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是如何建构自己历史的? 中共建党、大革命、土地革命、长征、延安整风、七大、三年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八九……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一部党史诞生的过程。大到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何评价和定性,小到一字一词如何使用的斟酌——一次次的讨论,整个过程都收录其中。另外还有主要参与者的日记,以及本书作者所作的旁注等。 我们将看到杨尚昆、胡乔木、胡绳、薄一波、邓力群等先生为党史书写提出的各自观点性的意见。我们也将知道,原来我们往日所熟习的党史观点是这样成形的,具体而微。 “他们讲话时,大多只有四五个人在场,并不是准备发表的。由于长期的职业习惯和训练,我对他们的讲话始终作了详细的记录。”——金冲及 名人推荐:
1921年,13人在上海正式建立创业团队 中国共产党,当时全国仅50余名党员; 28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如今,中国共产党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长期保持稳步增长。 从13人到9000多万,从一艘小船到一个大党 史上zui牛创业团队成功秘笈是什么?
本书是一部新时代党建史通俗读物。 改革开放40年来,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40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辉煌成就的40年,是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发展壮大的40年。 本书把细节描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等的回顾,展现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大4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全貌。
档案是历史最清晰、最确定的记录。中国共产党的档案,记录着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历程、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求索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 。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部分珍贵档案,通过57篇文章,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串联起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对其间的大事进行了全景式概括。通过档案解读百余年党史,是青年一代党史和文献研究工作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从不同角度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全新尝试。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并因此大受其益。党成长壮大的历史也是一部学习的历史。每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期,每当遇到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更是特别强调学习,并组织了卓有成效的学习活动。本书采用纪实的写作手法,完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学习的历史,夹叙夹议,文字表述力争鲜活,人物介绍力争生动具体,事例选用力争巧妙恰当,情景安排力争引人入胜,力求把一个立体地、生动的历史展现在读者眼前。
本书内容严谨,叙述生动,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以1911年至1921年这段激荡变幻的历史为背景,以*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中国近代社会风起云涌的革命、思潮,以及在纷繁芜杂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筹备到成立并扬帆起航的一系列过程。作者权威专业,史实精准,文字大气,适合党员干部、青年学生阅读。为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建党历程,此书将 中国共产党*个纲领 中国共产党*个决议 中国共产党*次代表大会 一大出席者人物小传 和 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事记 等珍贵史料制作成精美彩插。
为了更快更好地学习党史知识,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党史研究专家组成编写团队,整理编写了《党史知识问答》一书,该书精选党史学习的诸多知识点,通过准确的资料、精炼的文字,将党史知识娓娓道来。同时该书配有大量的典藏文献插图和配套试题,使党史知识学习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将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融为一体。是读者学习党史的普及读物,也是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开展党史教育以及举行党史知识竞赛的参考用书。
中国共产党从起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深度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样诞生的,成为一个众所关注的话题。本书作者叶永烈以“地利优势”,在上海作了长时间细致的采访,又专程赴北京及嘉兴南湖访问,历经十余年考证,以客观的文字,创新的“T”字型叙事结构,娓娓讲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艰辛与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一些事件真实地记录在了毛泽东的著作中。本书按照时间线索,对毛泽东著作中记录的党史大事进行详细解读,将隐藏在严肃著作中的鲜活历史一一呈现,展现了党带领人民开辟、建设新生之路的奋斗历程。
这本严肃活泼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由半小时漫画团队、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专家学者等共同打造。作为专门针对青少年研发的入门级读本,每一处细节均经过严谨考证,用孩子们最喜欢的漫画形式,给孩子们讲党的诞生故事。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各地代表相继赶赴上海,1921年7月23日大会拉开帷幕、紧张推进,7月30日暗探夜闯一大会场,大会最后一天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生动还原这些历史事件的同时,本书着重于串起事件与时间之间的因果脉络,让孩子们不仅能理解发生什么,还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发生。 翻开本书,轻松通晓中国共产党建党故事的同时,更能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抗战期间,共产党敌后战场与日军共发生战斗不计其数,英雄人物风起云涌。本书选择了其中*特色和有影响力的15个人物和团体以及14次战斗,反映了当时共产党敌后战场实况、抗日将士浴血奋战的丰功伟绩以及国共两党在战场上的密切合作等。这些英雄人物与战役,彰显了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族入侵时的决心与勇气。
图书分朱毛之争与古田会议、富田事变与中央苏区肃反扩大化、宁都会议前后与中共临时中央的关系、中央苏区第五次反 围剿 为何失败等专题,详细介绍了这些中央苏区时期重大党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提出了作者的独到见解。
图书分关于老区土改的几个问题、1949年国共北平和平谈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准备等专题,详细介绍了这些西柏坡时期重大党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提出了作者的独到见解。
本书以《石叟文库》为史料来源, 收录了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会议文件、中央指示(批示、决定、意见、通知等)、领导讲话、报刊文章、课本读本、标语歌曲等。其中收录的资料多是当年油印件,一部分为铅印件,基本上保持了原件原貌,许多文献罕见于当前的史料库,也极少被学术界研究和引用,具有较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者依照现代史学研究中强调的宏观分析与微观考察相结合的观点,对1937年以后,国共斗争乃至整个中国革命战争进行了宏观论述,揭示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国共终走向决战的社会深层次原因。 书中对历史事件中的一些戏剧性情节的描写,生动反映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浴血厮杀,并非像近年来某些人荒谬地认为的那样是 历史的误会 ,而是当时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所不可避免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共之争,实质上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革命与反革命的博斗。 本书以翔实丰富的史料及科学严谨的阐述,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永远的丰碑 全国八路军办事处抗战纪事》是*部全面介绍八路军驻全国各地办事处的图书。本书采用文图并茂的形式, 较为翔实地反映了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 (留守处、通讯处、交通站或联络处等),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生动翔实的文字史料,全面展示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设立在国统区的 八路军办事处 为宣传、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抗战、争取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支援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和主要贡献,介绍了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中国共产党宁波历史 卷 (1925 1949)》是中共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著的地方党史著作,着重记述了中共宁波地方组织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历史过程,兼述上级党组织在宁波地区的活动。本书比较系统、全面地展现了中共宁波地方组织领导人民开展的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过程。
1937年12月攻占南京后,日军主力即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战略要地徐州,以此为中心中日两军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 会战前期,经过临沂、滕县等异常惨烈的保卫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终于在台儿庄地区击败日军两个精锐师团,取得闻名中外的 台儿庄大捷 。 会战后期,日军调集大量部队,企图以大迂回的战术在徐州地区围歼中国野战军的主力。中国军队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以便进行持久抗战,采取有序逐次撤退的方式,所有部队都完整地跳出了日军的大包围圈,主力未受损失,遂结束了本次会战,为不久将展开的武汉会战奠定了战力的基础。 本书在利用丰富史料的基础上,系统而详实地讲述了徐州会战的主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