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玩猫狂人”薛定谔写给每个人的科学通识书。这本轻松而有趣的小书不到10万字,却是影响了整个世纪的“科学圣经”:·首提“生命以负熵为食”的观点·开启“生命即信息”的认知革命·推动“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为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生命是什么”,以及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心灵与物质”。这两场演讲后来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书。薛定谔的演讲震撼了学术界,号召并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包括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这
本书以《国际地层指南》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为指导,对北京新生代以前的地层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核查,最终清理确定北京太古宙到白垩纪的岩石地层单位36个,其中14个单位的创.名地在北京。对各地层单位均仔细而严密地考证、订正了其命名由来、划分变化沿革;厘定其含义、层型;总结其地质特征、区域展肃和变化;列出岩石地层序列表,依据生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其地质时代归属。为地层研究的科学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还把北京太古宙到白垩纪的地层系统合理地划分为5个大的自然断代,探讨了各大断代的区域构造发展背景,全面总结了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特点,进而对各大断代的岩石地层格架作了探讨,初步揭示各岩石地层单位的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具有的理论深度。
本书主要包括储层岩石物理特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相态特征及地下、地面的换算关系;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等内容。在阐述基础理论的同时,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列举各种计算以加深理解,并在储层中粘土的影响、敏感性评价、状态方程式、裂缝储层的描述及提高采收率等内容上有自己的特色。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石油开采、油藏工程、石油地质和应用化学专业使用,也可供矿场地质、油藏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是作者对青藏高原东缘(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边缘)进行第四纪地质调查的成果总结。书中涉及内容有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河湖相地层,昔格达古湖和大箐梁子河湖相地层年代学与环境,晚新生代湖相沉积揭示的环境意义,川西高原和成都平原更新世土状堆积地层的年代学及古环境记录,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冰川地质;若尔盖高原盆地沙化调查及其形成的因素。本书可供从事第四纪地质、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