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教程》是高等学校测绘及非测绘专业基础课教材。全书共分十四章,章至第九章是基础部分,包括绪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水准测量、经纬仪及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平面控制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地形图测绘;第十章至第十四章为各专业根据不同需要的选学部分,包括地形图的应用、建筑施工测量、道桥工程测量、管线工程测量、地形绘图。 《测量学教程》主要适用于测绘工程、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资源勘察工程、土木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土地管理等专业使用,也可作为与上述专业有关的函授大学、职业大学、网络教育及自学者的教材,同时,也可作有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以空间数据分析(SDA)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构建了基于SDA的人口数据空间化的方法框架,并将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回归分析、空间异质性分析、区域差异分析、点模式分析、热点探测技术、面插值技术、地统计学等多项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人口分布规律的研究与识别中,实现了江苏省、徐州市域、徐州市区多级单元的人口数据空间化。 本书可以作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地图制图学、人文地理学、人口学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内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增强系统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实际上是在一个新的系统组成基础上开展性能功能指标的设计规划,并且提出测试要求和方法,这是个开拓创新的过程。本书的最后部分展望了在GNSS后时代的定位、导航、授时新技术,尤其是室内外无缝导航和多系统多手段融合定位技术。
对古代地图的研究,以往多侧重于在绘制技术和版本考订方面做工作。把地图与它所描述的对象结合起来,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地图作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深入解读,并以历史的眼光来追溯地图成长的历程,一直是古地图研究领域的缺项。本书以1911年以前绘制的北京城市地图作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纵向)和类型(横向)的不同角度来赏析和诠释它们,考察其个体以至整体与北京城市发展演变的内在联系,力图复原地图绘制的“历史原境”;研究与地图绘制、使用、收藏和流布有关的一系列社会活动,发现并阐释了隐藏在历史深处不曾被关注的、带有浓郁地域文化特征的京师地图文化现象,构建了北京地区特有的古代城市地图发展史,在学术上具有开创意义。书中有插图41幅,并附现存北京古地图图目,内收保存至今的古代北京各种专题地图近200种,标明
《测量数据处理的统计理论和方法》融作者多年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从测量数据统计特性出发,叙述测量数据建模的理论及其统计处理方法。全书共分7章,其内容包括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介绍必要的统计理论和现今的有效处理方法;对现代测量数据处理中出现的模型误差,介绍了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最后讨论了应用最为广泛的动态数据检测网的理论及其统计处理的分析方法。 《测量数据处理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可作为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辅导用书和从事数据处理等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书。
《GIS与GPS导论》分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空间数据结构、地理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GIS在林业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