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学院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同年10月,总书记又在不同场合分别强调,要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此时“
中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大陆。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历史使命把中国和非洲紧紧联系在一起。自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三年来,中非合作不断拓展深化。当前,中非合作面临新形势、新需要、新机遇。中非正积极探索拓展和加强中非合作的新途径、新内容、新方式,努力为开启中非合作发展的新时代贡献智慧。中非关系不是一天就发展起来的,更不是什么人赐予的,而是中非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为介绍新时代中非合作成果,展望中非合作未来前景,特发布此白皮书。
本书是由葛夫平编著的《中法关系史话》。《中法关系史话》的内容提要如下:中国和法国,一个在东亚,一个在西欧,都是文化灿烂的大国。17世纪以后,由于商业的繁荣、西方传教士的东来,中国的文化艺术传到了法国,法国的科学技术也随之传到了中国,两国间一度掀起文化交流的小高潮。到了19世纪,自英国发动罪恶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个不平等条约之后,法国也趁火打劫,紧随英、美,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从此,两国间的平等交流关系被侵略与被侵略这种极不平等的关系所取代。直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法关系才掀开了新的一页。
女性主义提出的问题不仅涉及女性,而且关系到和谐世界的建设和整个人类的发展进步.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本的大学专业教材.该书对西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要义和精髓进行了“中国式诠释”,为读者生动地描述了妇女与国际关系的相互作用,系统地展示了社会性别分析在国际关系研究中重要意义. 本教科书既是中国学术界的本,也是亚洲地区的,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它是中国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开拓者们,在新的时期依靠集体的智慧,用通俗易懂的教材形态,努力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中法外交,历来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1998-2003年,吴建民在担任中国驻法国第八任大使期间,在法国各地进行报告、参观,了解法国的经济、历史与文化,接触法国各界人士,将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代的魅力传播开去。 作者五年的驻法大使生涯,紧张充实,丰富多彩,本书记录了吴建民大使与夫人施燕华女士在法国的工作和见闻,刊载了他们在法国日日夜夜的生活细节。内容贴近人生,为我们揭去了中法外交的神秘面纱。文章中既有吴大使在正式外交活动中的记录,也有与法国领导人的生活式接触,其中还有作者对法国以及法国人生活的描写。在清新自然的文笔背后,作者为我们传达的是其富含价值和生活哲理的精彩人生片段。
《上海合作组织:评析和展望》反映了作者对上海合作组织的长期观察和思考。本书回顾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它的特点和模式,分析了它与中国、俄罗斯、中亚成员国以及美国的关系,探讨了它的可能性和限度,论述了它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它的发展路径,并对它的前景做了展望。
《大国谈判谋略:中英香港谈判内幕》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隆重推出的年度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报告。本年度报告分为全球篇、地区篇、大国篇。在全球篇中,对金融危机推进世界大变革大调整、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在颠簸中艰难复苏、国际金融乱象治理、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等全球趋势做了深度分析;在地区篇中,对东北亚、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拉美地区的总体形势和未来发展作了全面的评估;在大国篇中,对美、俄、欧盟、日本、印度的对外战略做了全面阐述。
经济辩题 中国如何能保持可持续的增长? 中国只能坐世界经济第二把交椅,而无法问鼎世界经济之冠? 中国应该如何管理好巨额的外汇储备? 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金融风险在哪里?如何应对这种风险? 面对环境污染、盲目投资、诚信危机,如何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外交辩题 如何处理中美关系才能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化? 中国崛起是否会挑战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在处理中国周边热点问题时,中国的策略应该是什么? 21世纪,中国将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为了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民生辩题 中国的收入差距为什么也会越来越大?应该如何解决? 中国民众的声音如何才能被广泛的传达? 中国很快将面临人口红