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无论是精彩绝伦的技艺,还是精雕细琢的手工,都可以进入非遗的候选名单,在历史的长河里,源远流长。邮票对非遗保护的推动作用,在于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普及非遗常识、唤起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来关心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方寸天地 邮票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集邮日历用邮票图稿浓缩了中国非物质遗产精髓,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并提炼每个非遗项目的特点,用300多张非遗邮票,一日一图,一图一文,多角度向读者展示东方美学,让读者每翻开新的一页都是惊喜的新一天。
邮票的艺术价值人人皆知,舞蹈也日益普及,目前还没有从邮票的视角点挖掘世界范围内的舞蹈世界的书。本书是介绍邮票中的舞蹈的一本舞蹈知识读物,图文并茂,展示与讲解全球舞蹈艺术风采。作者从世界各国已发行的邮票中精心遴选出以舞蹈为主图案的邮票,对这些邮票上的对舞种一一解说。以一个舞蹈家的专业视角各个舞种起源、姿态动作、表演场景、所表现主题、寓意全面系统地讲述,从邮票与舞蹈为交叉视角点,图文并茂地展示世界五大洲舞蹈艺术。
本书是关于730张珍贵的晚清明信片,时间是从1900年前后。以古老的清朝影像为主线,有横卧烟榻的鸦片烟民,妇女们的小脚,下层的轿夫,拉洋车的……透过作者的解读,这些负载著中国图像与东方情境的明信片由西方旅行者、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的手中从中国各个通商口岸寄出……画册中的邮政明信片曾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俄罗斯、日本和中国发售,现为国立远东理工(B·B·古比雪夫远东多科性学院)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文献。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钱币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代表财富,也代表文化。基于此,千百年来,涌现了诸多钱币收藏家,即便是 ,在浩浩荡荡的收藏大军中,钱币收藏者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本书遴选了当代与钱币收藏相关的100人,他们或是钱币收藏者,或是钱币研究者,或是钱币收藏活动的组织者,或是助推钱币市场发展的经营者……尽管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是当今我国钱币收藏领域中的佼佼者。他们用各自的方式为钱币文化助力,并推动我国钱币收藏事业和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琥珀:穿越时空的精灵》精选了以缅甸琥珀为主的近千件琥珀标本,涵盖了缅甸琥珀中几乎所有生物类群,共收录了广义昆虫2纲26目的虫珀,蛛形纲9个目、唇足纲2个目及腹足纲、甲壳纲、多足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羽毛)等19类非昆虫的虫珀以及包含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在内的各种植物珀,包括缅甸琥珀蛙类标本以及罕见的蝎子、蜥蜴和羽毛标本。同时,《琥珀:穿越时空的精灵》图文并茂详解了琥珀形成、琥珀的分类和鉴定方法,介绍一些中外琥珀产地,并用标本为例,描述了产生琥珀的远古森林的生态环境,以及远古生物的种种行为学特征。 《琥珀:穿越时空的精灵》可以作为琥珀爱好者收藏的指导用书,也适合于对自然科学与自然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