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世界自然科学发展史,共分十二讲,主要内容包括文明古国的科学,古希腊科学,中世纪的科学技术,近代科学的兴起,次工业革命,18世纪的科学,电磁的世界,新物理学革命,现代科学的进展,高科技革命及新科技革命等。另有两个专题,介绍了诺贝尔奖和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书末还附有两个附录:和相关网址,以便读者的进一步阅读和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也适合更为广泛的读者阅读。
本书是一部简明的科学技术史著作。是作者多年科学技术史教学与研究的经验积累。本书注重科学技术史与社会文化史的结合;注重全书的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以及结构的合理性。适合大专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和一切对科学技术史感兴趣的人阅读;更适合作为大专院校科学技术史教学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参考书使用。
这是一本通俗科技发展史,全书以较为翔实的手资料,全面、系统地描述了自17世纪初至20世纪末通俗科技的起源、衍变和现状,并力争在介绍有关理论的同时,展示各个历史时期最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突出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 科技史是描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它本身也是一部发展的历史。本书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为经,以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人物或事件为纬,聚焦科技发展史上每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关键时刻,以某人或某重大发现为一题,着力把每一条目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说得清楚、明白、透彻;同时写出每一项科学成就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影响,在前因后果中展示其与整个科技史的内在联系。
本书以流畅的笔调叙述了中国社会从远古到今天所产生的科技成果,考察了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的社会条件,分析了许多科技成果的历史作用。细心通读之后可以发现,本书在意义上就是以科学技术为经,以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文化、哲学和中外关系等复杂因素为纬,以历史坐标为序,以作者的叙述和思考为梭,织成的一幅结构精致、色彩斑斓的中华文明史图像。
本书集当代中国高科技发展及各学科高技术知识于大成,涉及信息、空间、生物、海洋、新材料、能源、交通等各领域。资料、翔实,体系相对完整,语言通俗易懂,叙述生动流畅,知识性与适用性兼备,加之以问句为题的新颖形式,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
从公元386年拓跋珪称代王,北魏肇始,至公元907年,最后一位唐代皇帝被废黜,在这长达52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政治由南北对峙走向隋唐统一,中国的文化呈现出南朝的清谈、北朝的渊综与隋唐的兼容并蓄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发展。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此一时期的数学以其新的方法、新的成果和新的方向,使秦汉以降的古典数学获得了新的发展,从而为宋元时期中国数学新的创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书以时间顺序为经,以重要人物、经典著作、代表性成就和重大事件等内容为纬,纵横交织,力求展示出这一时期数学发展的宏伟历程。
本书以纯朴、古典的绘画风格给融以自然之美的《自然史》配制了几百幅精美图片,以图解版面和轻松诙谐的语调再现地球形成史、动物史、植物史、人类史等自然历史,使本书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本书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
本书是在1987年出版的《科技简史》基础上修订再版的。 本书的特点是突破编年史的框架,以六大基础科学和六大高技术领域的发展为线索,阐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内容。 本书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科学技术史的回顾,阐明了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某些规律性问题,并介绍了一些科学家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上的特点。 本书可作为研究生、大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史和自然辩证法的教材,也可供科技人员科技管理干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