作。通过分析“薛定谔猫佯谬”的缘起和实质,近年来量子测量关于“薛定谔猫佯谬”在实验上和理论上取得的研究新进展,对作为哲学讨论基石的量子测量中“量子如何向经典过渡”的问题,量子力学为何会引发主观论与客观论、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阐明了物质世界的量子本性,以及量子力学是表征物理实在的客观理论。本书对于弘扬辩证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对于科学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和教学科研人员,具有学术参考价值。
《走进费曼丛书·费曼讲物理:入门》内容包括“运动着的原子”、“基础物理学”、“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能量守恒”、“万有引力理论”、“量子行为”六部分。
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讲授量子力学课程基础上,精选内容新颖、难度较大的习题汇集。这些题大部分选自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生试题和资格考试题,全部习题均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其中有些解法是作者的。这次再版,为配合大学生和研究生的需要,分成了上下册,上册包括Schrodinger方程、δ势场中粒子的运动、谐振子、力学量的算符表示、中心力场、角动量、磁场中粒子的运动、定态微扰论、变分法、量子跃迁、弹性散射。本书可以作为量子力学的参考书。
细胞、病毒、分子、原子都是代表着特别微小的事物,对它们,我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仿佛它们很自然地就被我们所熟知,其实并不是这样。人类从仅凭肉眼分辨细物,到使用玻璃制作镜片改善视力,再到发明各种光学显微镜发现各种微生物,用了近千年时间。而使用电子显微镜看到原子和病毒也就是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而这些正是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中绝大部分发明发现的基石。这样跨越千年的故事首先是从认识光的传播开始,然后发现了光的反射与折射和影像的放大,;再从光的波动研究,打破经典显微分辨率极限,也催生了电子显微镜。伴随着显微镜发展的是各个时期物理大师们的奋斗经历与传奇,体现了人类对不可知的微观乃至原子世界的不懈探索精神,展现人类在眼见为实的信条下对显微术目标的不懈追求。
《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以讲故事的方式,带领读者一步一步走近神秘的量子世界,走近更为神秘的量子纠缠。 量子理论说起来神秘莫测,却极大地影响了现代文明社会。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近年来的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建立在量子论发展的基础上的。从1901年开始,一百多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颁发给了与量子论有关的课题。这个数字足以说明量子论对现代高科技功不可没。如今,量子纠缠现象的研究正在带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将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是一本深入浅出、老少皆宜的科普读物。《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的主要叙述部分基本不用数学,即使是非理科读者也能读懂。对于想深入了解量子论的读者,可参阅附录中的简单数学推导,或者阅读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