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涵盖了海洋环流数值建模的若干重要方面,从基本守恒原理出发,探讨了风生和热盐环流模拟中的重要物理过程,对比了一系列重要海洋环流模式的性能,真正体现了数值模型与海洋物理现象的有机统一。 本书可供开展海洋数值模拟研究和应用的科技人员,尤其是部分研究单位的年轻海洋科技人员参考。
作为濒临我国东部的一个大型边缘海,东海记录了大量盆地形成、大陆边缘演化和环境气候演变的信息,蕴藏着富有区域特色的地质科学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因此,对东海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对于地质学、地球科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是在国家海洋勘测专项东海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边缘海的形成演化及重要资源的关键问题”973项目和其他相关专项、项目的研究进展,对东海地形地貌、沉积记录、层序地层、地质构造、动力机制和海底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力求完整表达新的数据资料,提出东海区域地质研究的新认识。
地球上3.6亿平方千米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海洋环境复杂多样,理化性质独特;微生物群落结构新颖多样,包含了细菌域、古菌域、真核生物域和病毒等多个类群,估计物种有2-10亿种。新奇独特的海洋微生物是发现新材料、新功能、新基因、新机制的理想资源。《中国海洋微生物多样性》共10章,按环境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化学多样性、生物活性多样性、生物功能多样性、生物机制多样性和多样性的利用等介绍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利用。
近几十年来西北太平洋及其边缘海环流研究得到国家和海洋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成果对将这一领域的研究引向深入以及对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的渗透愈来愈显珍贵。 《西北太平洋及其边缘海环流》文集共分4卷,收录了袁耀初等为作者、发表时间自1980年至2017年预估的论文203篇。这些论文反映了袁耀初在主持和在西北太平洋及边缘海洋环流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一系列研究成果能有助于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西北太平洋环流及其边缘海环流,为从事海洋研究新一代学者们,在未来科学研究创新与发现以及开发前沿,提供帮助与正能量;对海洋环境及资源开发与利用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海洋工程装备》分8章,主要讲述海洋工程装备及海洋工程企业两方面内容。《海洋工程装备》首先明确海洋工程装备的定义以及所包含的类型,展示一幅海洋工程装备经济、战略的全景图。其次介绍海洋工程装备的世界格局及南海战略,围绕我国及世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结构以及近年来飘忽的南海石油以及南海局势做进一步深入的讨论。介绍我国主要海洋工程企业以及它们同国外的主要差距。 《海洋工程装备》适合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阅读参考,也适合在校大学生学习使用,还可作为各金融投资机构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结合海洋工程环境及结构特征,介绍海洋工程结构动力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包括线性振动、非线性振动、随机振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风、浪、流等对海洋结构的作用机理、确定性载荷和随机波浪载荷计算理论,同时结合海洋固定平台、铰接塔平台、单点系泊与锚泊系统及浮式结构等,介绍海洋结构波浪作用下动力响应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深海平台动力分析问题作了简单介绍对海洋工程结构非线性振动响应特点和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介绍。 本书特色是紧密结合海洋工程技术发展需要,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以大量海洋工程结构实例分析贯穿全书。 本书可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类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教材,也可供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类等专业学生学习之用,还可供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近海环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设计和使用近海环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型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海洋流体动力学若干基础模型和完整方程组及定解条件;离散动力学方程的一些数值方法和差分格式以及格式与物理规律的关系;展示了从二维至三维,由均匀海洋至非均匀海洋,由固定岸界至运动岸界,由规则矩形网格至无结构网格,由正问题至逆问题等诸多模型或设计模型的特殊方法。书中强调了对近海环境至关重要的近海天文潮和近海环流模型的特征;对与海洋环境动力学直接相关的物质输运模型,也做了普遍性的介绍。 《近海环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型》可作为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参考书,也可供开始涉足海洋环境动力学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使用。
《徐闻珊瑚礁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编写内容主要是根据近几年的调查资料,阐述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的生物生态特点、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当前热点议题,以期社会各界能更多地关注徐闻珊瑚礁。《徐闻珊瑚礁及其生物多样性》共分12章,每章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章总论徐闻珊瑚礁的总体情况,包括徐闻珊瑚礁与海洋环境、徐闻珊瑚礁的特色、主要威胁与保护;第二章介绍了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包括了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及地质地貌、海洋气象与水文等;第三章与第四章全面阐述所获得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调查结果,以揭示该保护区内的丰富的浮游生物类群及其多样性;第五章着重介绍该区的底栖动物,显示了该区丰富多样的海洋底栖生物资源;第六章则展示出该区丰富的渔业资源;第七章着眼于珊瑚礁保护区的水环境质量的调
海洋监测仪器和技术是伴随着人类从海洋获取“鱼盐之利”、“舟楫之便”发展起来的,涉及机械、电子、能源、材料、信息等多学科交叉,涵盖十分广泛的综合性技术领域,本报告中的海洋监测仪器及技术是指针对海洋环境监、观、勘测的仪器及技术,包括了海洋气象、水文、生态化学、海洋声光物理特性及海洋地质地理勘探类的监测仪器和技术。当前,海洋监测仪器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智能化、高适应性、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等,能够适应大洋狂风、巨浪等恶劣灾害环境和海底高压、低温、黑暗等特别环境,达到满足人类大尺度研究和开发利用海洋等各项需求的能力。本报告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仪器及技术领域进行综述,通过靠前外本专业领域现状分析总结,对未来10年本领域的发展进行预计,以供本专业领域的科研、应用及管理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