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7个章节,其中第1章和第2章通过工作室实践,对服装构成的理论和发展沿革进行了梳理;第3章则为基于人体动力学的服装结构设计奠定了理论框架;第4和第5章则对服装动力学构成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列举了一些裁剪实验案例;第6章对服装动力学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延伸和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留给读者大量的思考空间;第7章对全书进行了总结。正如书中所提到的理念:当制作版型已经不足以判断一个制板师的熟练程度时,那么洞察人体的能力以及对于动态人体和面料之间关系的理解就变得很有必要了。相信本书对于需要寻求进一步突破的制板师和设计师能够有所裨益;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系统地认识服装结构,并开阔眼界。
上世纪80年代,作者曾在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研究那里收藏的二千五百余件晚清民初服饰,感叹中国本土的文博工作者对这段历史和这批实物的重视不够。 本书所用的实物和图像,这本书的大多数图版都是东华大学服装服饰博物馆的藏品,读者可能会注意到与同类著作相比,它们不是那么华丽多彩。因为这个将于2005年开放的博物馆征集藏品的原则是着眼于生活中的服饰,我们希望这些藏品能比较全面和真实地反映当时人们在不同场合中的衣着状态。
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时装配领技术》一书,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迭经10 次印刷,总印数已超过10万册。 这次,根据服装发展形势,应广大读者要求,请作者吴经熊、吴颖、李高峰在原著基础上作了一次全面的修订,充实了若干更新的内容,出版第三版。 这本《时装配领技术(第3版)》共分8章:章时装配领技术概述;第2章至第5章分别介绍开放式翻领、关闭式翻领、立领和无领式领的配领技术;第6章国内外配领方法介绍;第7章艺术配领的实践与认识;第8章现代领型集锦。 全书理论联系实际,作者除倡导了按需配领法以外,又变革了简易配领法。 《时装配领技术(第3版)》可供服装技术人员、服装院校专业师生参考;广大服装爱好者自制服装时亦可仿效。
本书共分为7个章节,其中第1章和第2章通过工作室实践,对服装构成的理论和发展沿革进行了梳理;第3章则为基于人体动力学的服装结构设计奠定了理论框架;第4和第5章则对服装动力学构成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列举了一些裁剪实验案例;第6章对服装动力学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延伸和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留给读者大量的思考空间;第7章对全书进行了总结。正如书中所提到的理念:当制作版型已经不足以判断一个制板师的熟练程度时,那么洞察人体的能力以及对于动态人体和面料之间关系的理解就变得很有必要了。相信本书对于需要寻求进一步突破的制板师和设计师能够有所裨益;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系统地认识服装结构,并开阔眼界。
《时装女鞋制作工程》从女鞋的专业视角出发,针对鞋产品定位、新产品开发、工模制造、样板设计、小量制作、批量生产的整个产业链,以深圳耀群实业有限公司的运营体系为蓝本,就女鞋的分类、女鞋材料的种类及性能特点、新产品开发、鞋楦设计、样板设计、裁断技术、鞋帮加工技术、鞋底部件制作技术、产品成型与包装技术、鞋业生产组织、制鞋企业运作要点等十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为翔实的描述。 《时装女鞋制作工程》分为“开发设计篇”与“工艺技术篇”,本书为《时装女鞋制作工程——工艺技术篇》,其内容包括裁断、鞋帮加工、鞋底部件制作、产品成型与包装、鞋业生产组织、制鞋企业运作要点等六章。裁断、帮加工、底加工、成型与包装是具体鞋产品制造所必经的作业过程;“鞋业生产组织”一章主要捕述了制鞋企业的各种生产组织形
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时装配领技术》一书,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迭经10 次印刷,总印数已超过10万册。 这次,根据服装发展形势,应广大读者要求,请作者吴经熊、吴颖、李高峰在原著基础上作了一次全面的修订,充实了若干更新的内容,出版第三版。 这本《时装配领技术(第3版)》共分8章:章时装配领技术概述;第2章至第5章分别介绍开放式翻领、关闭式翻领、立领和无领式领的配领技术;第6章外配领方法介绍;第7章艺术配领的实践与认识;第8章现代领型集锦。 全书理论联系实际,作者除倡导了按需配领法以外,又变革了简易配领法。 《时装配领技术(第3版)》可供服装技术人员、服装院校专业师生参考;广大服装爱好者自制服装时亦可仿效。
本书共分为7个章节,其中第1章和第2章通过工作室实践,对服装构成的理论和发展沿革进行了梳理;第3章则为基于人体动力学的服装结构设计奠定了理论框架;第4和第5章则对服装动力学构成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列举了一些裁剪实验案例;第6章对服装动力学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延伸和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留给读者大量的思考空间;第7章对全书进行了总结。正如书中所提到的理念:当制作版型已经不足以判断一个制板师的熟练程度时,那么洞察人体的能力以及对于动态人体和面料之间关系的理解就变得很有必要了。相信本书对于需要寻求进一步突破的制板师和设计师能够有所裨益;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地认识服装结构,并开阔眼界。
《鞋靴设计与制作丛书:皮鞋制作工艺》系统阐述了皮鞋制作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共9章。主要内容有:皮鞋制作概论、皮鞋材料及其选择、鞋料裁断、鞋帮部件加工整形、鞋帮部件装配、鞋底部件加工整形与装配、绷帮成型原理与方法、帮底组装工艺、成鞋整饰与检验。内容丰富、精炼、简明、实用。
本书从工厂的实际需要出发,简要介绍了牛仔及休闲服装的面料种类和性能,水洗的常用设备、化学药剂和辅料;详细论述了牛仔服装、休闲服装和成衣染色服装的各种水洗加工工艺、影响因素、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还对服装水洗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污水处理,服装的生态要求等作了简单介绍。 全书概括了目前服装水洗加工中所涉及的主要理论与实践,可供服装水洗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服装生产与贸易人员以及纺织、染整、服装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时装配领技术》一书,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迭经10 次印刷,总印数已超过10万册。 这次,根据服装发展形势,应广大读者要求,请作者吴经熊、吴颖、李高峰在原著基础上作了一次全面的修订,充实了若干更新的内容,出版第三版。 这本《时装配领技术(第3版)》共分8章:章时装配领技术概述;第2章至第5章分别介绍开放式翻领、关闭式翻领、立领和无领式领的配领技术;第6章国内外配领方法介绍;第7章艺术配领的实践与认识;第8章现代领型集锦。 全书理论联系实际,作者除倡导了按需配领法以外,又变革了简易配领法。 《时装配领技术(第3版)》可供服装技术人员、服装院校专业师生参考;广大服装爱好者自制服装时亦可仿效。
本书共分为7个章节,其中第1章和第2章通过工作室实践,对服装构成的理论和发展沿革进行了梳理;第3章则为基于人体动力学的服装结构设计奠定了理论框架;第4和第5章则对服装动力学构成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列举了一些裁剪实验案例;第6章对服装动力学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延伸和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留给读者大量的思考空间;第7章对全书进行了总结。正如书中所提到的理念:当制作版型已经不足以判断一个制板师的熟练程度时,那么洞察人体的能力以及对于动态人体和面料之间关系的理解就变得很有必要了。相信本书对于需要寻求进一步突破的制板师和设计师能够有所裨益;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系统地认识服装结构,并开阔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