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经济社会根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文明传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都西安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拓印下无比瑰丽的史诗和波澜壮阔的画卷。 《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本册主要介绍汉唐长安的乐舞与百戏。
该图书为近代书法家沙孟海先生谈艺文论的编选,全书将沙孟海的书法篆刻艺术文献著作、诗文、课稿和书信重新编选汇总,分成书法和篆刻两大章节,书末附沙孟海年表。全书编选严谨,条例清晰,适合书法、篆刻学习者参考研习。
本书是余秋雨先生通过对《赵氏孤儿》《奥赛罗》等戏剧分析及对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等)、剧作家(莎士比亚、莫里哀等)的创作实例的解读,从观众心理角度来阐述戏剧艺术的随笔著作,用散文的笔调对戏剧学乃至心理学也都作了生动的解读,极具吸引力。上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广受好评,基本上也奠定了余秋雨学术著作通俗化的写作特点,成为艺术表演类考生的重要参考书,也是大学表演类专业书目。
本书名为《当代剧场与中国美学》,是陶庆梅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大陆本土戏剧实践,做出带有问题意识的整理与研究推进。书中围绕演出过的一些重要戏剧作品,展开叙述、分析与讨论,深入思考、剖析当代欧美现代戏剧理论的历史脉络与概念内涵,并尝试在与当代西方现代戏剧理论对话的过程中,建构中国自己的戏剧理论语言。 由于20世纪中国文学,尤其是戏剧文学与实践,深受西方影响。如何在新时代形成自己的戏剧理论语言,不仅是戏剧一个文艺门类的问题,更包含了对中国文学乃至中国学术的自身理论建构的可能性问题。这对中国文明复兴前夜的思想文化界,可谓至关重要。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这一次,穿过「云门」,我们选择一本又一本的经典,好回到那个永远青翠的心灵故乡。 白蛇故事 唯美感性的文字,重述《白蛇传》凄美传奇。 白蛇典据 追索白蛇故事的源泉,步入传统文化的堂奥。 白蛇云门 华丽精美的图片,呈现云门舞者的动感舞姿。
澳门称得上是欢乐之城,几个世纪前的教会禁令没能阻止中国戏隆重上演,几十年前的战火硝烟也没能阻止中国人苦中作乐。澳门的戏曲锣鼓,从年头响到岁尾;澳门的戏乐足迹,从澳门半岛延及路环;澳门无处不是演戏场所,从戏院到公园、广场冉到社区娱乐中心、综合性文化中心。在敬老、节庆、青少年艺术教育等活动中,戏曲演出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在对外民间交流活动中,戏曲团体也是破冰之旅的使者。本书即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澳门戏曲的文化内涵。
《邂逅康铎》一书通过对康铎的回忆、访谈、纪录片脚本,追溯了康铎艺术思想的源头和发展,描述和再现了康铎戏剧创作的过程,包含康铎本人以及媒体对其作品的理解和评价,是研究康铎戏剧艺术的宝贵资料。《邂逅康铎》是一部世界戏剧新经典译丛,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
“传统文化,不管是民间故事、文学经典,或书法美学都是我的眷恋。”——林怀民 云门的舞者很习惯奔波,仿佛舞者的生涯就是一出“流浪者之歌”。 去年的欧洲巡演过程中,老师每天写日记,记录幕后的点点滴滴。 这是次,我们可以窥见云门这个的工作团队及舞者舞台下的真实生活,了解云门舞蹈之所以精彩的原因;并且借由老师的双眼,以一种宽阔的视野看舞,看世界,看云门。读者读到舞,也读到了旅途中的风景。 “希望这本书让大家对于这个‘逐水草而居’的行业,能够多一点认识。” 如果你对表演艺术,以及这个以世界为舞台的人生,有过想象和好奇,那么,就跟林老师,和云门一起,去欧洲流浪。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是唐满城教授在北京舞蹈学院历届中国古典舞系教学专业授课实践中逐步完善而成的教材。《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宗旨是把身韵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为一种科学的教学规律和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示范和思维上给予学生限度的锻造与启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身韵教学法正是秉承了挖掘学生创造性潜能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理念,最终达到让学生熟悉教材、运用教材和发展教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