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基于发展和课程建设需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依托真实项目和实践教学设施,以亚龙YL-335B型自动化生产线为载体,针对其安装、调试和运行等过程中应知、应会的核心技术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林体系开发。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综合应用(微课版 第2版)》在充分考虑亚龙YL-335B型自动化生产线的供料、加工、装配、分拣和输送单元相关知识和技能点的渐进性以及单站实施教学独立性的基础上,按各工作单元单站工作和整体工作共分9个模块,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特点和工作任务难度梯度深入的需要,逐步介绍了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核心技术。
本书全面介绍了干燥技术与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同时,对干燥操作的安全、节能和干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干燥装置的附属设备也做了系统的阐述。 全书共九章。章为绪论,介绍了干燥过程基本原理、干燥过程与技术研究、干燥设备使用的研究等;第二章为干燥工艺与现代干燥技术,介绍了较成熟的干燥工艺与现代干燥技术以及尚在发展阶段的新型干燥技术;第三章为干燥机与干燥过程的辅助系统;第四章至第九章重点介绍了绿色生物农药与农药干燥技术、中药材干燥原理与技术、林产化学工业品与木材干燥技术、食品与食品添加剂干燥技术、粮油化学品与粮食干燥技术、染料加工与染料干燥技术。 本书集干燥技术普及与干燥设备信息介绍为一体,适用于工业干燥工程技术人员、干燥设备用户、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学习,也可供干燥设备制造企业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开展学科发展进展研究及发布活动的通知》(科协学发〔2006〕27号),中国化工学会承担了《化学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的研究、编撰任务。本报告由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并邀请了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郑书忠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 鉴于化学工程学科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学科,本次研究选择了酸碱盐工程、有机化学工程、化肥工程、农药工程、染料学科、涂料及颜料学科、硅酸盐工程、精细化工工程、电化学工程、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及化工机械与设备等作为报告的重点,将医药工程等其他分学科作为下一次研究的内容。《化学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中有不少需要改进之处,希望本报告能够对以后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现代膜技术是一项涉及多种学科的高新技术,由于它具有能耗低、单级分离效率高、过程简单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近年来颇受科技界及产业部门的关注,应用领域日趋广泛。本书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当代各种功能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制膜方法、膜的特性测试、应用实例及其发展。 全书共6篇。篇为膜过程,其中以综论分离膜为主,兼论其他功能膜,如反应膜、识别传感膜、能量转换膜及生物膜等;第2篇介绍各种有机、无机膜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测试;第3篇为各种膜设备和膜组件等的构造和组装方法;第4篇为膜技术的运行流程与工艺设计;第5篇为膜分离装置操作中的工艺问题,具体探讨了浓差极化、膜污染的成因和防治及原水的前处理方法;第6篇为膜技术的开发展望,重点报道了诸多新开发的膜材料与先进的成膜工艺。 本书内容丰富,取材新颖,实例广泛
由柴诚敬和王军等编写的《化工原理复习指导》是与《化工原理》配套的课程学习指导书。全书分11章,精练阐述10个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即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和固体流态化、传热、蒸发、蒸馏、吸收、蒸馏和吸收塔设备、液—液萃取、干燥。每章均设有学习指导、学习要点、本章小结、例题与解题指导、学生自测。书末附有化工原理及实验考试大纲、近四年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招收硕士生《化工原理(含实验)》入学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复习指导》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化工原理》课程及考研复习的指导书,也可作为教师讲授本课程的参考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及合作者们没有发表过的几篇论文和一些回忆性文章。前几篇论文主要论述了钕铁硼生产工艺理论的两个基本公式及与其相关的工艺参数的物理意义,将复杂的工艺因素梳理成了四个简单明确、物理概念清楚的、通过测量可以直接验证的工艺参数,使复杂纷乱的工艺过程条理化,定量化,易于掌握和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建设的加速,国际合作及技术交流日益广泛。尤其是进入WTO,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引进技术与装备,输出技术与设备的工作更加频繁,科技工作者手头有一些专业性很强、图文并茂、英汉对照的工具书是有益的。本书的内容涉及化工与相关领域,如炼油、轻工、环保、能源和食品等,其工艺与设备可供科技工作者查阅,也可作为高校学生的专业英语课程的辅助读物。由于书中对某一技术有多样性的展示,读者在查阅英汉词汇的同时,还有可能获是某些收益。
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简称REACH)法规已于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并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REACH法规的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水平和成效的提高。 为了应对REACH法规的要求,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了对应其技术内容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本次汇编即是将所制定的国家标准分类汇集在一起,根据所涉及内容分为综合-9理化试验方法、卫生毒理试验方法和生态毒理试验方法三个分册。标准数量繁多,对应不同的国际标准、国外标准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方法。 本书为综合与理化试验方法分册,共收集国家标准57项。
《化学计量培训教程》根据化学计量工作人员从事化学计量仪器检定和校准的要求以及近年来化学计量仪器的新发展编写而成。《化学计量培训教程》共分16章,内容包括化学计量基础知识、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X射线分析法、浊度和粒度分析法、旋光分析法、折光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气体分析法、湿度测量法、水分测量法、热化学分析法、熔点测量法、黏度测量法、其他分析法等。《化学计量培训教程》围绕相关的仪器设备分别介绍了上述各类分析法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操作方法及计量性能评价。 《化学计量培训教程》可作为化学计量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或自学的参考书,也可供大专院校计量专业师生以及从事化学分析的人员阅读
《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是由股份公司15个企业的近百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修订编制;由各企业选派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总部特聘专家经过两次评审通过。修订编制后的规程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内容主要包括1.催化裂化反应器再生器维护检修规程(SHS 02001-2004)2.焦炭塔维护检修规程(SHS 02002-2004)3.脱蜡套管结晶器维护检修规程(SHS 02003-2004)4.石蜡成型机维护检修规程(SHS 02004-2004)5.M系列主风机组维护检修规程(SHS 02005-2004)6.
本书主要包括4部分,即化工过程开发与科学选题、实验设计方法与实验结果分析、化工实验技术基础和化工实验技术实例。介绍化工过程开发的目的、内容、基本方法,选题原则、项目和经费来源、立项,中试放大的方法等,介绍实验误差、实验数据处理、正交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设计和均匀实验设计方法,介绍化工实验室的基本构成、安全知识,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常用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并精选了5个实验实例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书末附有化学化工实验室常用的参考资料。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作为专业基础实践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化工产品开发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主要内容包括化工生产中应用广泛的单元操作实训:流体输送单元操作实训、传热单元操作实训、吸收解析单元操作实训和精馏单元操作实训等。每部分内容涉及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备类型及结构、单元设备操作训练等。本书针对按比例缩小工厂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而建设的化工单元实训装置,按照实训课程体系模块化,实训内容任务化,技能操作岗位化,安全操作规范化,考核方案标准化,职业素养文明化的要求而编写,侧重化工工艺、设备及操作维护的融会贯通,工程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本科及高职高专化工及相关专业的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企业培训使用。
本教材以电力企业危险化学品生命周期为主线,以涉及的大宗危险化学品为重点,对各阶段、各环节安全管理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本教材共分十章。首章主要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的出台背景、过程及原则,
化工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设计质量的优劣对基建投资和生产成本有极其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设计人员需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设计方法才能胜任这一工作。 全书共分8章,包括化工设计概念、经济分析与评价、反应过程、换热过程、分离过程、流程模拟和优化、过程控制、化工过程设计实践等。 本书从工艺工程师的角度。介绍了达到当代先进水平化工装置设计的内容和设计方法,前者介绍设计概念、经济评价和过程控制,后者介绍过程模拟、分析与合成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即怎样进行反应、分离和换热等过程的流程组织与工艺参数的优化,在取材方面着重先进、实用,注意概念与思路的叙述,避免繁复的数学推导,为便于理解,编写了大量在工业上已被实际应用的案例。 本书可作为高校化工类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
本书全面介绍了化学建材的基础知识、原材料、合成方法及应用。全书分3部分。篇基础篇介绍了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并以聚酯为例介绍了高分子的合成方法,第二篇介绍了各类化学建材用助剂的组成、结构、性能、应用。第三篇分别介绍了建筑用塑料、防水密封材料、建筑涂料、建筑胶粘剂等的原材料、组成、生产工艺、性能和应用。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较强。 本书适合从事建材和化学建材行业科研、生产、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及技术人员阅读,是建筑设计人员了解化学建材的良好参考书,同时适合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离线和在线监测技术,并力求反映靠前外挥发性有机物环境监测技术很新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标准方法和监测技术指南分析、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技术基础、挥发性有机物离线监测技术、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和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未来发展趋势等。本书可供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管理和监测技术研发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