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中小学生编写的青春期健康教育读本。本书版于 2014 年出版,次年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书目。随着时代的变迁,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第二版出版。本书采用“构建学习主题”的形式,围绕七个单元构建了 24 个学习主题,内容涉及青少年性生理、性保健、性心理和性道德四个方面。在内容编排和篇幅上,以性心理辅导为主要形式。本书既是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的学生用书,又可以作为青少年的自助读本。每个主题包含四个栏目,典型案例“少年心事”“博士导航”“活动桌面”“拓展阅读”。本书*的特点是贴近学生实际,倾听学生心声,练习互动性强。本书适合有青春期烦恼和困扰的青少年阅读,也适合关心孩子成长和快乐的父母们阅读。与《解读少年心事》可配套使用。
情商管教的目的不是逼孩子改正错误,而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本书透过孩子易躁易怒的情绪,深挖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滋生的多种负面情绪,探讨情绪爆发时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改变父母的应对思维,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控制孩子的行为,从根源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情商:*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 萨提亚冰山模型:情绪是表象,性格是本质 ○ 培养钝感力,别让他人的不良情绪左右孩子 ○ 叛逆:这是孩子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 ○ 共情假设:如果你是他,如果他是你 ○ 防范多米诺骨牌效应,纠正孩子爱抱怨的坏习惯 ○ 大声尖叫:特殊心理需求的正面管教 ○ 行为习惯疗法:制定赏罚分明的家规
本书的主角是比较早期的离婚之子,后继者不计其数。自1970年以来,每年至少有一百万孩童见证父母离异,这一时代的美国人现在逐渐成年。我必须再强调一次,这群离婚之子占了全美44岁以上成年人的四分之一。根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的所有已婚夫妻有40%已离婚。本书谈的就是这群离婚之子的生活及我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发。全世界大概只有这项研究追踪童年父母离异的人一直到成人。从一开始我的兴趣就在探索这些孩子成长过程的内心世界,我试着从他们的眼睛去看,探讨他们周边的人际关系质量,包括与父母、继父母、情人、配偶、孩子的互动。随着研究的进行,我特别想要探讨他们在生命旅程中的转折点,以及最后如何走出父母离婚的阴影的。 本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131位孩童及其家人,最初是1971年我和同事柏林.凯利(Berlin Kelly)访问离婚家庭开始
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是经典心理学著作,首次提出儿童有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也能激励他们实现自我超越。自1930年出版以来,本书已在靠前90年,被翻译成50种语言,改变了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对待孩子的方式。父母要做的就是理解儿童,帮助儿童超越自卑,成为高效能的父母,给他需要的支持和引导,从而养出正向、自信、有能力的孩子!父母要知道,每个行为不当的孩子都是一个受挫的孩子,消除他的不安全感,孩子就有勇气面对成长中的挑战。自信且有勇气的儿童,总是昂首挺胸,坚定而无所畏惧。给孩子正向的关注和支持,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