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城市和社区正在迅速变化,这些变化中引人注目的是向消费的巨大转变。以前不怎么显眼的地方,现在已被各种各样的舒适物设施与活动所占据,如餐馆、酒吧、咖啡馆、画廊、公园、学校、博物馆、俱乐部、沙龙…… 这些舒适物以组合的形式,共同创造出独特的场景,这些场景赋予城市生活以意义、体验和情感共鸣。 场景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特里 克拉克和丹尼尔 西尔为首的新芝加哥学派,对美国1200多个城市和国际38个国际性大都市成千上万种的舒适物设施与活动进行分类统计、整理与比较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大学术成果。 《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一书主要致力于诠释:场景是什么、它在哪里及其为什么重要。通过大量的数据与案例分析,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出国际上分析城市的文化风格和美学特征对城市发展作
巴南区丰盛古镇为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始建于宋代,明末清初因商贸业发达而兴场,为古代巴县旱码头之首,素有“长江旱码头”之称,其独特的巴渝古商业文化气息充蕴于古街古巷之间,结合历史上“九龟寻母”自然山水格局的城镇建设,体现了典型的巴渝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思想。借古鉴今,本书对丰盛古镇聚居形态、建筑空间、特色资源等方面进行翔实的调查、分析,并基于区域发展视角,从古镇保护与古镇发展两方面,针对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巴渝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和古镇生存发展问题做出可资借鉴的探索,并为相关后继研究积累有益的素材。 本书适用于城市管理工作者、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景观、人文艺术等相关专业人员、教生阅读和研究的资料。
2005年初,南京大学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由我兼任主任,挂靠在公共管理学院。2006年,该中心被列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首批研究基地予以重点建设。 2005年7月,我牵头申报的“‘十一五’期间江苏省重大社会风险防范研究’’被列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予以资助。该课题研究历时一年,截至2006年6月,顺利结项。 2006年夏,我领衔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攻关课题“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经过专家评审、现场答辩、领导审核,10月底中标结果公布。 本书作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江苏防范重大社会风险预警研究”(项目批准号05EYA009)的结项成果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攻关课题“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项目批准号06~ZD025)的开题报告之一
无论是封闭的性禁锢者,还是开放的性放纵者,或是性神秘者,都是“ 性愚昧”的群体。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性”?本书用热情、严谨和想象的 力量审视人类破碎的“性”文明史,力图证明:我们需要“性的艺术”,而 不仅仅是“性的科学”。
本书汇集了曼海姆教授的各类著述。第二至第四部分是其所著《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第五部分是其最初发表在阿尔弗雷德·菲尔坎特所编著的《社会学袖珍字典》中的“知识社会学”词条。部分是他特地为英语读者所写的介绍本书的文章。第二至第四部分论述了知识社会学领域的中心问题,并举例说明了这一被应用于近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最重要方面的新兴学科,最后一部分则试图系统地对这一新科学所关注问题作一概述。本书的前四部分与最后一部分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相当详尽地阐述了其各自的主题,而后者由于最初是为百科全书所写的一篇文章,因而仅仅是一个框架性的概论。
本书使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上海青年失业的社会性后果研究,探讨我国这方面的社会政策是否促进了社会融合。研究问题是:失业对于上海青年的社会融合有什么影响?在这些影响形成的过程中,国家福利制度和家庭制度起了什么作用?研究发现,上海失业青年在获取国家福利、经济状况、消费、娱乐和时间安排、社会交往以及人生转型等方面面临社会排斥的风险。其原因在于,我国社会政策以系统融合为先,国家将失业保障责任分摊给家庭,同时缺乏支持家庭的政策以确保和促进家庭保障功能的实现。因此,家庭成为保障失业青年社会融合的主要社会制度。但家庭社会保障功能的实现绝非必然,依赖于家庭经济资源、家庭结构、家庭伦理和家庭关系等诸多因素的良性互动,是“协商”的结果。当家庭失灵时,失业青年势必处于社会排斥中。研究建议,中国社会
右玉,山西西北部的小县,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的“塞上绿洲”。六十年的风沙洗礼,六十年的沧桑巨变,右玉人民坚持以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风从塞上来――中国右玉县六十年生态建设
人类说谎的历史与要拆穿谎言的历史一样久远。古往今来,人类对于测谎的研究及其机器使用从未停息过。《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新知文库》作者,情绪心理学大师保罗·埃克曼经由实验的结果、归纳原则,地辨认出说谎者不实的表情、陈述与动作,他的研究震惊了学界和实务界。作者在本书首先以揭谎的历史切入,以个案诠释作为脉络,让读者在历史的时间中漫游“说谎与人生”的世界。作者在书中讨论了说谎的种种手段及其本质以及破谎之道,并把有关情绪与说谎的理论、肢体动作、语调语气的变化、表情、眼睛等与说谎的关系、测谎机的信效度探讨、判读的陷阱与验谎、抓谎技术,伴随着希特勒、沙达特、尼克森、布罗考等名人的案例(从国际的政治谎言,到升斗小民的尔虞我诈)洞悉人心,穿插诠释,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社会工作实务基础: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从如何全面评估服务对象的需要、如何有效影响服务对象、如何维持服务对象的改变以及如何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水平等四个方面着手,探讨怎样在日常生活处境中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具体技巧。适合作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工作等实务课程的阅读教材,也是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的读物,对于从事实务的社会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城市化是人类发展到近现代工业化之后的必然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率增长,2019年末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在中国许多大城市,几乎每一寸土地都经过不止一次的开发。城市的建设者和研究者们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式。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对未来社区的理解和试验,是探讨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书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外多个国家的城市更新案例,梳理城乡规划学者、建筑设计师、社区经营者等群体的观点与洞察,寻找未来社区的中国模式。
《新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社会学和城市研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它是靠前本提出社会空间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城市社会学研究的读本。马克·戈特迪纳和雷·哈奇森建构改进了城市社会学方法的特定概念和论点,发展了一个更好适应当代城市社会的新的理论模型。围绕一个崭新的整合范式——社会空间观点,将社会生态图式与政治经济图式加以整合,并且打破了传统的城市中心城区/郊区二分法,对大都市区域持续变化的本质进行独特地聚焦,一方面强调空间对社会生活、房地产对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思考了社会因素例如种族、阶层、性别、生活方式、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对大都市地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每一代学人都应该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学科传统。社会学虽源自西土,但若要在中国真正生根,就必须精心培育及呵护自己的传统。 ???苏国勋和叶启政作为近三十年来华人社会学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对后辈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集即是通过三代华人社会学者围绕韦伯及其他社会理论主题展开的对话,来感受这一初生传统的激荡,并庆贺苏国勋先生的七十华诞及叶启政先生的荣休。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系统分析了2009年中国人才发展的状况、问题及未来走势。报告系统考察了中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中的成就与问题,指出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问的人才竞争会更加激烈,这将深刻影响21世纪中国人才发展的总体趋势。报告尝试构建了人才资源综合实力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对OECD国家和“金砖四国”的人才资源综合实力进行了实证性的国际比较研究。针对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视角对高等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剖析。同时,报告还分别就国家荣誉功勋制度、低碳人才政策支持、“h”型向“H”型人才发展结构转化的财税扶持政策、“蚁族”现象等当前人才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在地方人才发展问题上,报告分别从东部,中部
结构主义运动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本书对此思想运动的来龙去脉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论及四个发展阶段:莫斯科文学形式主义、布拉格哲学和文学功能主义、巴黎人文科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时代。《卢汶哲学评论》称此书为有关结构主义史的性著作之一。本书适合哲学、美学、文学、语言学、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艺术理论各界读者阅读。
李银河用对性学的渊博知识将读者引入这个自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新学科,使人们在对这个学术研究领域有一个大致了解的同时,对一百多年来人类在性学领域的探索、论争和惊人进步有一个初步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