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和相关社团机构访谈资料为依据,以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拉斯维加斯三个城市经济体为比照,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就业弹性分析等研究工具,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探索澳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过去与现在的变动规律与特征,预测其未来五年变动趋势,从而提出相关对策。 在产业结构方面,外部压力以及保护性的产业政策是推动澳门产业结构变动的根本动力。澳门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特点是演进顺序的“非常规性”、“跳跃性”和“被动性”,即产业未获得生长,已向第二、第三产业跳跃,第三产业尚未成熟已逆向促进第二产业发展。产业因第二、第三产业兴旺而“被动地”消失。特殊行业——博彩业在转型中早熟地成为领先产业。产业发育不全,成长层次偏低,保护政策与市场机制并存,自由竞争与
本书话题包括: 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用区块链自动追踪所有数字化行为 创造一个去中心化的数字信息库用以核实身份 更低成本更高效地提供传统上由国家层面提供的服务的可能性 科学领域的区块链:更好地利用数据挖掘网络 个人健康记录储存,包括获得个人自有的基因组数据 在区块链上供公开查阅的学术著作出版 我们应该把区块链当成类似互联网的事物──一种综合的信息技术其中包含多种层面的应用如:资产登记、编写清单、价值交换,涉及金融、经济、货币的各个领域,象硬资产(有形财产、住宅、汽车);以及无形资产(选票、创意、信誉、意向、健康数据、信息等)。 但是,区块链的概念远不止如此:它是任何事物所有量子数据(指离散单位)呈现、评估和传递的一种新型组织范例,而且也有可能使人类活动的协同达到
本书所收文章是俄罗斯学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新经济政策的研究成果,其内容主要侧重于政治探讨和史实考证,作者从不同角度所提供的丰富史料,向我们较详细地展示了当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状况。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列宁如何判断当时的形势及其新经济政策的构想;他怎样提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 根本改变了”;党内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情况;新经济政策时期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苏联农村的发展道路;新经济政策终止的原因,等等。 为了全面真产地把俄罗斯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原原本本地介绍给中国读者,我们不加删节地将不同观点的文章完整地译出,以供读者全面了解并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本册主要收录第六届论坛“泛北部湾智库峰会—区域联通与跨境合作”峰会的14位嘉宾致辞、演讲和峰会成果等,并收录了海内外媒体对第六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相关报道。
本书综合运用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相关理论,研究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提出具有环渤海地区特点的经济结构调整新观点—即以产业为突破口,寻求区域联合开放开发的新局面。在研究视角上,充分考虑区域与外整体产业环境、产业资源的融合,以及与外其他区域的衔接、竞争等问题,将环渤海地区作为一个经济系统综合考虑其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客观评析环渤海主要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产业联盟促进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及产业运行机制,为促进环渤海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民营企业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县域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实务与政策研究、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的启示、定性分析与定量观测、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以陕西民营企业为例等。
本书首先对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价,然后通过规模经济和集群理论等基础理论谈论了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必要性。运用历史资料和比较方法对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和建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地金融中心的特点和运行状况,最后,作者对我国各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做了比较分析。
吉普鲁编著的《亚洲的地中海:13-21世纪中国日本东南亚商埠与贸易圈》这本透彻的专著,出色地综合了新兴的全球环境下的东西方海洋世界。弗朗索瓦·吉普鲁教授将自己关于全球海洋的历史研究与关于亚洲的区域经济研究相结合。他还富有想象力地创造了”东亚经济走廊”这一地理概念,特指海参崴至新加坡之间的海洋区域,包括中国、日本和东南亚,从而将海洋与沿海港口城市之间的历史交互进行了整合。作者开启了从全球视角考察亚洲的新开端,同时,也提醒我们注意东西方之间无法比拟的联系。引人入胜地分析了21世纪之初东南亚新兴强大跨国经济区域的迅速崛起。本书利用广泛的多学科史料与现代资料,通过回顾1 6世纪晚期以环地中海和波罗的港口为中心的同类进程,系统地探索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现代版经济全球化的方式、原因和途径。
一直以来,日本都以“制造业大国”自居,但本书作者野口悠纪雄却认为,制造业立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罪魁祸首。日本如果与新兴国家开展价格竞争,将导致旧产业复活,新产业无法登上舞台,那么,日本经济将岌岌可危。面对巨额的贸易赤字,日本应做的不是依靠日元贬值来增加出口,而是必须改变以往的制造业立国模式,确立以“人才开国”“富人模式”为目标的新兴成长模式。事实上,作者认为日元升值会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利益。
王蒲生、杨君游、李平合著的《全球生产方式演变下的深圳产业转型》从全球产业转型和生产方式演化的视角出发,既对20世纪以来出现的福特制、制和温特制等生产方式的缘起、特点和演变过程作了系统的审视与解析,对当今世界产业转型的全球化、知识化、服务化和生态化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讨,又对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转型的历程与经验进行了回顾、总结及个案分析,特别是着眼于深圳市产业发展转型的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危机进行了势态分析,提出了深圳产业转型的总体战略,并重点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住宅产业、传统产业及装备制造业的转型的定位与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全球生产方式演变下的深圳产业转型》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