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最的影评写作指导。不论是简短的电影评论、课堂上的电影报告,还是长篇大论的研究论文,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起步和深入的诀窍。作者不断的更新修订则确保全书既紧盯世界电影的科技、美学形态,又不忘对电影历史观照拾遗。 书中除了介绍类型、作者论、意识形态、形式主义等电影批评方法,提供主要的观察角度和专业术语外,还细致入微地为读者提供翔实的写作技巧:从写观影笔记、搜集资料、开头、下结论、找论据、遣词造句、修改润色等细节,到如何开掘电影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等等。每一步骤均提供典型正反例文作为参考,可操作性极强。增订的研究材料、网站索引、延伸阅读则提供了便捷的查阅方向。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影评人,都是一本有章可循、平实质朴的写作工具书。
本书是文艺社推出的“收获人文丛书”之一。书中对包括徐克、陈可辛、顾长卫、许鞍华、尔冬升、赖声川、刘镇伟、陈德森等当今影响力的导演们的电影情感及心路历程作了详细讲述。具体内容包括《许鞍华·新浪潮的进行时》《顾长卫·瞬间,足以将生命照亮》《尔冬升·鹄的本来》《徐克·我睡着了》《陈德森·“末代副导演”》等。 电影是刹那光影,如光阴,入眼入心再深,仍只留存记忆,而记忆永远因人而异。华语电影人深度访谈,尽述银幕内外喜怒哀愁。
《世界精品鉴赏》精选一百部世界经典情色影片,以哲学、人类学的视点观照人类情色,再现电影诞生以来的人性异彩,具有较高美学品位,也是迄今为止最的一套艺术电影鉴赏方面的专著。 电影小说:以散文诗般的笔触兼顾细节与非常情节。以充满感性的语言为您细腻描摹或浪漫、或伤感的电影人生。 作品分析:影评家们以深厚的电影理论功底、充满个性的审美目光,用平实的口吻与您完成一百次关于电影艺术的、关于人类情感的倾谈。 图片:视觉的盛宴(剧照+写真+影片拍摄工作照)。这是本书在文字文本之外奉献给您的另一种清晰有力的声音。 影片档案:百部的一百张名片(原名、译名、另译名、出品时间、国别、导演、主演、获奖情况……)。 星级评分:影评家从表演、影像、故事、导演、观赏性等五方面对影片进行精炼而
《电影课》是一本电影深度解读文集,通过对影片故事和人物的细致分析,呈现出隐藏在好莱坞影片内部深层的意识形态,通常这些意识形态通过观影互动,表现为常识性的无意识。全书文笔流畅,解读到位,作者以传播学、社会学、美学的观点将电影内容解读串联起来,视角独特,是对旧电影的一种新解读。
本书可以说是汇集了20世纪外国电影名片中的精华。按书中所列的电影故事篇目计,五百篇之量并不属过多,然其所包括的内容与连范围却是非常广阔的,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名、新、广。本书中所收集的电影故事,从20世纪20年代到新千禧年,有许多电影是我国一般电影观众没有见过的。所以称本书为“新”的特点是名副其实的。最后,书中收集的影片,其出品的国家有46个,是全球性的;其出品的年代从1916年开始到2000年,是世纪性的;其影片的题材内容、样式、有时期的、近代的和的,有广泛而全面的代表性。所以仅从目前来看,我国书市上还尚未见有收片如此面广的电影故事书籍。
作者从丰富的创作实践以及30余年的执教经验出发,依据个人的独特视野选取了30余部各具特色的好电影,结合场景主题、涵义、对白、镜头设置对其中的经典场景进行分析,从创作角度指明这些作品的杰出之处,为电影专业初学者和爱好者们提供了一种精细的观影模式和可供借鉴的思考角度。
本书可以说是汇集了20世纪外国电影名片中的精华。按书中所列的电影故事篇目计,五百篇之量并不属过多,然其所包括的内容与连范围却是非常广阔的,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名、新、广。本书中所收集的电影故事,从20世纪20年代到新千禧年,有许多电影是我国一般电影观众没有见过的。所以称本书为“新”的特点是名副其实的。最后,书中收集的影片,其出品的国家有46个,是全球性的;其出品的年代从1916年开始到2000年,是世纪性的;其影片的题材内容、样式、有时期的、近代的和的,有广泛而全面的代表性。所以仅从目前来看,我国书市上还尚未见有收片如此面广的电影故事书籍。
本书记录的是一个有文字情结的金融学教授,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职业特色,对电影所抒的独特感悟。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编“关于电影:感性与理性”,介绍了作者所推崇的电影评价标准;第二编“穿过你的镜像的我的人生”,是对影响自己人生的各位大师、各种类型片、各部电影的致敬;第三编“生活就是生活,不是其他”则是作者基于一个思考者、学者的立场,对电影、对电影对每个人的人生的启示做出的更宽泛的思考。
2015年,作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以下简称“广州纪录片节”)的执行单位,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摄制了纪录片《路·遇》,回顾和梳理了广州纪录片节自2003至2014十二年来的发展历程,邀请对广州纪录片节的建立、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府官员、学者、外制作人和导演等进行访谈。该片于2015广州纪录片节首映礼展映,获得业界同行好评。在摄制纪录片的同时,编撰了《路·遇-记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十二年》一书,对纪录片访谈的精彩内容进行选编,并从12年的100部获奖影片中精选12部作品撰写影评。同时,该书还将视野延伸到其他重要的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展,通过纪录片人的自身经历和视角来解读国际纪录片节的发展状况,为广州纪录片节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非主流动画电影(历史流派大师第2版)》编著者薛燕平。本书的写作历时五年多。书中主要介绍了非主流动画电影的发展历史、流派和各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作者以幽默而生动的笔触向我们娓娓道来,既有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经典影片欣赏,也有作者略带调侃、有时不免有些偏激的精彩论述。为一本全面而深入论述非主流动画的著作。
蔡澜先生曾长期任职邵氏、嘉禾两大电影公司。本书近距离写导演、制片、编剧、剧务、武师、服装师、化妆师,还有影迷。蔡澜先生说:电影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玩具。许多人当它是一生的使命,那太沉重了。拍戏的过程才是的享受,它带了我周游列国,洞悉人生。
在兼顾各层次观众口味的前提下,的电影鉴赏家们遴选了堪称经典的50部电影,其中包括战争片、爱情片、科幻片、伦理片、悬疑片、动作片,等等。编者认为这些作品是电影史上的代表,它们或是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荣膺大奖;或是在知名电影杂志的“经典电影”评选中屡换殊荣;或是某一电影流派的之作;或是被各地狂热的影迷们世代推崇……总之,它们均是电影史上名留青史的、可经受住时间考验的、被资深电影人津津乐道的、能让每一代人从中获益的作品。 “电影即是文学。”当你观看一部电影的时候,如果你能将它真正地当做一部文学作品来“阅读”,那么你不但会深深地体味其中所包容的人生哲理,更可轻松地步入其奇妙的美学境界。《一生要看的50部经典电影》正是这样一本理性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理论深度的书。本书的编辑形式新颖别致,
电影、音乐和旅行似乎是不可分离的三兄弟,本书即是一本以电影为主线的旅行图书。作者介绍了东京、柏林、巴黎、牛津、台北、纽约等城市的电影博物馆、电影节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影片和导演,为读者的旅途增添了几多光影的颜色。
本书选择中外13部自然动画电影——着眼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生态和谐为关怀的动画作品为分析、鉴赏对象。共分三编,分别为“警钟篇”,分析表现生态灾难的日本动画片《风之谷》、美国动画片《小马王》等作品,为人类敲响警钟;“反思篇”,分析反思人与自然复杂关系的美国动画片《里约大冒险》、英国动画片《超级无敌掌门狗》等作品;“和谐篇”,分析歌颂人与自然理想状态的中国动画片《山水情》、日本动画片《龙猫》等作品。本书从影片简介、情节概述、影片解析、形象设计、场景设计、动画技术、音乐创作等方面对上述动画影片作深入、细致分析,学术性与通俗性并重,旨在为中国的动画从业者提升动画创作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也帮助动画片爱好者领略动画片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